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按成绩排座位:好位置都给好学生?(图)

 晚风是如此温柔 2018-09-14
《北京青年报》消息 按成绩排座位?这在很多人的“中学记忆”里并不陌生。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除了传统的按成绩高低排座位顺序之外,近来很多中学课堂又“衍生”了新型的按成绩排座次的方法,例如“学习互助小组”座位法、“一帮一”座位法、“学科互补”座位法等等。
校方认为,这些新的排座法本无恶意,甚至是校方煞费苦心想出来的,但是由于都和成绩有着各种微妙的关联,所以家长、学生对此颇为敏感,而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则认为这些和成绩沾上关系的座位排序方式,可能对学生心理产生微妙的消极影响。
记者随机调查了十几所中小学,发现一些学校排座形式的决定因素,除了班主任之外,学生的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北京东城一所重点中学分校一名初三学生小王透露,他们班里前两排座位向来是预留给成绩最好的学生,剩余学生从后面几排按照身高排座。在前两排的“最优行列”中,8个位置留给每次大考成绩最好的学生,两个位置给班里每次成绩进步最快的学生。小王自己一年多来,大部分时间坐在前两排,但也有三次被“踢”出班里“最优行列”。想起第一次往后坐的经历,小王说当时觉得很丢人,“每次伴随着成绩跌落,还要受到调座的双重打击。班主任常常和我们说,只要学习有进步,每个人都有机会坐到前两排。”
据学生们反映,这所学校按成绩排座位的班级并不在少数,还有班级让学生按照排名来选座位,学习成绩最优的学生“有权”最先选座,成绩的高低决定学生选座的先后权利。两位学生介绍,他们班通常让前10名或前15名的学生先挑座,剩余学生再按身高排座位。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如今更多的学校推崇“结对互助”的座位安排法,除了“一帮一”配置座位之外,还有按照“学习小组”进行整个班级的学生资源配置。据二十中一名学生介绍,他们学校大多数班级都以“学习小组”互助的形式进行排座,学习小组里包含成绩优异、中等和较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再结合身高和纪律来综合排座,以达到学习互帮互助的效果。
丰台二中有位学生表示班里采取“网状结构”的排座方式,即把每个同学按各科强弱互补的方式排在一起,“我们学委和班主任,琢磨了一个星期才安排出来这样的座位,比如我本人语文和英语比较好,那我周围坐的就是数理化比较好的同学,基本周围每科都有可以互补的同学。”
学生和家长普遍反映,上述种种以成绩为潜在的出发点进行排座次的办法,让家长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即使学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心里总是不大舒服。(林 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