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技能训练

 ly云尔 2018-09-15




训练导言

朗读是把书面的文字作品转化为口头的、能艺术化地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以期产生强烈感染力的再创造活动。


对语文教师来说,朗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主要体现在:


朗读是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的最佳方法


 教师的课文朗读示范做得好,有利于学生更准确、深刻地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比如鲁迅《阿Q正传》中阿Q做梦那一段文字,阿Q说了一句“我要谁就是谁”,如果只是做文字分析,很难讲解出这句话的深意,但如果教师能运用较好的朗读技巧,以滑稽、自信、自满、拖声拖气的声音来演绎这句话,阿Q那种对婚姻的肤浅认识及流里流气的形象也就跃然而出了,教师朗读得好,可以带给学生们生动的形象感。


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的艺术再现,增加对学生的感染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也能使学生体味到朗读的艺术魅力。


朗读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途径


 推广普通话是当今语言文字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教师和学生都是普通话的重要推广者。朗读用普通话表达,朗读的过程也就是训练普通话的过程,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能力。



训练项目


项目一:停顿训练


1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


(1)一致关系

 一般来说,朗读应服从书面文字中的标点符号停顿规则,多数情况下,标点符号标记的停顿与朗读时需要的停顿一致,如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停顿比分号长,分号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的停顿比顿号长,而冒号的停顿则有伸缩性,有时相当于句号,有时相当于分号,有时只相当于逗号。


(2)不一致关系

① 较长的句子中没有标点,但需要有所停顿的

如:


     被你从你的公馆门口/一脚踢开的/那个讨钱的老太婆//现在怎么样了?(马克·吐温《竞选州长》)


朗读这句话时,应在“老太婆”后有明显的停顿,才能较好地传达句子语意。


② 文字中有标点但却不应停顿的

如:


     “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四婶慌忙地说。她(祥林嫂)讪讪地缩了手,又去取烛台。“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拿。”四婶又慌忙地说。(鲁迅《祝福》)


 这里四婶的两句话,虽然文中有标点,但其实朗读时不作任何停顿,一气读出,才更能表现出四婶不想祥林嫂碰到任何东西的心理。


2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1)顺应语法的停顿。

这类停顿主要指前文介绍的依据标点符号处理的停顿。


(2)显示层次的停顿

文章的层次可以借助于朗读者的停顿得到显示。一般来说,文章中段落间的大层次比较容易划分,而段落内部的文字,甚至一句话中,往往有更小更细的层次,划分这些层次并用朗读的停顿表现出来并不容易,需要多加训练。


(3)体现呼应的停顿

文中的呼应关系在朗读时需要通过停顿来体现,全篇整体性的呼应较易把握,局部呼应往往由于朗读者的忽略而造成呼应中断,或者呼应模糊,因此影响到语意的表达。

如: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鲁迅《拿来主义》)


 注意第二句的“我们要”之后稍作停顿,可以传达出“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与第一句中的“拿来”有所呼应的语意。


(4)指向强调的停顿

 为了突出剧中某些重要词语,引起听众的注意,加深听众的印象,可以在这些词语的前面或后面稍加停顿。


(5)表达音节的停顿

 朗读诗词时,必须用停顿来分割音节,传达语意的同时加强节奏感。


(6)区别语意/避免误读的停顿

 书面语中某些易产生歧义的短语或句子,可以用朗读的停顿来区分,从而正确表达不同的语意,避免歧义或误读。

如:


改正/错误的意见(动宾短语)

改正错误的/意见(偏正短语)


      灵魂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鲁迅《祝福》)



 项目二:语速训练 

 朗读不同的文章,要正确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人们各不相同的思想感情,就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朗读速度。应注意:


1“不同的场面”影响语速


 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用快读;平静、严肃的场面宜用慢读。


2“不同的心情”影响语速


 紧张、焦急、慌乱、热烈、欢畅等心情宜用快读;沉重、悲痛、缅怀、悼念、失望等心情宜用慢读。


3“不同的谈话方式”影响语速


辩论、争吵、急呼等宜用快读;闲谈、絮语等宜用慢读。


4“不同的叙述方式”影响语速


作者的抨击、斥责、控诉、雄辩等宜用快读;一般的记叙、说明、追忆等宜用慢读。


5“不同的人物性格”影响语速

 

年轻、机警、泼辣类人物的言语、动作描写等宜用快读;年老、稳重、迟钝类人物的言语、动作描写等宜用慢读。



 项目三:重音训练 

 朗读中,为了准确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需要强调某些起重要作用的词语或短语,这类情况就是重音,也叫重读。同样一句话,如果把不同的词语或短语定为重音,整个句子的意思则会相应发生一定的侧重变化。

如:


请你跳舞。(——请你跳舞的不是别人)

你跳舞。(——诚心邀请,给个面子吧)

我请跳舞。(——请的是你,不是别人)

我请你跳舞。(——请你跳舞,不是唱歌)


1确定重音的依据


(1)依据结构

 一篇文章中,有些句子比较平淡,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也没有特别需要强调的语意,则可以依据其语法结构来确定重音。一般来说,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有些代词可以重读,这类重音也叫“语法重音”或“意群重音”。这类重音在朗读时候不必过分强调,只要比其他音节读得稍重一些就可以了。


(2)依据语意和感情

 有些句子或由于构造复杂,或由于表意曲折,或由于感情特殊,其重音往往不能一下子确定,必须联系上下文做推敲,尤其是要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考察,才能确定重音,这类重音也叫“逻辑重音”或“感情重音”,有时会与语法重音(意群重音)一致,有时也不一致,当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以逻辑重音(感情重音)为先。


2各种类型的重音


(1)突出语意区别的重音

 这类重音意在显示语意中的某些差异,这些差异又往往是句义的重心所在,因此必须加以强调。如:


① 并列性重音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见得丰富,见得打赌。(鲁迅《拿来主义》)


       ② 对比性重音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朱自清《荷塘月色》)


 ③ 排比性重音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无忧无虑地生长。(陶铸《松树的风格》)


(2)突出句子关系的重音

 这类重音意在表现句子(特别是复句)中的各种不同语法关系,以此来强调句子的某种内在联系。如:


① 转折性重音


     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浩大的战争,可以承担重建家园的种种艰辛,可是却承担不了如此沉重的离情。(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② 呼应性重音


     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呢?战士们又有什么呢,他们只有一双结着硬茧的手,一颗赤诚的心。(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③ 突出修辞色彩的重用


     你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项目四:语调训练 


 为了适应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总是要有高低升降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形成了语调。语调是有声语言所特有的,借助语调,有声语言才更富有表现力。语调是千变万化的,但基本类型是以下四种:


1平调


语调平稳,没有明显的重读或强调。一般的叙述、说明,以及表示迟疑、深思、冷淡、悼念、追忆等感情的句子,多用平调。


2升调


语调由低逐渐升高。常用于疑问、反诘、惊异、命令、号召等感情的句子。


3降调


语调由高逐渐降低,句末字低而短。常用于肯定、祈使、允许、感叹等感情的句子。


4曲调


语调曲折变化,对句子中某些音节有特别的加重、加高或延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调子。常用于夸张、强调、反语等有特殊语气的句子。



关于语调应注意:

① 不要把语调类型等同于书面语中的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书面语的句子语气分类远不能概括口语中语调的多样化。


② 朗读中的语调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始终与“断和连”“快和慢”“轻和重”等联系在一起的。


③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介于生活语言和表演语言的,没有语调变化不可取,但起伏过大也不符合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需要。



摘选自《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程(第二版)》/周小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