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常规·新设计”音乐课堂教学范式的思考 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 徐丽燕 2018年4月24日,温州市举办了“新常规·新设计”小学段精品课例展示。这次活动牢牢把握音乐课程的三大性质,严格遵循情境创设、审美启发、参与实践、反思总结、人文渗透五大原则,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几堂课例展示给笔者带来新的理念和触动,引发了笔者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需要怎样的音乐课堂?”的思考。 课的类型 6堂精品课例包括欣赏课、歌唱课和创编课三种类型,在三种课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形式的变化,均各有侧重点和闪光点。 新常规·新设计 一、营造氛围 入情入境 课堂氛围的创设是学生感受和体会音乐的前提,比如运用语言描述、实物展示、音乐背景等手段,营造生动真实的情境,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音乐。在入境的状态中,学生的精神完全放松,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学主题之间的距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李密老师所执教的《阿西里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首少数民族歌曲,李老师身穿少数民族服饰,跳着少数民族的舞蹈带领孩子们进入音乐室。 比如李密老师所执教的《阿西里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首少数民族歌曲,李老师身穿少数民族服饰,跳着少数民族的舞蹈带领孩子们进入音乐室。在学唱环节,李老师还通过 少数民族的乐器“月琴”来教唱,入情入境,让听课教师感受到了民歌中口口相授教唱法。 同样,在《我是少年阿凡提》一课中,黄老师将自己打扮成阿凡提的模样,不断启发孩子进入音乐情境。 这两位老师通过创设氛围——强化主题——激发兴趣——感受音乐——探索知识——参与活动这几个程序,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深入体验 联想内化 体验是在专注聆听的基础上激发出来的情绪,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探索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听”贯穿始终,在听的过程中注重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其全身感官的参与;在表现音乐时要注重联想与想象的积极引导;最后要将学生的直接感觉“内化”成音乐经验与音乐创造的能力。在本次活动中,每一堂课都非常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而且教师都把音乐情感体验放在了第一位。 课堂 如《我是少年阿凡提》和《西风的话》,黄老师与叶老师将每一句情感的变化让学生深入体验感受,最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力度记号,用内化了的音乐经验来表现音乐;《喜鹊钻篱笆》李老师通过民族语言、游戏玩耍、二声部的呼应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一步步体验感受到音乐的情感;《生活中的打击乐》魏老师通过四种节奏让学生体验感受,最后提升为自由创编节奏;《森林狂想曲》中的徐老师则通过对主题音乐的一次次重复聆听,曲谱的形态特征便不由自主地显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之中了,最后孩子们将听觉音乐转化成视觉判断。 三、游戏激趣 活灵活现 音乐游戏有利于学生内化音乐的感受力,所以我们要善于思考,根据教学的需求不断创新课堂中的音乐游戏活动,将音乐知识与音乐游戏融合在一起,让孩子通过音乐游戏真正掌握所要学习的音乐基础知识。 “钻篱笆”的游戏 例如:《喜鹊钻篱笆》——“钻篱笆”的游戏 1.多媒体出示图形,教师边唱边点多媒体中的图形动画 2.教师与个别学生演示、部分学生合作演示、全体学生参与玩钻篱笆、跟着音乐玩钻篱笆 3.变图形,学生自主思考变换图形来钻篱笆 这个游戏的设计与玩法让观课者感到轻松自在,学生玩起来更是轻松快乐。教师通过多媒体简单讲解了游戏规则,学生通过看、听了解游戏的玩法,再通过一次次的玩获得合作的快乐。游戏的设计还抓住了两个声部呼应的规律,与前面的二声部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巩固了二声部的歌唱。最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创编自己的钻篱笆玩法,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与记忆。 ![]() 四、创编自由 自主发展 音乐教学中,创编一直是孩子们最需求但却是教师最难把握的教学内容。要想把这类型课上好,教师要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和成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演唱、演奏、表演、审美、沟通、撰写、设计、合作等多项能力,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 (1)节奏创编 1.教师出示四种节奏,学生念读 学生创编、随意写出一条一小节四拍的节奏型,要求不重复出现 X XX 0 XX X XXXX XX X 2.让学生选择两条节奏型,并思考分别用什么乐器伴奏比较合适经商议,最后选定用杯子和沙锤来伴奏 3、即兴加入第三声部 X — — — 用碰铃来敲击 X XXXX XX X 用沙锤敲击 X XX 0 XX 用杯子来敲击 (2)为《小星星》添加伴奏声部 1.师提问:情绪跟原来的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 2.分析各段落 第一部分:加入三角铁、碰铃,哼唱主题音乐 第二部分:学生分组敲击三条伴奏音乐,教师即兴演奏 第三部分:学生自由地表演,可以站起来,学生表演 3.总结拓展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整堂课紧扣自由、民主这两个词,孩子们学得放松、发言积极。从编写三条节奏型开始,教师开始放手教学;孩子书写后,教师给了一点点规范的建议;自由选择乐器时,但教师只对如何把握乐器音色稍做指点。整课教学,教师丝毫不干涉学生的选择但又在关键处发挥了主导作用,这样自由、愉悦、充分发挥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堂,让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 五、语言精确 指导到位 教师的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学之前中设计好了的语言,另一种是只作大概预设后根据现场即兴发挥的语言。真正能体现教师素养的是第二种,比如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的评价、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做出回复等等,这些是最能看出一位教师的应变能力以及文化底蕴的。 ![]() 这次活动中每堂课的教师语言都很美,尤其是《生活中的打击乐》,课中魏老师的语言留给本人深刻的印象。魏教师的语言随和但不随意,都以鼓励表扬为主,学生在教师的语言下越发敢于创作、敢于表现。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就会给予明确的指导,让孩子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当学生做得好时,教师开心地告诉大家一起表扬他,让大家向该同学学习。笔者认为这样的点评清晰又明了,是孩子们听得懂又喜欢的。 ![]() 本次活动是围绕“新常规·新设计”展开的,执教者既要关注学生在音准、节奏等基本素养方面的夯实,也要注重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激发,更要兼顾学生们在合作意识、情感表现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育与提升。但是,再完美的课都还会有瑕疵,在此提出一些不足,如有不对,还请指正批评! 思 不足之处 01 教师不敢放手。歌唱课中,教师一直帮着孩子一起唱,没有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歌唱,有一堂课甚至从头到尾播放原唱。学习的成果是学生的,我们应该多听听孩子们真实的歌声。 02 完整性被破坏。学唱歌曲时,为了情感体验,虽然教师把乐句分析得很透彻,但也造成了支离破碎的后果,歌曲完整性被破坏。 03 “写”的偏少。六堂课只有魏老师的《生活中的打击乐》一课中要求学生“书写”,这样下去势必会造成学生音乐书写技能严重缺失,我们不应该忘记,“2017年温州市义务段学生音乐学业质量抽测”结果分析已经为我们敲响警钟。 ![]() 文稿编撰:钱瑞华 图文编辑:陈芬冬 ![]() 美育 为您的精神着色 |
|
来自: 昵称59614352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