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多位江豚专家相聚南京 为江豚保护区“建言献策”

 标准生活 2018-09-14


9月12日下午,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研讨会在南京市渔政码头会议室举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市豚类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江豚保护协会等单位专家学者和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南京江豚保护协会会长杨光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先后对南京江豚保护工作发表意见和提出建议。南京市农委党委委员、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政委袁迎春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词。


9月12日下午,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研讨会在南京市渔政趸船举行

出席会议的王丁研究员、杨光教授等江豚科研领域专家


长江南京段一直是江豚重要栖息地之一。多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长江生态以及江豚保护工作,自2014年省政府批准建立南京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通力协作下,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南京长江江豚的数量与活动表现出增长趋势和活跃的态势。


袁迎春政委在欢迎词中指出,这次召开专门研讨会目的就是进一步谋划保护思路,拓宽保护渠道、健全保护机制,完善保护措施,使我市江豚保护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有幸邀请了在国内江豚保护和研究造诣很深的专家共同探讨和会商,是南京江豚保护区的一件大事。主管部门将对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消化吸收,认真研究落实,把保护工作做的更加扎实,使南京的江豚保护工作更具实效。


南京市农委党委委员、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政委袁迎春致欢迎辞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指出,从总体上看,长江江豚保护的短期目标是降低种群下降速率,最终目标是避免长江江豚的灭绝。加强江豚保护工作,还需要推动地方立法,让江豚保护法制化、规范化,从政府层面来推动社会对江豚保护的重视。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谈长江江豚保护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南京江豚保护协会会长杨光指出,南京是一座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同时是全国唯一在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分布的城市,应抓住当前“长江大保护”的历史机遇,继续提升就地保护的水平,努力将南京打造为长江江豚就地保护的典范。同时应继续加强社会宣传、扩大南京江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取更多政府投入和社会力量参与。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南京江豚保护协会会长杨光谈南京江豚保护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梅志刚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高级实验师徐信荣结合2017农业部长江江豚科考情况,对南京江豚保护工作分别提出了保护好江豚栖息地,保存好现有稳定的湿地和鱼类资源;加强与航道和海事等部门沟通;关注保护内的水域环境和饵料情况; 进一步开展江豚的移动规律研究等很好的建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指出:长江是江豚与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与自然需要找到一个平衡。多部门联动合作仍是应不断加强和提升的一项重要工作。科普宣传对社会参与江豚保护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梅志刚博士结合2017长江江豚科考情况,提出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高级实验师、南京江豚保护协会副会长徐信荣提出建议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发表意见

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江相羽发表意见


会上,南京市豚类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科研分站、南京长江江豚科考队、南京江豚保护协会有关负责人分别对保护区建设管理、科学研究、南京江豚种群状况、社会宣传等方面工作进行了介绍。


南京市豚类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市渔政处副处长刘军介绍保护区建设管理情况

南京市豚类自然保护区科研分站、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豚保护中心主任单红介绍保护区科研工作情况

南京长江江豚科考队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陈炳耀介绍南京长江江豚种群状况

南京江豚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介绍协会工作情况


在历时5小时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开诚布公地发表了对南京江豚保护工作的看法,充分肯定了近年取得的成果,对南京江豚保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对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推动南京江豚保护区今后科学地建设、管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议讨论

与会专家参观保护区宣教厅

南京长江江豚保护

南京长江江豚保护工作信息发布平台

关注长江水域 守望长江江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