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招帮你提升孩子专注力(二)

 海阔天空XEJ 2018-09-14

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应该在孩子可塑性最强、接受能力最好的3-6岁敏感期,帮助孩子培养专注的能力。

四、带着问题听故事,锻炼孩子注意力。

研究证明,3岁孩子的注意力只能维持9分钟,之后逐年递增,6岁时能够维持16分钟。如果在这一时期有意识地对孩子的注意力进行培训,孩子长大后就能保持更长时间的注意力。边听故事边回答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避免走神,互动也非常好。妈妈们预设好问题,到时候孩子也有可能自己提出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答案的。

任何时期,假如只是被动的接受,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很容易会儿就分心,一会儿就走神。只有互动,才能专注。所以妈妈们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不妨试试这个办法:带着问题去阅读,不但能够增加阅读的乐趣,还能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可谓一举两得!

有的孩子,不愿意听文字故事,反而指着封面上的图画、logo要妈妈讲。没有关系啊,按照孩子的兴趣来就好了。

本来,讲故事,就不是只讲内页,应该把封面、作者等信息也告诉孩子,有意识地让孩子了解作者,下次再读这个作者的书的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哇,孩子居然已经记住他了:“又是宫西达也啊,他画的恐龙跟我之前看的不一样。”

而且,很多故事从封面就开始了,每一个插图中,也都包含着大量的信息,只要孩子有兴趣,妈妈还可以跟孩子一起来猜测图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自己来推测。

最后想说,有没有发现,孩子每天都好期待睡前听爸爸妈妈讲故事的时刻,他们就是喜欢这幸福的亲子互动的感觉呢,好好享受吧!

五、让孩子不要依赖电视机和手机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特别喜欢看手机和电视,甚至手机都不离身。吃饭时看,没事了看,总之一直在看。好多小孩也都在看电视,玩手机,还有电脑。长时间看手机电视不仅仅是伤害孩子的眼睛,它还损害了孩子脑部的发育、降低孩子想象力、影响孩子的集中注意力,让孩子的交际能力也在变弱,甚至孩子没了童年,浪费了成长的最好时期。

1、爸爸妈妈要做个好榜样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多孩子也都是跟爸爸妈妈学的,这就需要爸爸妈妈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了。爸爸妈妈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父母看的少了,孩子自然也就没有那么着迷了。好多家长们手机都是不离身了,做事都是边看边做,孩子看到了会怎么想,所以想要让孩子减少对手机电视的依赖,首先我改变自己。

2、多进行户外活动

大多数孩子迷上看手机或者电视也都是因为孩子的生活太枯燥了,每天完成作业就不知道要干嘛了也就只好看看手机电视。现在的小孩不像以前,上街都是以一个个的小孩,可以一起玩耍。家长们多花一些心思在孩子身上了,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多陪陪孩子,陪孩子去户外活动活动。可以一起饭后散步,可以一起聊聊天。只要父母有时间多陪陪孩子了,孩子自己就减少对它的依赖了。

3、让孩子爱上阅读

阅读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大部分孩子是不喜欢看书阅读的。阅读是很好的,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阅读,那你可以先陪孩子进行角色扮演的亲自阅读,久而久之孩子会爱上阅读。阅读远比看电视要好的多,所以父母们要给孩子创造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爱上阅读。

4、最好不要在卧室放电视

睡觉前是父母与孩子交流最好的时间,如果你在卧室放个电视,孩子有时间就会去看电视,那会有时间与你进行交流沟通,这样会疏远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也戒不掉看电视的习惯。

5、制定看电视玩手机的规则

也不能说看电视不好,只要不长时间的看就没事,所以你可以给孩子制定好规则,看多长时间,看什么类型的节目。这样孩子不仅不会对电视产生依赖还有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让孩子感受聆听这个时间,远比你在家看电视手机要重要的多,孩子是通过各种感觉和动作来成长的,如果一味的看电视,一定会影响孩子的黄金生长时间,父母还是多陪陪孩子,让孩子的生活里不在是只有电视手机和电脑了。

如果你的孩子正处在对电视迷恋的阶段,不妨用上面方法试试看,让你的孩子轻松减少对电视手机的依赖。

六、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良好的注意力是孩子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而专注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当孩子的注意力总是被破坏,总得不到保护时,注意力就会慢慢涣散。所以,请让孩子从容地做完他投入的“工作”。

3-6岁是孩子观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有成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观察事物匆匆而过,也留不下印象。观察之前最好给孩子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明确:我要去看什么?我能看到什么?我换看到什么?能否回答父母预设的问题,这样孩子在观察时就会专注于观察对象,或者自己认为有趣的事物。这样,孩子的专注力就能进一步加强,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七、训练要适应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

如果让孩子维持兴趣、保持专注力的秘诀在于不断让孩子倡导成功的喜悦。很多老师都会建议妈妈们,给孩子做“找不同”的游戏。对于3岁的孩子起来说,每次一二十分钟的时间,每次找3到5个不同之处最为恰当,他技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又不会让孩子感到疲惫厌倦。因为他们才能持续底集中注意力,这也是老师让妈妈用“找不同”来训练孩子专注力的原因所在。

过大的强度、过高的难度,非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欲速则不达。对于身心发展较强的孩子可以适当提高,逐步增强,配合自身动力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