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学校里有人打我!”“打回去!”

 方圆长短 2018-12-15

“妈妈,学校有人打我” 来自读者 12:07

读者·新媒体签约作者

文 | Angela

孩子的世界混乱起来,可能比想象中还复杂。


奇葩说曾经有一个辩题是:


如果有一瓶可以消除悲伤的“忘情水”,你要不要喝?


节目里,很少讲自己故事的黄执中,罕见地动情,用异常愤怒的语气控诉:我不喜欢小孩,尤其是小学那种小王八蛋!

 


这样冷酷激烈的表达背后,是一段让人揪心的被欺负被霸凌的童年经历。

 


他说:在上小学时,因为个性有些怪,被班上同学排挤。有同学会趁他不在的时候,把汽水、可乐倒进他的饭盒里面。当他中午兴奋地打开饭盒时,里面是一团浆糊......

 

这段惨痛往事对他影响至今。


黄执中说,我讨厌小孩,一辈子也不想生小孩。


被霸凌遭遇,

是喝了忘情水都忘不掉的痛


最近我女儿的学校也出现了一个校园霸凌事件。

 

前几天刚刚度假回来,我女儿就发现她的一个好朋友转学走了。

 

同学妈妈说,本来她的大女儿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但是班上的另外一个女同学因为莫名原因,从年初就开始组建小团体孤立她,在休息时间制作各种恶作剧取笑她。


刚开始家长并没有在意,但到最后小女生已经痛苦得常常失眠,不愿意去上学了,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干涉。


但为时已晚,为了不让状况继续恶化,他们被迫带两个女儿离开去了新学校。

 

面对校园欺凌,这位妈妈的做法肯定不是最佳示范。



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研究人员发现:


遭受霸凌过的老鼠,脑部掌管情绪的部位会改变,容易对压力产生敏感,长期下来会出现“社交障碍”,恐惧任何新环境,即便是安全的环境,老鼠还是会害怕结交新朋友。

 

同样的,许多遭受过霸凌的孩子,都会产生退缩怯懦、缺乏自信的后遗症,在心理学上,叫做急性应激反应。上面小姑娘出现失眠、恐惧上学等症状,就是其中的表现。

 

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或多或少都会经过被排斥被孤立的局面。这个时候,孩子如何面对,家长如何支持,至关重要,不仅会影响孩子一时的情绪,更会影响他的一生。

 

在央视的《开讲啦》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问嘉宾李玫瑾:

 

孩子被欺负了,你会支持他打回去吗?

 

作为中国公安大学知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李教授给出的答案是:


“肯定会啊!”

 

李教授说,自己的小孙女在学校被别的小朋友抱起又摔下过,她直接告诉孙女:


“可以揪住对方的耳朵,直到对方放手。”

 


当然,校园霸凌形式多样,不是只有肢体冲撞这一种,语言上的侮辱戏弄,精神上的孤立,都可能甚至同时存在。

 

如果不妥善应对,它给孩子带来的创伤,就像黄执中说的那样:


“以前经历所造成的那个洞,花了一辈子都填不满 ”。


你以为的“闹着玩”

后果其实是严重

 

事实上,校园霸凌的严重程度和普遍程度,真的是怎么估算都不为过。

 

这样的新闻,网上真的一抓一大把。我看到一份2017年3月到6月的校园暴力案例汇总,其中被媒体公开报道的恶性欺凌事件,就有60多起。

 

比如,3月19日,有人上传了一段女中学生打同学的视频。在短短数分钟的视频中,打人者逼迫被打者脱衣服、下跪磕头,并多次对其扇耳光,欺凌侮辱手段之狠让人既寒心又气愤。


 

 

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13岁的副班长因为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喝尿吃粪。

 

孩子的世界混乱起来,可能比想象中还复杂。

 

这些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中最可怕的,是暴力行为越来越多,而且年龄日趋低龄化。

 

在校园霸凌事件的处理中,老师和学校的方式态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学校和家长不把霸凌当做一回事,以为只是孩子之间“闹着玩”,事件就不会从根本上得到控制。

 

想象一下,一个孩子以“我不是故意的”为借口逃脱掉了件主观做错事的责任,他“不小心”欺负人的情况会越来越多。

 

今天“不小心”打了一下其他人,过几天“不小心”拿东西扔到别人的身上,最后,他会“不小心”以伤害别人为乐趣!


很简单,不当行为却不会受到任何处罚的情况下,孩子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更不会担心自己要由此承担的后果,他只会越来越放肆,滋长出各种逃避责任的心态和借口。

 

只有通过惩罚,才能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


Treat people the way you want to be treated。


中文里也有同样的意思,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何培养孩子不好惹的能力?



若学校处理问题“不给力”,是否可以把希望寄托在法律身上呢?

 

恐怕也行不通。

 

我国法律规定:


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满14周岁但未满16周岁的,也只有几种严重犯罪才会有刑罚。

 

像围殴、勒索、辱骂同学等现象,只要情节没那么严重,欺凌者是不会受到惩罚的。

 

一个揪心但却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除了那些登上新闻的恶性事件,日常霸凌就像空气一样,非常广泛得存在于中小学校中。

 

所以,作为父母,你要培养孩子不好惹的能力。


美国有一个“ the Bully Project ”网站,专家们与机构合作编写了面向不同人群的指导手册,帮助家长和学生预防及应对校园霸凌。

 

其中在“我的孩子可能被欺负了,我该怎么做”中,有以下几条可供参考:

 

  • 一定要与孩子好好谈心,冷静剖析,不要造成二次伤害

 

做父母的不特意留心的话,很容易忽略孩子们被霸凌的迹象,因而错过进行干预的机会。


父母一定要耐心询问,营造出宽松温馨的谈话氛围,才能让孩子放下戒备,导出真相。

 

不要直接询问孩子是否遭受凌辱,而是要以简短的句子问清他们这一天做了什么、在哪些地方待过、和谁在一起、对周围的同学感觉怎样。

 

总之,父母要与孩子结成盟友,用冷静的语气建立安全感,让他们相信你作为父母有能力与学校沟通,共同对抗欺凌。


 

  • 教会孩子反击

 

这方面我自己深有体会:我上学时年纪小,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总是被同桌一个男同学欺负,他在桌子中间划了一条线,我写字时一不小心越线,他就掐我的手臂,而且作为学渣的他,整天不学习,还到处给别人取难听的外号,包括我在内。

 

我很难过,有一天实在忍不住了就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


不要怕他,下次他再掐你,你就推他,推不动他,就咬他,给他点厉害尝尝,他就不敢了。


有了大人给我撑腰,我学会了反击。

 

那天课堂上,我们正在安静地写字,同桌又来掐我,我立刻用尽力气一把推开他,他摔倒在了地上。


然后我举手起身大声告诉老师:


老师你看,他不专心写字,还掐我的手臂!

 

等他狼狈地爬起来,在哄堂大笑中,立刻被老师叫到了教室外面罚站。

 

自那以后,他再也不敢欺负我了,反而开始拿各种零食来讨好我,想要和我交朋友。


 

  • 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不落单

 

霸凌者很少对一群人下手,一群好朋友可以互相保护,从心里不再惧怕霸凌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为父母,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孩子,即使被欺负了,也要让他们明白被欺凌并不是因为自己犯了什么错,他们的人生价值更不应该被欺凌者否定。

 

孩子的世界本应该简单纯净,他们的安全感,需要父母来保护。




作者:Angela,坐标澳洲悉尼,“十点读书”和“读者·新媒体”签约作者,简书推荐作者。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