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0306拆书之《学会回答》

 轻风雾影 2018-09-14

为什么总是采取“因为??却没??最后...”的句式呢~

现实之不可控啊不可控~

原本是要读《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之畅销系列

终还是要看的

结果却先翻了国人所著之《学会回答》,典型的不畏因果乱喝粥~

乱炖?

也和最近思维混乱有关,毕竟有一个熟知的、瞅瞅君超级适应的环境被彻底打破,甚至让老毛病都惊出来了...调整终是要靠自己的。

BUT,首先,瞅瞅君我是很不爽很不爽很不爽!!!!!!!!!!!!!

其次,猫大人知道我很不爽很不爽很不爽!你的大抱头瞅瞅君差点哭出来...深感欣慰!!!!!!!!!!!!!!!

最后,TNND的不爽,最不得不说“既成现实”,一口就得了!

伤了是自己的,日子还的一天一天过下去,瞅瞅君是顶梁柱呀~


目 录

前言在回答中成长和发展

第一篇 回答新思维001

第1章 回答,难在哪儿

回答,难吗002

回答的三要素006

高效回答者思维模式009

全书结构:模式-方式-方法015

第二篇 借力来回答017

第2章 谁来回答,一定得自己答吗

开章引例:你们给自己打多少分018

有三个帮手可以替你回答019

被问者始终是回答者026

多让自己的副职来回答027

让别人回答,给自己留下余地033

牛刀小试035

第3章 让回答成为关系建设的工具(上)

开章引例:你们怎么能想到039

上级为何要下级回答040

好家长愿意让孩子回答046

职场关系也可一举三得048

让回答者获得三个层次的满足049

牛刀小试054

第4章 让回答成为关系建设的工具(下)

开章引例:到底还有多少隐患057

情侣之间的换位回答艺术058

三种非亲密关系的改善策略065

如何回答,才能让别人追随你068

牛刀小试070

第三篇 返回式回答075

第5章 让提问者自己回答吧

开章引例:你给大家讲讲076

为什么要提问077

为什么要明知故问080

为了策略而问083

明知道你不知道还问你,不少见085

大领导提问,为何不让人回答088

牛刀小试090

第6章 年轻人的必备思维:返回问题

开章引例:你们俩对调一下如何094

不知道答案的提问者,不多见095

完全不知而提问风险很大096

如何判断提问者是否想自己回答097

提问友善度的三维表现099

问题难在哪三个方面106

牛刀小试110

第7章 年轻人的必备技能:返回式回答

开章引例:你了解我们的文化吗113

委婉地返回问题1:困惑式115

困惑式返回的特征117

委婉地返回问题2:推脱式118

推脱式返回问题的特征119

直接返回提问1:请求解答120

直接返回提问2:要求解答123

牛刀小试126

第四篇 绕开式回答131

第8章 外交辞令不只是外交

开章引例:什么时候发年终奖132

外交辞令的真相133

不用外交辞令,后果很严重137

何时需要外交辞令140

外交辞令式回答的实质143

牛刀小试147

第9章 没有回答不了的难题(上)

开章引例:实际成本是多少150

何为尖锐问题151

什么让问题变得尖锐152

避开尖锐的方式1:完全忽略155

避开尖锐的方式2:借题发挥159

牛刀小试164

第10章 没有回答不了的难题(下)

开章引例:版权费会超过100万元吗167

何为敏感问题168

造成敏感的三大因素170

对付敏感的方法1:比喻176

对付敏感的方法2:幽默179

牛刀小试183

第五篇 反问也是回答185

第11章 来点突兀,反制局面

开章引例:年轻人凭什么赢186

反制:发散思维与三个方向187

突兀反问1:顿悟式191

突兀反问2:停顿式194

突兀反问3:引导式197

牛刀小试200

第12章 反问,从解围到攻击

开章引例:是谁替您写的203

解围式反问,金蝉脱壳三招205

何时可以攻击式反问211

攻击式反问,点到即止213

牛刀小试217

第六篇 发酵后回答223

第13章 转场,时过境迁人遂意

开章引例:我要退货,你说咋办224

大环境对人和回答的影响226

上门回答和公开回答228

换个场合回答的效果232

牛刀小试237

第14章 延期,问题或变得更好

开章引例:三部老出错,你知道吗243

系统思维1:一切都相关244

系统思维2:一切都在变化247

延迟:人是物非,或是人非物是249

牛刀小试255

第七篇 回答创造真实人生259

第15章 大师的回答二则

你懂的260

她是上帝给我的最后一个礼物261

后记相约一起回答到永远264


瞅了瞅目录,maybe瞅瞅君自己目前向外也主要是如何回答问题(很难一句到题眼,总是事后细品之才知如何作答更为合适些,吃亏至极),向内的百转千回已经自己绕晕了...

ok,瞅瞅君就是如此“艰难”的开始了安之读~~

1、提问与权力成正比,提问与资历成正比

此乃大实话也~

与位高权重者做更好相反,人们实际面对更多的是被要求回答、回答、再回答

2、回答三要素:态度形成、策略选择、内容输出

停下来(时间以秒计)自动进入思考环节

提问与回答的思维逻辑差异

人人知道态度影响行为结果,but第一引起关注的是你展现出来的“内容”,因为其可以有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等进行对照,有科学工具、逻辑思维可以分析,客观上能全面的展现出回答者真实性、全面性、时效性水平。

成功人士做人做事典型特征之一:坚持目标导向。大事、小事如此,工作、生活亦如此,时时处处追求高效结果成为习惯,习惯带来成功。

如最近追的《三国》众生之一:

叱咤于动荡不安

以及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之一:

关乎“名与位”

(1)回答策略之“重复问题”

同意

即,先按照自己的理解,重复一遍对方的问话后,再表达同意,这样可以让提问者更加放心、更加相信你的同意。

不同意

设置前提,弱化冲突,比如“今天因为...我无法...”意味着明天就有可能变化

(2)AIA模型--本书核心内容√

高效回答者的思维逻辑顺序:

策略(art)--内容(idea)--态度(attitude)

五大模式:

借力、返回、绕开、反问、发酵

①被问者始终是回答者。无论其动不动嘴、无论他说了多少,回答的责任始终在他身上。

②正职让副职说的典型(现实中竟是被下套啊)

算是一种“精神奖励”

如果你能力所能及的给别人机会,别人也会力所能及的给你支持。

重要的是,不是甩过去(烫手山芋)而是引导其能获得更大BOSS的赞誉。

然后,要做补充发言(围绕副职所说内容)--私心在于:他们与你的差距,就是你的余地✔

③借力始终是“推球”,转来转去不会落下达到目的--把控局面

自身还需精通业务,才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一通百通

④好家长愿意让孩子回答❤信任❤鼓励❤锻炼

⑤过于依赖中心,中心成为瓶颈

中心负担过重,工作质量下降效率极其低下;中心成为唯一,系统风险上升

⑥面对困难之问,“抢”回答的机会;面对容易之问,“让”回答的机会。

3、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提问的状态与目的的常见组合

分析领导提问的真实目的的要件:时间角度(尾声之时,不会是开放式问题);程序上看,各司其职,除非是考验回答者的上司能否及时补位;从关系上看,要么是给回答者证明自己的机会、要么是领导自己有话要讲、要么就是随口一问。

(1)不知道答案的提问者,不多见

(2)如何判断提问者是否自己想回答问题?

判断模型

(ps:工作中,冲突往往是大BOSS喜闻乐见的,把各种各样的冲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既不消灭也不泛滥,可以成为日后管控的借口)

数学上A=B,B=C,则A=C;but,现实中A=B,有可能B≠A呀......

(3)回答着如何返回问题?

涉及全局性、前瞻性、可比性--

套路1:故作思考;“无力”微笑;激发提问者的表现欲套路2:明确不懂,需要“指示”;“虚心”倾听,领会精神

返回问题的四种方式

4、被人下套怎么办?

外交辞令--不完全按照提问的字面意思去回答,而是按照更符合自身利益、更符合公众利益、更符合有关各方长期利益的原则,重新组织具体的回答内容。

time~

BASE-环境是动态变化着的

★“绕”要求:讲真话不全说,但假话绝不说☆★☆

绕开回答模式:不是不回答,而是换个方式回答

真机智~

(1)没有回答不了的问题

尖锐问题,答不好易受伤

恶意动机、恶劣氛围、高度聚焦的问题

a、问题封闭,容易尖锐

b、就人论事,容易尖锐

c、要求立即、口头回答的问题容易尖锐,书面则不然

解决之刀:

套路一:完全忽略(尽量重复刚才已说的主题)

套路二:借题发挥(切记--在没有考虑清楚之前,不能简单同意或者拒绝),“新替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绕开四法

★d、问题有可能存在回答者“失之毫厘”,听众“谬以千里”的特质(因为问题敏不敏感,很可能在第三方)

影响因素

套路一:幽默;套路二:比喻

四两拨千斤

(2)反问也是好回答

需要回答者结合自身能力、恰当举例、伺机而行--要求比较高~

☆重要套路 之一:“停顿”一下,打破对方的“势”

重要套路之二:金蝉脱壳

三个反问方向

在利益有明显冲突的工作中,沟通活动的控制十分重要~当还手的时则还手~攻击式反问

注意:1、破坏力较强,点到为止;2、一剑封喉,不留余地,彻底解决问题

(3)延期回答

系统思维1:一切都相关--神奇的蝴蝶效应

系统思维2:一切都在变化--注意临界点

延期回答:等待别人、问题、环境变化

并不是“敷衍”或者“拖延”,而是以时间的变化改变谈话者之间的气氛


自言自语

这本小书,讲真,没有花费太多时间,真的是内容太少~

但是,现实生活中,好好说话、好好回答确实是一门综合技能,而且是随时都要见招拆招...

瞅瞅君大半辈子的“沉默”换得的金字总结:

人得先“定”,神定、气定、心定,......,再说话

就这样~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