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王羲之书法字天下之本的点画形态、位置与用笔技法精准解读

 洮阳浪子鸿都客 2018-09-14

【天下之本在家】由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化用而来。

《孟子·离娄上》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在孟子看来,天下是由各个诸侯国组成的,因此天下的根本在于诸侯国;各诸侯国是由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许多家庭构成的,因此诸侯国的根本在于家庭;而家庭又是由每一个具有独立个性与人格的个体所组成的,因此家庭的根本在于个人。孟子在家与天下的关系上强调二者的一致性,《孟子·离娄上》还说庭的根本在于个人。《孟子·离娄上》还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天下之本】集字源于王羲之书法作品。

这几个字笔画较少,但不能因为笔画少写或疏或密或大或小,四字之间的关系空间处理要适度。

【天】两横一撇一反捺。上横起笔轻,逆锋入纸,略顿,铺毫,顺势右上行,先提后顿,提笔至右下角,回锋收入画内。

长横起笔较方,中段粗细无变化,但整体上弓势,收笔先右上角提笔,笔不离纸,折锋向右下,角度线条和上短横近。从界格中点画位置观察,上短横偏右,下长横居中,左低右高,两横位置偏上。

长撇先竖,后过横中线后左下运笔,线条略粗下行,收笔略平,左向平行收笔。和我们常见的写法略有不同。捺画为反捺,故收笔反向。注意捺画的起笔,不能直插横撇交际处,要略偏下一些,来打破“天”字的绝对对称。

【下】字两笔写就。线条较为厚重浑厚,骨肉丰满而不肥。用笔以方笔为主。起笔角度近四十五度调锋右行,横画收笔驻锋不做对于动作。蓄势,左向挫锋与画中,左行笔至界格中分线处,向下运笔,竖画收笔先左提,顿笔向右,顺势右上挫锋向右下出锋。点的起笔较圆驻锋,调锋下行笔,然后提笔出锋。出锋方向指向竖画部分的收笔处,不可直接向下,以使得整个字的精神团聚。

【之】字近草书,两笔写出。用笔以方笔为主圆笔为辅。起笔点上圆下方,出锋从点画中出锋向左下。

“Z”符号起笔方笔,折笔处方中寓圆,书写时用笔如楷,沉着结实,调锋后渐行渐提笔,笔不离纸,写最后一笔时要在笔不离纸的状态下,略顿笔然后行笔右下,收笔处先右后左下挫锋出锋。在读帖时要以点或界格竖中线,看准个线条的起笔收笔,转折的角度与位置。

【本】字写的非常工稳,横平竖直,竖画如柱,第一个横画之后的线条用笔较为轻灵,转折处用方笔。“Z”符号居中偏左,左放右抑,以使右侧留有较大余地。显得左密右疏。

最后一点写的较复杂,占右部一格半。分三段写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