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版减肥法】让你轻松“享瘦”人生

 圆二书斋 2018-09-14
为公使命--教育为公,已达天下为公


肥胖已经席卷全球,曾被视为高收入国家的肥胖问题,而现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也广泛存在这一问题了。

小编震惊的发现,每年至少有280万人死亡可归咎于超重或肥胖。


1
你为什么会变胖?

个人肥胖往往是摄入的热量与消耗的热量不平衡造成的后果。

高能量食品的摄入量增加,而同时不相应增加身体活动,就会导致体重超重。减少身体活动也会导致能量失衡,从而引起体重增加。

2
肥胖,死亡的元凶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超重和肥胖导致的死亡人数高于体重过轻造成的死亡人数。

在57%的世界人口生活的国家汇中,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多于体重过轻的人。这包括所有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和某些癌症的病因可归咎于超重和肥胖。

3
肥胖的定义是什么?

超重和肥胖的定义是“可损害健康或过量脂肪累积”。

有一项指数,可以轻松的知道你是否是健康体质。这个指数就是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按照公斤kg计算)除以的身高(按米计算,如1.6m)的平方。它是成人超重和肥胖最常见的衡量指标。如果BMI指数等于或大于25,那么你的身体质量是“超重“,如果身体质量等于或大于30那么你是”肥胖”。 



新版“减脂金字塔模型”教你如何科学减肥

我们一直以来的理念就是:减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减肥不是“少吃多锻炼”这么简单,它是一个长线的、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它分为很多个阶段,不同阶段要做不同的事,循序渐进你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新版“减脂金字塔模型”,告诉你一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减肥程序是什么样的。如果你能将这套系统性方法坚定地执行下去,你不仅可以瘦,而且能很好地保持住你的身材,真正地和瘦结下缘分。

在决定减肥之前,我们需要完成三项重要的准备工作——自我评估、设定目标、目标分解。


a
自我评估

在正式开始减肥之前,我们一定要了解自身的情况。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评估的内容包括:

1.体型:身体质量数BMI、体脂率、以及腰臀比等。

小贴士


身体质量数BMI:BMI=体重(kg)/身高(m)²,BMI值在18-24属于正常范围,落在中间值19-21比较健康。


▪ 生存必须脂肪,不可以减:

男生2-4% 女生10-12%

▪ 运动员水准:

男生6-13% 女生14-20%

▪ 一般健康人群:

男生14-17% 女生21-24%

▪ 可接受范围:

男生18-25% 女生25-31%

▪ 肥胖:

男生25%以上 女生32%以上


2.关节功能:胸椎灵活性、肩关节灵活性、髋关节灵活性,这三处关节的灵活性对完成标准动作非常重要。

3.运动能力:基础动作模式以及基础力量的评估,这将决定你训练计划的制定。

4.运动史:指距离上一次规律运动的时间间隔。

5.生活状态:主要评价每日久坐时间,以及日常饮食习惯,睡眠规律性等。

6.节食史:是否有过节食,以及上一次节食是什么时候、持续多久。

评估可以让你很好意识到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而树立一个合理的目标,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应对减脂金字塔的每一个阶段。

b
设定目标

这里主要提示大家一点:设定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

那些网红、模特的身材确实好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其实身材这东西还真是7分靠天生,3分靠后天努力。身高、骨架形态、是否易胖体质这些都是爸妈给的,很难改变。我们首先要面对这个现实,抛离不切实际的幻想。然后实打实地根据上一步做的自我评估结果,去选定适合自己的减脂目标。

其实最好的目标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跟自己比就够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美好且与众不同的,你的好别人也学不来。

c
目标分解

我们上面的总目标一般都会定得比较大,很难一次达成,这时候就要把总目标进行拆解,也就是俗话说的“先立个小目标”

比如你打算用一年时间完成减肥20kg的计划,这是你的总目标,看起来遥不可及,但是如果拆分成几个小阶段,那就非常容易达到了。比如拆分为3个月完成5kg的减脂计划。

之前有人问我说,为什么要这么拆分啊,一口气减完不是很好?其实你一口气是减不完的,减肥期间得休息,得调整。它就和工作一样,有紧张有间歇,如果天天让你上班不给休息,干不了几天你肯定辞职不干了。减肥也是这样,要张弛有度才能更好达成目标。



新版“减脂金字塔”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在上面这座金字塔中,自下而上标明了大家减肥期间必然要经历的几个阶段,分别是:准备期、体能储备期、加速减脂期、调整期、保持期,下一层是上一层的基础。

大部分人在减脂期间遇到的瓶颈或问题,要么是因为越级了,要么就是颠倒了本来的流程,再有可能就是压根没按照科学的程序去做,说白了就是“瞎练瞎减”。总之,我们在减脂过程中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在这个金字塔中找到答案。

下面来看一下每一阶段我们都需要做什么。


1
准备期

持续时间:3周左右

主要任务:改善生活习惯,学习基础动作模式,强化核心力量。

效果: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正确的基础动作模式,具备一定的核心力量。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减脂计划中,准备期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减脂中最关键的阶段。只有做好准备,你才能往前进阶,否则你的减脂计划只是幻想的空中楼阁,根本持续不下去。


2
体能储备期

持续时间:8-16周(男生一般在8周左右,女生由于生理期,训练每月会中断,所以持续时间要翻倍,最长约16周左右)

主要任务:全面提升身体力量素质,提升肌肉量,强化心肺功能,并进一步调整饮食。

训练内容:每周3-4次上下肢全覆盖的多关节大肌肉群动作,前四周以15-20RM的重量为主,主要发展肌肉耐力,后四周主要以8-12RM为主,提升身体肌肉含量,同时配合有45-60min有氧运动。

效果:身体素质有明显加强,体重有比较明显的下降。后期可能会由于身体逐渐适应,体重下降减慢,但总体围度会有明显变化。

相信在准备期的21天,你已经养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模式,核心力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这时,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体能储备期了。该阶段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体能的储备,另一个是饮食的进一步调整。

小贴士


这个阶段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进一步调整饮食,第一阶段的调整,只是习惯上的调整,摒除了垃圾食品、甜食、油炸食品。

而这一阶段需要我们进行饮食结构的调整,提高蛋白质的摄入,主食选择低升糖碳水化合物,如红薯、燕麦、玉米等,不能吃高升糖的碳水化合物,如精细米面,不能吃果糖含量高的水果,如葡萄、荔枝等。

为什么很多人在此阶段没有见效呢?主要就是他们没有调整饮食结构,垃圾食品没有戒掉,并且继续吃大量面条米饭,不吃肉,很多人练着练着给自己练胖了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3
加速减脂期

持续时间:4周左右

主要任务:突破体能储备期的身体适应,快速减脂。

训练内容:这个阶段由于要做大量的有氧,我们要以8-12RM重量的训练为主,以维持肌肉量。同时每周安排一次纯力量训练(3-6RM),当天不安排有氧安排,有氧训练频率每周3次以上,逐渐增加有氧训练的强度。每周进行1-2次HIIT训练。

效果:体重有非常明显的下降,但会逐渐趋于平稳。

开始执行“加速减脂期”,意味着之前两个阶段你已经把垃圾食品戒除掉了,并且正餐的饮食结构也调整得很好,也开始注重饮食的细节,不容易掉到“假冒健康餐”的坑里。你的体能储备也做得很好,你已经熟练地掌握基础动作模式,也可以执行各种标准的训练动作,并且有一定的力量基础,心肺水平也足够,你的身体已经适应了这些,这种情况下的你才可以接受大强度的运动。

这个阶段你的体重会有非常明显的下降,但会逐渐趋于一个缓慢的状态。人在这个时候很容易疲劳,不可能坚持太久,所以这个加速减脂期仅能持续4周左右。


4
调整期

持续时间:1-2周

主要任务:缓解身体疲劳,防止进入训练瓶颈,放松心情。

训练内容:休息

效果:有效避免平台期

很多处于加速减脂期的人,发现体重不掉了,进入平台期了,就开始更加拼命地练,并且在饮食上也更加苛刻,最后将自己搞得身心俱疲。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那怎么办呢?很简单——休息。

人体本身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体重下降太快,身体会自动启动保护措施,防止脂肪过度流失。当你感觉疲劳,或者发现体重下降变慢时,这是身体给你发出的信号:你该休息了。

停止一切训练,开开心心地出去旅个游,放松一下。

就像专业运动员有赛季期和休赛期一样,普通人也不可能一直处于减脂状态,那样非常容易崩溃,很多减脂的人出现心理问题,主要就是因为他们不去做调整,一直绷着弦,认为放松两天就会功亏一篑,这是错误的,也是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


5
保持期

在保持期,我们饮食不必太苛刻,按体能储备期的要求走就可以,每周要做2次力量训练,1-2次有氧,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当你处于保持期的时候,你和准备期的自己已经是判若两人了,不管是外在的形象上还是内在的心理状态上,你都获得了一个全新的自己,你的运动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当然,这时候你肯定已经爱上健身,健身早就成为了你生活的一部分。

 减肥不一定就是要去健身房或是拼命流汗,关键是要让身体保持活跃,让新陈代谢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准,一点一点的累加最终也能取得好效果。

做行动的巨人,加入我们,燃烧脂肪,塑造自己完美身材,为了更有品质的生活!为了人生更精彩完美!


- END -

*作者简介:shoulders,来源:文章内容摘自网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