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思考(一)

 木子a 2015-10-21
[转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思考(一)                                                                       (怎能闭口?)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课程基本理念。《新课标》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想就怎样提高语文素养的话题谈五个方面的思考,意在协助青年教师关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将日常语文教学活动和培养语文素养理念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落到实处。
一、宏亮地读出来。
       阅读可以无声。然而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朗读,声音宏亮地读出来,的确是非常必要。好意思地出声读,越早越好,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早期的朗读重在兴趣。在孩子们有了朗读的兴趣之后,便需注意从四个方面的指导:语音,语速,语调,语气。朗读中把握高低快慢,抑扬顿挫的节奏,培养语感。
       1.语音训练突出汉字词汇发音的高低。汉字除去自身发音的阴阳上去之外,在具体的语境中注意轻音训练,注意阅读者本人的情感体验。同样的词汇因为读者情感不同,阅读者读音高低不同,阅读者强调重音不同而不同。为避免平均使用力量,对低段学生指导避免吼着读书,避免两字两字蹦着读书;对高段学生指导避免尾音降调,避免不愿放声读书,缺乏琅琅书声。
       2.语速训练突出停顿和转折。读书和唱歌一样,对长句子要寻找到换气的地方,找到停顿的节点,现代汉语使用了标点符号后,标点符号提示了必要的停顿。但是有的句子因为表述的原因,还需自己把握停顿,控制语速的快慢。指导时避免随意性,找准中心词,抓住关键词,突出转折词。特别训练清晰、流畅、自然。不是赶火车怕误点式的朗读。
       3.语调训练突出每个句子的节奏。中国古代诗词有节奏,现代散文也有节奏。朗读有了节奏感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控制语速。语速强调整体,语调强调部分。哪几个词可以结合紧些,哪几个词不可以分开,需要具体分析。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实践有了良好的语感,节奏自然可以把握,因为平日大量的使用汉语,强调重点不同,语调自然不同。
       4.语气训练突出阅读者对情感的体验。疑问和感叹的语气容易区分,陈述和祈使的语气需要训练。同样的词汇,在句子中使用了不同的标点,语气因此不同;同样的句子和标点,因为读者强调的重音不同,句子表达的意义会发生变化;同样的强调,因为读者感情的差异,造成理解上的差异,有的甚至有巨大反差。这些需要语气方面的指导训练。
       例如:对三年级《心中那盏灯》课题的重音强调,有三种情况,1.强调“心中”,突出难以忘怀;2.强调:“那”,突出特指一种,排出其它;3.强调“灯”,突出灯笼和它的作用。重音强调不同,读者关注点不同,读者的理解也各有差异,于是读者的感悟也不尽相同。它体现出阅读中个性化的理解差异,也就是俗话中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心中那盏灯》作者的关注点在父亲亲手制作的“冰灯”。编者的关注点在为什么父亲的冰灯“最美”。对于学生而言,如果不能找到有几种灯笼做参照物、做比较,就一定谈不上最美。没有比较,哪来鉴别?教师帮助学生解除困惑,就必须找到心中曾经有过的几种灯笼:1.大军的玻璃灯笼;2.我要求父亲制作的能亮的,不是纸糊的灯笼;3.父亲亲手做出的冰灯。心中曾经有过的三种冰灯比较之后,才会产生“最美”的判断,进而更深刻理解伟大的父爱。
      5.语音、语速、语调、语气,构成了语感的基本要素。语感就是在有声的朗读中培养起来的。重视语感训练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格外关注。此处有声胜无声。有声阅读从小开始。低段学生的阅读训练避免指读和唇读现象,发现毛病及时纠正;高段学生鼓励有感情朗读和默读,训练快速阅读。
 
(金铎擂鼓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