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序》技法指南:深层解析6种点画

 小笨之家 2023-03-31 发布于陕西

一 、总论

谁都知道,在古典行书的大家族中,王羲之的《兰亭序》最爷们儿,其它行书无可替代,毕竟“天下第一行书”的历史地位,无人能撼动!

人们在惊羡《兰亭序》美轮美奂的同时,却对于它的特殊笔法了解甚少,因为王羲之的行书笔法与他人比较,迥然不同。从点画入手,有助于了解《兰亭序》全貌,为今后的顺利临帖,打下坚实基础。

点这个笔画,在各家各体书法中,表现极为丰富!《兰亭序》的点,归纳起来,有如下6种:斜点、竖点、平点、相向点、纵连点、横连点。

以上6种点,每种点至少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以凸显笔画的丰富变化。其不同形态,表现在笔画的不同取势上。

二 、笔法详解

01 、斜点的笔法

基本笔画的基本笔法,是学习书法的关键。顺利过好这一关,对今后的深入学习,起着奠基性的作用。

所谓斜点,指的是该点的取势为斜侧势,斜点的方向是从左至右,也叫侧点。如例字的“亭”和“寄”的首笔,就是斜点。

(1)“亭”字的斜点。由于该字的形态偏扁形,因此斜点要求修长,使整个字显得更加开朗。尖锋落笔,渐行渐按,至右下角,转笔向左出锋,该点浑身呈圆润之状。

(2)“寄”的斜点。由于该字的笔画较多,点画取势不宜过长。王羲之的书法,相同的笔画名称,没有一个形态是相同的,此点取势稍陡,并且稍粗。笔法和以上一样,不作赘述。

02 、竖点的笔法

(1)“矣”字的竖点。王羲之的笔画,具有创造性,与其它书家的笔画区别较大。该竖点的形态,类似于一个小半圆,灵动潇洒。尖锋落笔,横切笔,折锋向下,再转锋向左平笔出锋。概括地说,尖入尖出,中间圆转。

(2)“察”字的竖点。该点的形态,好像一个小秤钩。尖锋落笔,横切向下,再转笔出钩,出锋较尖。钩处外方内圆。

03 、平点的笔法

所谓平点,就是笔势较为平势,运笔都不外乎起、行、收。都是尖锋起笔。

(1)“流”字的平点。该点的形态,宛如一只小红薯,或是一把小梳子。上圆下平,起笔为尖锋,收笔处,寓圆于方,并回锋收笔,不出锋。该点的基本笔法为圆笔。

(2)“领”字的平点。此点的笔法为方笔,表现在右上和右下两个角度,运笔时,须用提锋、转锋和折锋。收笔时出锋,与下笔的平点产生呼应。

04 、相向点的笔法

相向点在各体各家书法中都有出现,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点,属两个点的组合体。所谓相向,就是两点的收笔处都向里面聚拢,指着一个方向。

(1)“与”字的相向点。相向点形断意连,虽未连接,也有很强的整体感。左点左圆右方,右点以方为主。两点要自然过渡。

(2)“映”字的相向点。此处的相向点,收笔时未见出锋。首点为圆笔,第二点方圆结合。

05 、纵连点的笔法

纵连点有两层意思,一是取势为纵式;二是两点须相连。

(1)“终”字的纵连点。该点的用笔,尖起圆收,中间的转折,须提笔转锋,此处是运笔的关键,该点方中带圆。要注意弧度,收笔时须回锋。

(2)“於”字的纵连点。这个纵连点,有如一条舞动的飘带,极有动感,见证王羲之书法的潇洒飘逸,尽显风流之美。此点尖起尖收。运笔过程,多次提按,笔法极为灵动,须多加练习。

06 、横连点的笔法

横连点,即横向取势,多点相连,成为一串。

(1)“以”字的横连点。该连点为两个点的组合,首点尖锋落笔,第二点尖笔出锋,与下笔产生呼应,两点一大一小,互为参差。以圆笔为主。

(2)“丝”字的横连点

此连点为三个点的组合,首点的起笔与上笔互连,形成了一个过渡,三点依次增高,末点尖笔出锋,与下笔有呼应关系。

三、总结

王羲之的《兰亭序》,6种点的笔法,基本都是尖锋起笔,行笔时或圆或方,收笔基本尖笔出锋。弧度感较强,与上下笔画,有强烈的呼应关系、尖笔、方笔、圆笔、转笔,为点的基本运笔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