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257-辰-书法与简化字的关系(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257 每日一题 簡化字寫孟浩然的《過故人庄》。借鑒繁體字的法則。 每日一字 辰字的第二筆可以尖起,可以頓起,可連上可不連。楷書下方取平。行書不然。草書下方是長字。 ![]() 辰,震也。三月,陽气動,靁電振,民農時也。物皆生,从乙、匕,象芒達;厂,聲也。辰,房星,天時也。从二,二,古文上字。凡辰之屬皆从辰。 ——《說文》 辰,震动。在十二地支中,“辰”代表农历三月,三月阳气已经发动,雷电振天,是百姓忙于农务的时令。此时万物已经生长,所以字形采用“乙、匕”会意,像草芒伸展;“厂”是声旁。辰,也代表房星,房星是天时的指针,表示春耕开展的时候。因此字形采用“二”作边旁,“二”是古文写法的“上”字。所有与辰相关的字,都采用“辰”作边旁。——《象形字典》 辰,象形。金文字形是蛤蚌壳之类软体动物的形象,“蜃”的本字。后经假借而产生了其他用法。本义:蛤蚌之类的软体动物。——《汉典》
【本义】《说文·辰部》:“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从乙、匕,象芒达。厂声也。辰,房星,天时也。从二。二,古文上字。”析形是就篆文所作的附会,所释为引申义。本义当为蚌镰。 【演变】辰,本义指用蛤蜊制的农具蚌镰。后也用以指蛤蜊。农具是从事农业生产的,而农业与日月星辰的运行及时节有密切的关系,故引申用为①日月星的总称:故天有三~,地有五行。也泛指②众星:萤火乱飞秋已近,星~早没夜初长。又特指③北极星或商星:为政以德,譬如北~,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用以计时,故又引申为④时辰,日子,时光:生~八字|吉日良~。又借以表示⑤地支的第五位,用于纪日时年月:秋八月庚~,公及戎盟于唐。又表示⑥十二生肖中的龙:~龙巳蛇。大概由于农事起于惊蜇,万物复苏,故引申表示⑦震,振动。由于“辰”为引申义所专用,蛤蜊之义便另加义符“虫”写作“蜃”来表示。 ○蜃,从虫从辰,辰也兼表声。读shèn,本义指①大蛤蜊:小曰蛤,大曰~。皆介物,蚌类。引申指②蜃景:海市~楼。“蜃楼”又引申比喻③虚幻的东西:此海市~楼比耳。 【组字】辰,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仍设辰部。凡从辰取义的字皆与农事、时日、起动等义有关。 以辰作义符的字有:辱、晨、辳(农)、農(农)、。 以辰作声兼义符的字有:振、娠、赈、蜃、震。 以辰作声符的字有:宸、唇。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chén 象形,甲骨文、金文象缚蚌镰于拇指上之形,用以掐断禾穗(一说象大蛤之形);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辰”。本义为蚌镰,上古的一种农具。因星相与农事关系密切,故引申为星名、时光、时刻等。假借为地支的第五位。 【辨析】以“辰”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chén:晨、宸∣chún:唇∣zhèn:振、震、赈∣shēn:娠∣shèn:蜃。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这个“辰”字本为象形字。甲骨文①略像蚌壳之形。金文②的形体极像蚌壳的样子。小篆③的写法与甲骨文的形体类似。④为楷书的形体。 《说文》:“辰,震也。”此说不妥。“辰”字的本义应为“贝壳”。上古以大蚌壳作农具,所以“农”的繁体字“農”以及“耨”等字都从“辰”。当“辰”字被假借为地支的第五位时,它的本义即由后起的形声字“蜃”字所代替,如“海市蜃楼”。后世一般多用“辰”的假借义,即地支的第五位:子、丑、寅、卯、辰。又可作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上午七点至九点。时间往往与星的运行有关,所以,“辰”又可以当“星”讲,如《荀子·礼论》:“星辰以行,江河以流。”所谓“北辰”,也就是指北极星,如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众星环北辰。”这是说:众星都环绕着北极星转。 《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莫”即古“暮”字。这两句诗是说:不分早晨和深夜,不是早起就是晚睡。可见原诗的“辰”字是“晨”的通假字。 ——《王力古汉语字典》 |
|
来自: MAY的学习簿 > 《田蕴章《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