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困生个体差异分析及其转化

 木香草堂 2018-09-14
  

桐乡市乌镇植材小学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中个体差异尤为明显,本论文试图分析学习困难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争对得出的分析探讨其解决车策略。

        [关键词]:差异 发展 学习困难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对个体差异最早进行研究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在教育中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朱熹说:“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后来简化为“因材施教”,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良传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是个体,个体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正视差异,关注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的教学应因人而异。  有的学生智力不差而学习成绩落后,这并不单纯是学习态度问题,而可能是患有学习困难。美国特殊教育专家苛克于1962年首次提出“学习困难”这个概念,顿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学习困难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因为听、说、读、写和交流方面的心理过程出现落后而导致的成绩低下现象,这个概念近几十年来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有关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人们对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认知过程的特点有了新的了解,并开始澄清了一些错误的观念,而学生个体差异形成学习困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么学生的个体差异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有关专家研究后指出:学生的差异一般有以下四种方面的差异。 (一) 基础性差异   主体的基础性差异主要包括身体状况和知识基础两个方面。其中主体的身体素质是主体一切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是主体学习活动的物质基础。主体的知识基础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已经拥有的知识经验及其结构,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外界环境因素的“过滤”和“筛选”,进而影响到个体后续学习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在笔者所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在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中显得很瘦小。原来,他只有8岁。原本应该读小学两年级的学生来读四年级,在同龄人中落在后面就不足为奇。不论是平时的体育活动也好,还是课堂上的文化学习都是班中教差的。分析原因,其身体素质肯定是罪魁祸首,如果这位学生去读两年级,肯定能合上大家的学习节奏。比如说在体育方面,一旦跟不上大多数同学,那么,他的积极性必然会受挫。和他玩的伙伴也少了,他在学校里没有快乐,有好些后进生没有可以一起玩的伙伴,这也是一个原因。 (二) 动力性差异    这里主要指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学习动机是用来说明发动和维持学生某种学习行为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各种因素的一个中介变量,它由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构成,虽然并不直接参与对教学客体的认知过程,但却通过发起或中止、增强或削弱认知活动,间接地影响认知过程。     大部分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尚没有完全形成,那么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那么很有可能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三) 操作性差异    1、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够提高学习活动成效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它担负着对教学客体进行加工的任务,构成了学习主体的操作系统,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适应认知活动需要而应有的各种智力活动能力,称为“认知性学习能力”;另一类是适应教学活动中交往活动需要而应有的各种能力,称为“交往性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这两种学习能力都可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2、学习风格。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学习成效虽然与个体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有较大的相关性,但更依赖于个体所开展的学习活动与其学习风格相适应的程度。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偏爱的、习惯化了的带有个性色彩的学习方式,是个性化了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学习的方法没有掌握,需要老师指引,但是,目前的班级授课制度涉及的学生人数众多,老师没有办法一对一的指导,这就使有些学生因为这方面的原因,成绩始终上不去。这是产生后进生不可忽视的因素。 (四) 方向性差异    这里主要是指学生在潜在优势领域方面存在的差异。人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动物。潜能是人身上“沉睡着”的力量,代表着发展的可能性,是教学可以利用的、来自个体发展内部的积极力量。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唤醒这种“沉睡着”的力量,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潜能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潜能的大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人的潜在优势领域的不同上。不同的潜在优势领域,往往决定了学生不同的最佳发展方向。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在他所著的《智力结构》一书中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充分说明人的智能结构是存在差异的,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一旦满足了这些差异和不同需要,那么学生焕发出来的发展潜能和自信力量将是十分巨大的,也有利于学生将来进入差异性丰富的多元化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高度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在教学实践中也不缺乏这样的例子:有的学生数学学得好,而语文也能很差,有的同学可能喜欢音乐、喜欢体育,而且这些科目的成绩也很优秀,但语文、数学的成绩就是偏差。之中情况在中学尤其明显,但你能说这些孩子的智力有问题,你能说这些孩子学习方法有问题?虽然也不排除学生动力方面的差异,但是,笔者认为,学生在方向性,在人体的潜能的差异是更主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差距是存在的,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从而缩小与同龄孩子的差距: 
第一步,剖析原因、查找病症。
  为了更好地带动学习困难的学生与其他同学共同进步,需要分析他们的学习困难的原因,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的苦恼和欢乐,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及在家中的地位等等。
只有全面了解后,通过教师把各种资料加以分析、综合,才能剖析出他们的之所以学习困难的原因。学习困难的学生后进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
  学生学习困难他们也有苦恼,苦恼于家长的训斥,苦恼于同学的白眼,他们也想像其他同学一样,轻松学习,也想像其他同学一样得到老师、家长的夸奖。老师在这个时候和他一起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无疑是久旱逢甘露。其间,最忌讳的是老师冷语相加,不给好脸色看,那么学生一方面愈加厌恶学习,另一方面对以后的来自于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也会有抵触的情绪。从而将自己封闭起来。  第二步,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有一颗爱心。  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有一颗爱心,让爱成为永恒的主题。老师要用爱去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要用信任去填补师生之间的心理鸿沟,要用期待去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所谓“真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把握爱的原则,是帮助他们进步的关键,老师必须将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化作无声的细雨,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学生精神上的尘埃。用无私的爱筑起现代化成功教育的“大厦”。  同时,要让学生有充分的的表现机会,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找到了后进的原因后,就要在以后的实践中慢慢改进。教师自始至终都要抱着一颗充满爱的心,让他时时得到关爱。  第三步,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差工作。  我们说,对存在个体差异的后进生既要保存差异,又要扩大差异。我们教师的使命就是要缩小差异,保证达到课程目标的底线,又要扩大差异,使优异学生发挥特长,脱颖而出。  比如,体育好的学生就要发挥他体育好的特点,鼓励他在体育方面有所成绩,但是,另外一方面,不能让他荒废了其他功课的学习。起码要达到课程目标的底线。个体差异的学生因为某一方面比成功,所以在这一方面他就有比较大的兴趣,就可以让他在这一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比强行的让他全面发展来得有意义,也会更加有成效。  另外,转化后进生要切实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转化这种后进生也一样。许多老师转化后进生只重视在课外加班加点,这样做效果不好。我认为转化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的学生要变课外为课内,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除了给后进生发言、板演、批改等优先权外,还应该给他们提问、答疑、辅导等优先权,让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的能力,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并以此来督促后进生认真听课,积极动脑。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科目所固有的特点,有机地组织挖掘科目的趣味性,使课堂的气氛融洽、热烈,让后进生经常被科目的趣味性吸引,激发好学欲望。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后进生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特点,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第四步,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换相互间看法。  教师的精力毕竟有限,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到学有所长,有要依靠家长的力量。  教育是一项连续的活动,所以在家里家长要配合老师延续在学校的教育。如果有必要还需要让家长改变教育的方法。  孩子在校表现情况要及时地与家长联系,相互通气。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也要加强交流,同时,学生在家的情况也可以在与家长的联系中获得,双管齐下,齐抓共管,一起为孩子的进步努力。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只要我们真诚地为每一位学生尤其是班上的学习困难学生,付出一片真挚的爱心,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做好转化工作,辛勤的耕耘总会换来丰收的。   [参照文献]:  [1] 曾继耘. 《课程.教材.教法》[J]. 2006年第3期  [2]林崇德.《人际关系心理学》[M]. 出版地:北京 出版者,:人民教育出版社 [3]立秉德.《教学论》[M]. 出版地:北京 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http://wenku.baidu.com/view/97fb3ad5b9f3f90f76c61bfe.html

 学困生个体差异分析及其转化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