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29皮肤疣

 昼三夜二205 2018-09-14

429皮肤疣

[概念]

皮盾疣是指皮肤表面的小赘生物而言,可发于身体各部,小如黍米,大如黄豆,表面光滑或粗糙,形如帽针头或花蕊,呈正常肤色或黄白色。

本症,古称'鼠乳'、'枯筋箭';俗称'【上病下侯】子'、'扁【上病下侯】',是青年人常见的皮肤病之一。

[鉴别]

常见证候

血虚风燥疣:皮损为粟米或黄豆大,圆形或不整形的赘生物,正常肤色,质坚,表面粗糙不平而带刺,好发于手足背、掌跖部,或头面部,一般无自觉症状,较大者可有疼痛感。

风邪挟热疣,皮损为帽头或绿豆大扁平坚韧丘疹,正常肤色或淡褐色,表面光滑,好发于面颊及手背,有轻微痒感。

风热邪毒疣,皮损为绿豆大或豌豆大半球形隆起的丘疹,中央有脐窝,表面光泽,形如'鼠乳',成散在出现或数个一群,刺破可挤出白色奶酪样物。

气血凝聚疣:皮损呈黄豆至蚕豆大坚实的斑块,中央呈白黄色硬结,压迫时有明显疼痛,好发于手足底或手掌部。

鉴别分析

风邪挟热疣与风热邪毒疣:均因外感风热所致,但风邪挟热疣的皮损特点为:略高出皮面的扁平光滑坚实的丘疹,好发于颜面及手背;而风热邪毒疣的皮损特点为:半球形隆起的坚实丘疹,表面光亮,中央有脐窝,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治疗上均宜清解热毒。方用去疣三号方;外治法则不同,风邪挟热疣用疣洗方外洗,而风热邪毒疣应在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挑刺疣体,挤出白色小体,再用雄黄解毒散外搽。

血虚风燥疣与气血凝聚疣:病均在血分。但前者系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所致,后者则由脚热着水感受风寒,气凝血凝所致。一为血燥,一为血凝。血虚风燥疣呈圆形或不整形赘生物,质坚,表面粗糙带刺,形如花蕊;气血凝聚疣如黄豆或蚕豆大坚实赘生物,好发于足底手掌、治疗上前者宜滋肾水生肝血,润燥消风,方用归芍地黄汤加减,并可采用鸦胆子仁捣碎如泥外敷,三、五日换一次,或用黑拔膏棍加温,热滴疣上,三、五日换一次;气血凝聚疣宜活血软坚,方用去疣四号方,外治法同前。

[文献别录]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此亦是风邪搏于肌肉变生也。'

《外科正宗卷四》:'枯筋箭,乃忧郁伤肝,肝无荣养,以致筋气外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