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封建制度的酝酿: (日耳曼因素)日耳曼人在新征服西罗马帝国的过程中,其原有的氏族公社既不可能接纳数量众多的被征服者,也难以胜任管理之职,氏族公社遂被历史淘汰,日耳曼国家应运而生。其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罗马因素)在新兴的日耳曼诸王国中,罗马帝国时期已经萌生封建制因素——隶农制和日耳曼人的氏族制因素互相影响,互相结合,催生出西欧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部分原先的罗马贵族与法兰克征服者上层,在西欧封建制度产生过程中日益合流,共同构成了法兰克王国的封建统治阶级。496年以后,基督教会也成为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 西欧封建制度的巩固: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史称“采邑改革”。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 西欧封建制度形成初期的特征: (经济上)以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为基本特征。农奴是人身不自由的独立生产者,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社会构成)国王、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都是庄园领主。典型庄园的耕地大致包括三部分: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和自由农民份地。由于生产力低下,庄园最初普遍采用劳役地租,农奴与领主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因而非常明显。(发展趋势)14世纪以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导致领主自营地大为缩减,庄园开始衰败。 (政治上)实行封建等级制:在采邑制度下,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渐渐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采邑制改革:(内容)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 (作用)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改革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巩固了封建等级制),采邑连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巩固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 (影响)在采邑制度下,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渐渐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西欧封建制度的异化: (经济上的新变化)——城市的复兴与自治:(城市复兴的过程)中世纪初期,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衰败没落了,经济上与农村相差无几。从11世纪开始,(根本动力)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一些手工业者和商人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聚居于交通便利之处,成为最初的城市居民。封建领主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参与中世纪城市的复兴活动:(方式)或同意在自己的领地上建造城市,或为最初的城市居民提供庇护,或直接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目的)他们期望以此招徕手工业者和商人,扩大商品生产规模,从而开辟新的财源。 (典型代表)就总体而言,意大利北部地区、法兰西西南部地区和北海沿岸地区的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发展最快,其他地方则相对晚一些。 (状况)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中世纪城市规模都相当有限,平均人口仅为数千人。一直到14世纪,一般大城市也只有2万余人而已。由于空间狭小,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脏乱,一遇到大规模瘟疫,便会迅速蔓延。 (政治上的新变化)—— (争取自治)(目的)中世纪城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与封建领主之间矛盾不断,争斗时起。争取自治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原因)由于中世纪城市都建于封建领地之上,因此城市初期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一般都掌握在领主手中,城市自治斗争就是要夺取这些权力。(手段)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是常用的两种手段。(结果)经过斗争,部分城市获得了完全自治权。还有一些城市取得了部分自治权,由国王和城市代表共同管理。但相当一部分中、小城市限于自身力量,仍然处于各级封建领主的控制之下。 等级君主制:(背景)12世纪以后,1、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2、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产生)自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与会者大多数为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等级君主制随之登上历史舞台。 (特点)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具体表现为)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力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 (影响)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典型)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和1302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标志着英、法两 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