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方医学指南》: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醒真 2018-09-14

《汉方医学指南》

朝鲜李朝.高宗御医.李常和

第二、医不三世 不服其药

“医不三世”者,非医家之三世也,乃伏羲、神农、黄帝也。一曰伏羲氏之《易经》也:二曰神农氏之《本草》也:三曰轩辕氏之《内经》也。

“不服其药”者,谓医而不读三世之书,未达阴阳变化之理者,未可以信服其药也。

又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愚窃疑焉。以为《易》之为书,在开物成务,知唻藏往,而医之为道则调元賛化,起死回生,其义似殊,其用似异,且医有《本草》及《内经》,病理治法,全且备焉,何藉于《易》,舍近求远?年逾知非,茅塞稍开,方克渐悟。乃知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理;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原者,同此变化也。故曰人生,察二五之精,为万物之灵,得天地之中,参乾坤之化育,四象应天,四体应地。天地之阖辟,人之呼吸也;昼夜之潮汐,人之脉息也。天之北辰为群动之本也,故人之一心,即全体之君也。故康节曰:思虑未起,鬼神未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盖谓一念方萌,便达乎气,神随气见,便与天地鬼神(阴阳)相感通,然则天人相与之际,精哉,妙矣!人身小天地,毫无相间矣夫天地之理具乎《易》,身心之理,独不具乎《易》哉?矧夫天地之易,外易也;身心之易,内易也。内外孰亲,天人孰近?故必求诸已而后求诸人,必先乎内而后可以及乎外。是物理之《易》,犹可缓;身心之《易》,不容忽。医之为道,身心之《易》也,医而不《易》,其何以行之哉!

然《易》道无穷而万生一(太极),一分为二(两仪),二分为四(四象),四分为八(八卦),八八为六十四卦,因此六之为三百八十四爻,此又三十,因之为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而交感之妙,生化之机,万物之数,皆从此出矣。

详而言之,易有太极,无极生太极,象数未形理己具,万物生化之原。故曰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前,又曰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是为造物之初,因虚而化神,因神而化气,因气而化精,因精而造形,而为先天一气之祖也。医而明此,乃知生生化化,皆有所原,则凡人于未生之初,便可因之以知其肇基于父母,而预占其禀受之象矣。

一分为二者,太极生两仪,动以生阳,静而生阴,阳为阴之偶,阴为阳之基,是为有象之始。因形而寓精,因精而寓气,因气而化神,而为后天体象之祖也。医而明此,乃知阴阳气血,皆有所钟,则凡人之形体气质,可因之,以知其纯驳偏正,而默会其禀受之刚柔矣。

二分为四者,两仪生四象,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则柔生,静之始极则刚生,大小阴阳为天四象,大小刚柔,为地四体,耳目口鼻,以应天,气血骨肉,以应地。医而明此,乃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凡人之似阳非阳,似阴非阴,可因之,以知其真假逆顺,而察其五脏之幽显矣。

四分为八者,四象生八卦顺,入,丽,说也。伏羲八卦,分阴阳之体象;文王八卦,明五行之精微。医而明此,乃知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刚柔之中,复有刚柔,而其对待之体,消息之机,交感之妙。错综之理,胎乎已备,人之性理神机,形情病治,可因之,以得其纲领,会通其变化矣。

自兹而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卦相荡,成六十四,分内外,以配交爻;推九六,以成蓍数。人物由之而大成,万象因之毕具,昭阴阳之交变,虽象乎万有,尤切夫人身。

太极象心,为一身之主,

北,象首腹之上下,西,象耳目之左右,

同人 ,当震离之地,为阴中之少阳,在人为二八( 十 六岁);

乾 ,当兑乾之地,为阳中之太阳,在人为四八(三十二岁);

师 ,当巽坎之地,为阳中之少阴,在人为六八(四十八岁

坤  ,当良坤之地,为阴中之太阴,在人为八八(六十四岁);

阳生于而极于,故曰天根,至为三十二卦,以应前之少壮;

阴生于而极于,故曰月窘,至三十二卦,以应后之衰老。

尽于尽于,当二至之令(冬至、夏至)为天地之中而左右以判,左主升右主降

升则阳居东南,主春夏之发生,以应人之渐长;

降则阴居西北,主秋冬之收敛,以应人之渐消。

尽于尽于,当二分之中(春分、秋分)为阴阳之半而上下以分,上为阳而下为阴

阳则日出于,以应昼之为寤;

阴则日入于,以应夜之寐焉。

天人之妙,运气之理无不具矣。

以生育言之,天地氤氲,万物化淳,男女媾精,子孙兴焉,天尊地卑,母,道成男,道成女,震、坎、艮为三男,巽、离、兑为三女,欲知子强弱,震巽进而前,艮兑退而止。欲求广嗣续,畜宫,借卦,天时与地理,盈虚果由气,冬至始阳强,阴胜须回避,知乎此则胎孕交感之道,存乎其中矣。

以动静言之,阳主乎动,阴至乎静,静者动之基,动者静之机,刚柔推荡,易之动静,阴阳升降;气之动静,气形消息,物之动静,昼夜兴寝;身之动静,(此处疑有佚文)。欲详求于动静,须精察乎阴阳,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病治脉药,须识动中有静,声色气味,当知柔里藏刚,知刚柔动静之静微,明医中运用之玄妙,功过半矣。

以神机言之,存乎中者神也,发而中者机也;寂然不动神也,感而遂通机也;蕴之一身神也,推之万物机也;吉凶先兆神也,变动不居机也。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我之神也。疾徐如仓扁之手,轻重若疱丁之刀,我之机也。故神有所主,机有所从;神有所决,机有所断。知神知机,执而行之,是即医之神者也。

以屈伸言之,暑往寒来,岁之屈伸;日往月来,气之屈伸;壮往衰来,身之屈伸;正往邪来,理之屈伸。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刚柔相制,冰炭相刑,知屈伸相感之道,能尽天下无穷之理也。

以变化言之,物生谓之化,物生谓之变,阴可变阳,阳可变阴,只此一二,交感生成。气有不齐,物当其会,变化出焉。阳始则温,阳极则热;阴始则凉,阴极则寒。温生热长,凉收寒藏,物之变化,于斯著矣。至若杏之接桃,梨之接李,实必异常,多甘小苦。迨夫以阴孕阳,以柔孕刚,知此则可以和甘苦调宫商,为彭殇,庶脑次化同大象,应用无方矣。

以常变言之,常易不易,太极之体也。变易不常,造化之原也。常易不易,故能应变,变易不常,故能体常,常者易之体,变者易之用,故古今不易,无思无为,易之体也。随时变易,有感有应,易之用也。人心之静,常之体也,物欲之动,变之用也。由是推之,属阴属阳者,禀受之常也。或寒或热者,病生之变也,素大素小者,脉息之常也。忽浮忽沉者,脉应之变也,肥瘦无改者,体貌之常也。声色顿异者,形容之变也,常者易而知,变者应难识,故以寒治热,得其常也,热因热用通其变也。痛随利减,得其常也,塞因塞用,通其变也,是以圣人仰观俯察,远求近取,得其体也,进德修业,因事制宜,通其变也。故曰不知常,不足以通变,不通变,不足以知常,知常变之道者,可与语医道矣。

以鬼神言之,“阳之灵”曰神,神者伸也;“阴之灵”曰鬼,鬼者归也。阳为天地之神也,阴为天地之鬼。春夏岁候之神,秋冬岁候之鬼。仁义礼智,君子之神;阿谀诌容,小人之鬼。神圣工巧,医之神也,凡庸浅陋,医之鬼也。坚凝深邃,形之神也;轻薄娇柔,形之鬼也。长洪圆亮,声之神也;短促轻涩,声之鬼也。绵长和缓,脉之神也;细促结代,脉之鬼也。清苍明润,色之神也;枯燥灰颓,色之鬼也。善恶出于人心,强弱由乎阳气,神强鬼灭,阳胜阴退,吉凶祸福,皆由我造,灵通变幻,非在他求,深知其理,力行其道,可以置心于玄境,致身于寿域,致世于太平,非大智力行,其孰能及此。

以生死言之,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气之为物,聚而有形,物之为气,散归无象。故《丹经》曰,分阴未尽则不仙,分阳未尽则不死。生长始于而至于,衰老始于而终于,故阳十而无终,阴无一而无始,是以阴症无声多眠,阳症多言多痛,欲救其死,勿害其生;欲逐其寇,勿伤其主,阴阳聚散即其理,剝复消长是其机。而生死之道,尽在其中矣。

以疾病言之,为上下之交通,乾坤之隔绝,既济心肾相谐,未济阴阳各别,是阳衰之渐,是阴长之因。云从龙,风从虎,消长之机,水流湿火就燥,死生之窍,倘知逆顺,须识真假,病变无常,如人面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神而明之,存乎人耳,神莫神于易,易莫易于医,欲该医易,理只阴阳,易有万象,曰阳而已,生死事大,亦阳而己,故圣人作易,至于消长之际,未尝不扶阳抑阴,非恶扶其阴也,畏其败坏阳德,戕伐好生大德。

此诚医学之纲领,生命之枢机也,是以易之为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一象一爻,咸寓尊生之心鉴,然则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故曰不读三世书,不可以言医道,不可以服其药。

 

============= 醒真整理 ====== 2018.09.11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