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的紧张是兴奋,过度的长期的紧张就是焦虑症,是大脑的过度应激,神经系统功能出现了问题,特别是杏仁核。 焦虑是正常人的一种情绪状态,但是长期的焦虑就可能是焦虑症,现在一般称作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实际上是一种谱系疾病,有好几种,主要有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等,还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其中,广泛性焦虑障碍最常见。我国的患病率大约5%,也就是五六千万患者。 焦虑症多数是心理压力导致的过度神经应激反应。比如,有工作压力,害怕失业,害怕被老板批评,害怕得发病害怕死亡,可能对死亡的恐惧是最容易理解,多见于老年人。 焦虑症的治病机制,可能就是压力导致神经系统做出过度的,持续的兴奋性反应,比如持续的警惕紧张,如临大敌。一些研究已经发现,焦虑症患者的大脑边缘系统特别是杏仁核的激活增加,前额叶皮层激活减少,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弱。总之,是跟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紊乱,自己这个脑区的结构变化相关。 焦虑障碍的精神症状一般是紧张,害怕,易激怒等,还会伴发躯体障碍如头痛,拉肚子,其他疼痛。 焦虑障碍是病,要及时治疗,不然可能引发一些躯体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和肠胃疾病。而慢性疾病一般也会共病焦虑。焦虑与抑郁共病率很高。出现焦虑失眠及时就医。 治疗上的话,认知认知行为治疗效果不错,没坐副作用,焦虑相比于抑郁症还好治疗,对情绪和工作的影响尚小,焦虑一般有一定的环境基础比如黑暗,或独身。 药物治疗就是一些镇定类药物,西泮类,唑吡坦,扎来普隆等。还有一些抗抑郁药也有抗焦虑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