分享

注意:校园霸凌涉刑法!阻止孩子霸凌,更要预防孩子被霸凌!

 昵称32937624 2019-05-12

注意:校园霸凌涉刑法!阻止孩子霸凌,更要预防孩子被霸凌!

2017年5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 中小学校园 安全专业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小学生受校园欺凌的发生率高达25.8%。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在这个沉默的世界上,有多少无助的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监督下,做出那么多花样百出的事情。

大家还记得那个新闻吗,2017年2月28号下午3点到晚上10点之间,北京市西城区某校园内,五名未成年少女,在学校女生宿舍楼内,采取恶劣手段,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女同学。期间,五名霸凌者还脱光一位被欺凌同学的衣服,予以羞辱,还拍摄了殴打,羞辱的视频。之后,在自己的微信群内,小范围进行传播。其中一名被害人,当天先后被殴打了三次,经鉴定,两名被害人都构成了轻微伤,其中一名还患上了精神抑郁,到目前仍无法正常生活学习。

由于五名欺凌者实施犯罪时,均未满18周岁,在被拘押后,能如实供出自己的罪行,五名欺凌者的父母也积极赔偿了两名被害人的损失,且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所以法院对五名被告人从轻处罚,霸凌者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被告人赵某李某高某霍某,犯寻衅滋事罪,分别判有期徒刑11个月。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这个带头霸凌同学的少女朱某,当天只是因为心情不好想打人,就在学校女生宿舍内,随意找到了两个被欺凌的对象,她们在此之前并没有什么矛盾。而且在五名霸凌者中,有两名是之前被人围殴过,后来因为怕挨打,而加入欺凌团伙的。

注意:校园霸凌涉刑法!阻止孩子霸凌,更要预防孩子被霸凌!

其实在学校欺凌案中,欺凌者和被欺凌者,都是受害人。对于被欺凌者而言,他是身体受到了侵犯,甚至是心灵受到了伤害。对欺凌者而言,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被判处刑罚,他失去的是自由,失去的是亲人的陪伴,而且档案里永久的被记上了一个污点。所以家长不仅要防止自己的孩子被欺凌,也要防止自己的孩子去欺凌别人,这是一个家教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的,湖北孝感孝南经济开发区,一位同学持刀抢钱,并逼迫女同学脱光衣服,然后用刀将女同学的脖子,手,腿划伤。女生最后从4楼跳到一个平台上才脱离危险。而这个持刀行凶的人是一个未满14周岁的孩子。这位女生后来胸腔积血,在医院住院16天,10天不能吃不能喝。身上的伤好了,仍然在家里发了疯似的哭,边哭边吼。你看看,这种校园欺凌多么可怕。校园欺凌不一定非要发生在校园内,最常见的地方是厕所,操场或者其他隐蔽的地方。

安徽省南溪初中校园,一群男生围殴一个女生,女生爬在桌子上,几名男生对其头部,身体拳打脚踢,用书本敲打并骂骂咧咧,旁边还有女生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吉林省永吉四中,一位女生在厕所内,遭同学带人轮流施暴,20秒被殴打30多下,围观的女生拍了视频发到家长群里,家长讨论这件事,还说这就是孩子们之间闹一闹,很正常,过了还有可能成为朋友,甚至还责备这个拍视频的同学,把这件事传播,让学校蒙羞。看看,我们的家长对于霸凌这样的行为,意识非常淡薄。

霸凌对于欺凌者最重要的伤害不是身体外伤,是会造成她们的心理内伤,就像前面那个女孩的精神抑郁,一年多了还没有好起来。更有多少校园被长期欺凌,不堪重负而自杀的。

童年时期,霸凌的孩子,一定是受家庭父母的影响,如果不是家庭有明显的问题,就是父母有明显的缺陷,对孩子形成了错误的善恶观和社会性人格障碍。而被霸凌的孩子,这种童年的伤痕会一生跟随着这个孩子,影响着他的行为模式,人际关系。

儿童建立起善恶观是要有大人的规则和引导的。但是,但凡孩子有霸凌行为的,她们的父母,内心深处,就是一个绝望的巨婴。她们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帮助孩子建立正直的人格。现在新闻关于校园霸凌事件越来越多,在未成年人群中,霸凌,他是来自于儿童最原始的罪恶,它是一个个千疮百孔的隐秘故事。

他是一种伤害和不公平,是真实而无法想象的经历,是许多欢笑面孔下延长的痛恨和怒吼。霸凌的孩子,带着自己跌入深渊的,错误的,致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定会误入歧途,而被霸凌的孩子,一生都在和那些恐怖的影子作对,内心敏感,脆弱,害怕,恐慌,这些即便是在日后多么的安全及一帆风顺,都无法摆脱孩子内心的恐惧。

究竟校园霸凌和同学之间开玩笑,闹矛盾,冲突打架的区别在哪呢?

校园欺凌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它是指利用群体的力量,对某一人或者少数人,通过打击,羞辱,诽谤甚至直接殴打的方式来实施伤害,并通过加害他人来获得满足感。

校园欺凌不同于青少年之间正常偶发的打架冲突,正常的打架是没有恶意的,只是在一个具体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而青少年,她们处理分歧的能力比较差,所以采取打架的形式。打完了之后很可能很快,又成为朋友了。

而校园欺凌,它不是一种普通的打架,它是带有恶意的,出发点就是以强凌弱,以大欺小,来欺压别人,凌辱别人,从中的到一些快感。

欺凌者的欺凌行为具有长期性和隐秘性,双方强弱关系不对等,等主要特点。在欺凌的形式上,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

直接欺凌是指,直接用语言,肢体等方式进行攻击。武力霸凌,以强凌弱,采用打骂,恐吓的方法,可能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

间接欺凌是指通过排斥,散步谣言等形式将被欺凌者孤立起来。基本不用武力侵犯,而靠嘲笑和散布流言蜚语,去破坏对方的名誉,造成对方被孤立。这类行为会伤害孩子的心灵。

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注意:校园霸凌涉刑法!阻止孩子霸凌,更要预防孩子被霸凌!

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由学校对欺凌者进行批评、教育;

情节比较恶劣、对被欺凌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明显伤害的严重欺凌事件,学校除了对欺凌者开展批评、教育的同时,可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予以训诫;

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可将实施欺凌学生转送专门学校进行教育;

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处置以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为主。

中人民公安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心里研究专家就曾谈过校园霸凌的问题,他说,校园暴力,这实际上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问题。因为青春期,就是在小学后期到中学,是孩子暴力行为的一个高发期。这里面我们要预防两个问题,一个是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别人,一个人自己的孩子不要被人别人欺负。

那么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别人,这完全就是一个家教的问题。就是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一个人,你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负比你弱的。

孩子们被霸凌的原因千奇百怪:

因为胖,因为丑,因为口吃,因为体味,因为发型不对,因为父母离异,因为口音奇怪,因为成绩太好,因为成绩太差,因为和老师关系太好,因为和老师关系太差,因为体育不好,因为衣服老土,因为表现太突出,太优秀,太漂亮,因为对老师打报告,因为太内向,太懦弱,太自卑

总的儿来说,这些被霸凌的小孩,多数是不受家庭重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小孩,容易遭受霸凌。太拔尖的孩子容易遭受嫉妒而被霸凌。当然也可能没有任何原因,就是运气不好,遇到了一两个心里不正常的同学或者老师,吃尽了苦头。

孩子欺凌别人的原因:

年幼的孩子,如果不被关爱,不被重视,不被允许表达情绪,也没有其他渠道疏解压力,就容易将自己的愤怒,失望,压力......尽情发泄在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身上。而对方毫无反抗,逆来顺受,会激起施虐者更强烈的恨意。你为什么不反抗,其实潜意识,他是在憎恨自己没有能力反抗现实,反抗父母的事实。

畸形的家庭教育;父母以暴制暴的习惯,不仅夫妻之间会用暴力解决问题,还会对小孩进行语言暴力或者行为暴力;孩子长期缺乏关爱和信任,没有共情的能力,也是施暴的原因之一。

孩子内心充满仇恨,有可能是恨父母或者其他什么人,便将这种恨发泄在比自己弱小的同学身上,以求快感。

还有一种是,之前被人霸凌过,施暴过,围殴过,然后加入霸凌团伙,开始欺凌别人。

目前我们国家也办法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对校园欺凌者的办法是,10分钟内向上级单位口头汇报,情节严重的直接与司法部门对接,设置校园欺凌事件的举报电话,学生在校时间的“无缝隙监管”,加强重点时间段的巡查,以及中小学校园每学期要进行三次“防欺凌”教育。

1、被欺凌的预防

1)如果遇到校园欺凌,首先可以大声警告对方

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会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幼儿园的儿童可以说:你为什么打我,你这样做是坏孩子。)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大声告诉周围的老师同学关注欺凌者的行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心虚,洪亮的声音可以起一个震摄作用。如果对方还是继续欺凌行为的话,应适当自卫,而不是忍受挨打。

自卫的原则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样起一个震摄作用,以行动告诉对方我们不是软弱可欺的。一般欺凌者都欺软怕硬,若看到欺负对象奋起反抗,多数会心虚停止攻击行为,而如果被欺负者默默忍受,反而会让他更加得意忘形,从而持续攻击行为,直到达到目的为止。如果反抗后对方仍未停止攻击,应该在自卫的同时大声呼救求助,并且寻找机会逃走,保护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2)让孩子参加自卫训练。

你也许并不希望孩子对侵犯者实施身体上的报复,但情况一旦恶化,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总是好的。这些训练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严,减小他成为受欺负者的可能。

3)发生欺凌之后,不要受欺凌者的威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或者报警

2、欺凌者的预防

这是一个纯粹的家教问题,一般善于欺凌别人的人,一定,百分之百是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首先应该找出自己的家庭问题。

1)夫妻关系的问题,是不是父母天天吵架,让孩子感受不到理解和关爱

2)父母对还字逼的太紧,压抑的个性无处释放

3)父母冷漠孩子,孩子感受不到关爱

4)从小受过典型的暴力因素影响,可能是故事书,动画片或者父母每天真人上演。

5)对霸凌没有认识,没有法律意识,不觉得欺负被人是犯法。

6)没有同情心,没有共情的能力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校园霸凌事件的背后,大多存在深深浅浅的家庭问题,而父母不能陪伴子女成为共同的原因之一。孩子和家长之间缺乏沟通,缺乏爱的信任,当孩子出现被欺凌或者欺凌他人的情况时,都无法和自己最亲近的家人在一起。

有多少孩子是在学校发生被霸凌事件后,没有告诉家长,或者告诉家长了,家长也就随便一听,觉得是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不是什么大事,反而教育孩子要和同学处理好关系。

孩子其实是很无助却找不到帮助。再加上一些霸凌者威胁,如果告诉老师,同学或者家长,甚至报警,下次就打死你,孩子害怕,种种原因,也就自己承担不说了。

所以我们中国的父母都没有聆听孩子的习惯,有75%以上的家长,很少真正的坐下来聆听孩子的感受。这是一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这样缺少聆听和沟通的习惯,很难了解到孩子的真正心里。即便孩子需要帮助,你们之间也很难有效的沟通。所以才会出现一些品学兼优的孩子,被排斥,被鼓励,被长期直接霸凌或者间接霸凌之后自杀。你看,孩子选择了死,因为在他不堪重负的人生中,他找不到任何人可以帮助他,他很绝望,而父母应该起到的角色没有起到。

关于父母如何和孩子之间建立沟通,我有以下几个建议给到家长:

1、用正确的姿态倾听

一个8岁的孩子在跟同伴抱怨,:“跟我妈妈讲话真没意思,她一边干家务,一边和我说话,眼睛从来不看我,有时我都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听我说话。”

所以说啊,父母在听孩子说话时,

首先要“停”,即父母应该放下暂时“做”,和暂时“想”的事情,注视对方,给孩子表达时间和空间。

其次是“看”,即仔细观察孩子的表情,说话的声调和语气,手势以及其他非语言信息。

最后是“听”。就是专心致志的听孩子说什么,同时以简短的语句,比如说像:“你觉得老师不公平吗?”“你很生气自己被冤枉吗?”,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出来。

2、表现出“听”的兴趣

当孩子向父母倾诉时,孩子最害怕听到一句话就是:“我早知道了”,听到这句话,孩子说的欲望都没有了。

如果孩子经常听到父母说:“知道,知道,我早知道了”,或者:“该干嘛干嘛去吧,别烦我”,那孩子肯定会把心灵的大门紧紧关闭。其实认真倾听也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做家长的关心孩子,不应该只是关心孩子的冷暖,吃住,学习,还应该关心他感兴趣的事。

因此当孩子对你说某件好玩的事情时,家长要表现出听的兴趣,认真的听,并把这种认真的态度传递给孩子。可以配合的保持微笑,或者很惊讶的样子,或者呢就用简单的回复,“你讲的太好了”,“真的是这样吗”,“我跟你想的一样”,“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样来表达你确实在听。

3、在忙也要听孩子说

有些孩子抱怨说,“我妈从来不愿意听我说话,她每天说的最多的就是,妈妈很忙,别打扰妈妈。”

“我家里人很少在一起说话聊天,每天都是自己忙自己的事情,在家一点都没有意思”

“我和爸爸根本无话可说,他好像也不喜欢和我说话,那我只好上网聊天了”

其实在孩子内心深处,他们是很希望父母交流的。孩子高兴的事,会首先想到父母,如果有烦恼的事,也会想要说得到父母的开导和帮助。但是我们中国,大多数父母都没有和孩子交流的习惯,她们总说,我很忙,哪有时间听你说个没完啊。那么这种情况,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代购,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就越来越深。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即使再忙,每天也能抽出一点时间,哪怕只有十分钟,来和孩子,和家人聊聊天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妈妈可以在做饭的时候,让孩子一边帮自己择菜,一边与孩子聊聊学校的事情。爸爸可以在孩子睡前的十分钟,听他们唠叨一下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听孩子诉说,与孩子分享,替孩子分析,是帮助孩子成长最有效的一个途径。

4、不要打断孩子说话

妈妈问孩子:“宝贝啊,你长大想干什么?”

孩子想了一会说,我想做小偷。

妈妈顿时立刻很惊讶,然后愤怒,心里想你这个没出息的孩子,你做什么不好,你要做小偷。但是妈妈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语气温和的问孩子:“能不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想做小偷。”

孩子说:“我想偷走夏天的太阳送给妈妈,这样妈妈的冻疮就不会复发了。”

这位妈妈很感动,所以说多亏没有立刻训斥孩子,给了孩子回答为什么的一个机会。

所以我们家长经常要知道,无论是错是对,听孩子把话讲完,不要打断他。

5、倾听孩子的委屈

为什么要把委屈单拿出来说呢,因为尤其是一个孩子,在受了委屈之后,就会感觉特别孤单。有个孩子一放学回家,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恨刘老师。妈妈要听为什么啊,因为刘老师上课让读一个多音字,结果自己读错了,然后大家都笑话他。

最后孩子叽里呱啦说完,就又自己没事了,所以说孩子嘛,就是这样,他只是需要说出来。

父母碰到孩子受委屈,首先应该仔细的听孩子说完整个过程,然后帮孩子科学的分析。

但是有些妈妈会说:“是啊,刘老师为什么这么坏啊,妈妈明天跟刘老师沟通一下”,“哦,原来你们班的这位同学,这么不懂事啊,根本不如我的宝贝懂事”,这样说很不好,让孩子永远觉得别人错我没错。妈妈可以说:“这肯定让你感到非常难受,妈妈理解,我记得我在你这个年纪也被别的同学嘲笑过。”

孩子受了委屈,正是形成自己判断力和价值观的时候,父母除了认真倾听外,还要给出孩子帮助和适当的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