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珠江诗话四十六期 | 本期主讲------郝书许

 方远图书馆 2018-09-14


本期主讲嘉宾

郝书许,梦笔文学创办人。



诗无达诂,同样的诗,不同的人会解读出不同的意思,这是欣赏角度的问题,所以每个人的解读不一定符合别人,更不一定符合作者的意图,希望在解读过程中大家求同存异,碰撞思想的火花,让评者、作者、读者在这一交流的过程中都有所收获,我相信这也是珠江诗话这个平台的初衷所在。

                         ——郝书许



主讲内容根据群聊记录整理           本期编辑:千  华  


01

同学为我践行感怀

八月熏风劲,重逢甲秀楼。

眼前新貌陌,脑里旧颜浮。

他日三千梦,今朝一段愁。

不言人已老,恨别岁临秋。



郝书许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同窗为作者践行有感而发,这个题目就确定了整首诗的基调-——淡淡的哀愁。

起句点名时间:八月,地点:甲秀楼。承句描写眼前事:看着容貌变得陌生的同学,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他们儿时的容颜。转句抒发感情:想起当年读书时一起做过的梦想,今天平添了一段愁绪。合句总结全文,以略带哀愁的口吻呼应主题:我们都已经老了,青春不再,分别在即,又恰恰是一年的秋天。

通过解读,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的起承转合上层次比较清晰,条理也分明。由离别愁绪引发时光易逝,青春不复返的感慨,立意稳妥,写作手法中规中矩。特别是结句“恨别岁临秋”,令人回味。

但这首诗也存在以下两点可以讨论讨论的地方:

其一:遣词用句须加以磨练。如:熏风的意思是和风,温和的,后面用“劲”表达不当,可以考虑用“拂”或者“至”。“眼前新貌陌”,“陌”字不顺,显得凑,可以考虑用“改”字“眼前新貌改”。

其二:颈联大而化之,没有转出深意。陆机《文赋》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颈联“谓之警联”,古今诗家,无不在颈联下功夫,许多传世名句多出在此联。遗憾的是,这首诗恰恰是颈联最弱,流于空洞。

大家觉得呢?


互动之声

袁培根

陌生,不能拆开用。拆开单用一“陌”字,其义不明了。

空谷幽兰

他日,应该是旧日吧?

思尘

“陌”,作为名词放背后,是可以的,如“阡陌”。

作为形容词,置于前,起修饰作用,如“陌生、陌路”。此处“新貌陌”确实凑了。

马大囧

他日应改往日。

AMY

昨日。

马大囧

脑里不如脑际。

思尘

@马大囧?有道理,从诗意上看,应该是“往日”。

他日,通常指将来。

晨雨潇潇

脑里非诗家语,略俗。熏风用在八月也似乎不妥,与节气不相衬。也没和整体基调和谐。

袁培根

@郝书许?古人很多颔联强于颈联。

清风

颔联败了。

郝书许

@袁培根 文无定法,各种情况都有。

千华

他日三千梦,也许作者是指未来的创业梦,我猜的。

红霞

他日梦里也会记着今天的分别。

滕晓熠

@马大囧?往日,同意。

天书

劲字用在熏风上不妥哦,且不说八月可否熏风,一般熏风指东南风。这个劲字犹如西风唆使。

思尘

中二联的布局,有的主张颔联务实、颈联务虚,这首便是如此;有的主张两联具体呈现;有的主张颔联言物、颈联由物到人。

确实无定法,主要还是看具体需要。

晨雨潇潇

联与联之间看似紧密,实则各自为政,闪转腾挪没有做到位。

北斗

@郝书许?学习了,谢谢老师!

宁宁Kerry

@郝书许?学习受益,赞。



02

鹧鸪天

点点闲愁落笔端,为娘六赋鹧鸪天。置儿火炕盈心暖,织席隆冬彻骨寒。

三尺垫,撬刀拦,时光似苇手中翻。牙叼指隙穿心刺,窝角砸边好换钱。



郝书许赏析

《鹧鸪天》词牌可以看成七律的变种,上片第一拍与第二拍是起承关系,几乎和律诗无差别。下片转三三句对仗与尾拍,同样是转合的作用。七言句变换的三三对句,使句式兼具律诗的工整,又有词的柔媚。因此整首词的亮点是三四拍,是词眼所在。而它的结最宜在虚处,最能体现余韵无穷的境界。当然以实处做结未尝不可,但很难出味。

根据《鹧鸪天》词牌特点,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如何演绎的。

起拍“为娘六赋鹧鸪天”,很容易想起“为君十赋鹧鸪天”之类的爱情叙事。但这首是写给母亲,字里行间表达了母爱的伟大,立意上正能量满满。承句的对仗句写出了温馨的场景,再现那个年代的一段艰辛的生活——把幼儿放在暖炕上,母亲自己却在彻骨寒天中编织苇席。“三尺垫,撬刀拦,时光似苇手中翻。”这个三三句虽然不对仗,但从明快的节奏里,我们看到了蘼刀的逼仄,苇片就是时光的见证。结句窝角砸边的不断劳作,令人想见这双老母亲的手,一定有着不少的创伤和老茧,一个辛劳付出的老母亲形象便自然而然的刻画了出来。全词均着墨于实景,唯以真情感人!

然而处处实锤,用词不免会有欠妥之处。个人认为,这首词有以下几点还可以商榷:1.起笔“闲愁”语,有呻吟之嫌,于思念之情不符。2.承句“置儿火炕”暖则暖矣,未免有水深火热之感,3.结句“窝角砸边好换钱”,虽畅快淋漓,真情流露,但却流于浅白。4.撬,平,应仄。砸,仄,应平。

各位诗友怎么看?


互动之声

马大囧

砸是仄还是平啊?

红叶

撬,是平吧?

马大囧

小儿未必有盈心暖的感受。

郝书许

4.撬,平,应仄。砸,仄,应平。

思尘

把儿子放到火坑,确实…咳咳!

IQ先生

“置儿火炕盈心暖,织席隆冬彻骨寒”此联为对而对,“火炕”一词会引起误解。

陈波

下阕用词太过煽情。

诗声寂寞

不熟悉农家活,觉得有点懵。结句的意思有点模糊。窝角是什么?心刺又是什么?

天书

火炕是北方专用,三九天火炕好。

北斗

把儿子放到火坑,确实…咳咳!

思尘

内容看,此词主要从母亲的辛劳、悲苦表现母爱。

千华

热炕也好点。想往火坑里跳么?

晨雨潇潇

火炕和火坑是不同意思。

山林逸者

初看确以为是火坑

郝书许

砸边窝角是编织苇席的专业词语。

灼华

@郝书许?闲愁这个题目,是通过对母亲的怀念得来的吧,好像没有无病呻吟之感。

晨雨潇潇

@灼华?愁都是闲着来的,还不是无病呻吟。

陈波

@灼华?闲愁做标题是不是不太妥当?

千华

句句落实,全词偏硬,少韵味。

郝书许

置,这个词感觉有点生硬,有点而随便扔下的意思。

思尘

总体上说,这个母亲的形象塑造是成功的。

灼华

@晨雨潇潇?怀念母亲,自然会生愁,怎么就是呻吟了?

晨雨潇潇

@灼华?闲字用得不妥。

思尘

从这母亲的形象看,读来能感人。局部词语尚可润饰。

郝书许

就是词语的运用,谋篇的取舍还有待提高。

女子

到第三句才写到母亲编草,似乎前两句可否写点其他相关内容。“鹧鸪天”一词可否用?

天书

的确这首起拍句不太符合基调。

思尘

@女子?前两句,是“为某某十赋鹧鸪天”的套路,必须如此。十赋鹧鸪天,每首的第二句一定是“为某几赋鹧鸪天”。

郝书许

 闲愁,真的不符合整首词基调。

千华

母亲的素描是画出来了,但是线条少了点美感。

天书

其实呢,尾句可以稍作轻愁,娘的青春月亮弯。

北斗

专业术语用得好,真实性强!

倪福卿

此词写的似两回事。第一是闲愁填词。第二是说为娘编织苇蓆。意念连贯有点脱节。

北芦

首先个人觉得,除非有必要,不赞成这种“联章体”写法。因为见过太多当代联章,很多都是为写而写,意义不大。


其次,词以情见长,不宜太过实在。这段上下赋笔太多,虚实等结构却少,殊少词味。


最后一些词汇,我都是拼命联想,才能理解,比如“窝”字,是折断使之收边。砸边,是边角使之平整。这些诗曲都不太常用,更何况以柔见长的词。



03

蝶恋花

落日长烟吹客早,空翠流风,空翠花飞少。空翠无边听宿鸟,斜阶直下山溪小。

偏是天涯春色好。春色来时,偏是人将老。偏是初心无处找,回身已共云飘缈。



郝书许赏析

《蝶恋花》词牌最能表现细腻生动的情感,此词牌格式具备灵活的表现手法,因此上下片均可以叠词创新。正因为如此,前人词话有云“词不难于短令,而难于短句”。“词字字有眼,一字轻下不得”。

而这首词最值得斟酌的就是叠字的运用。请看。

上片写景,“落日长烟”,山色苍翠,微风徐徐,吹落飞花片片,归巢的鸟叽叽喳喳的叫着,斜斜的台阶下溪水缓缓流淌,读来煞是唯美。词中连续用了三个“空翠”,借用王维“空翠湿人衣”之意,颇具匠心。

下片,转入情感抒发,感叹春色真好啊,但是这么好的春色,人却将要老了,想找回年轻时候的心情,太难了,回首往事如烟,哎,无奈呀!真无奈!下片中用了三个“偏是”,似乎很有一唱三叹的味道。整首词作者抓住词牌特点,注重情景的渲染,初步掌握了词牌写作的技巧。

但此词创作上存在两个问题值得讨论:

其一:上片的景物描写有隔景之嫌。落日长烟是大漠苍凉景色,空翠流风却是秀丽的山中景色。“吹客早”?落日长烟写傍晚,怎么吹客早?动词“吹”用词不当,令人费解。

其二:叠词运用过犹不及。个人认为,上下片叠词的运用,应遵循新巧有序、动感韵味的特点。因此,上下片的叠词应放在相同的位置,一个词连续用三次就会显得相当刻意,雕着痕迹太明显,有碍于语言的自然,在这首词中,上片三个“空翠”连续使用还觉尚可,但下片的三个“偏是”隔开使用,且与上阙不相对应,读起来流畅感就降低了不少,过犹不及。


互动之声

马大囧

长烟可视为无风,无风不吹。

陈波

上阕写景更比下阕抒情好,斜阶直下山溪小,很形象。

思尘

“斜阶直下山溪小”这句形象,视觉上确实如此。

IQ先生

此首蝶恋花写法有新意,点赞学习。

晨雨潇潇

落长烟吹客早,马上要睡觉了,还早呢?咋想的?

马大囧

作者应该想表达的是傍晚了不想回去:落日长烟催客早。

陶一

@郝书许?三个空翠 有特色。

诗梦

下片三个偏是确实不好。

女子

下阙写出“春去也”的感觉,赞

倪福卿

上下片都用了三个叠词,但位置不同,有牵强之歉。

北芦

@郝书许?郝兄所言甚是,曲不厌巧而词宜守拙,这个不是过犹不及,已经是“卖弄技巧”了。如果散曲中,大适合,词里未免轻浮些。

茉莉

催,比吹好,个见。第三首还是蛮有韵味的。

天书

这个蝶恋花如果修理下会更好。

诗梦

学习了。

红霞

词好。

灼华

出新就是最棒!

云海明霞

我也认为第三首蛮有韵味的。

北芦

所以这种纤巧的技法,偶尔为之或可,但不足为法。个见。

词这种体裁一般二般来说,还是比较回避纤巧的。这种手法,曲里都改名“尖新”了。



诗词文化专家委员会

成  员  名  单

邓世广、杨启宇、熊东遨、熊盛元、王蛰堪

薛天纬、钟振振、王翼奇、丘海洲、古求能

倪平波、思    尘、罗从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