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支气管肺泡癌其实是个已经过时的肺腺癌分类概念,但还是会有医院病理科在用,那当患者朋友在病理报告上看到细支气管肺泡癌时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该怎么治疗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细支气管肺泡癌是怎么回事。 细支气管肺泡癌已经一分为四 2011年新的肺腺癌国际多学科分类已经去除掉细支气管肺泡癌分类,原来归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肺腺癌细分为四类,即如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 贴壁样生长的非粘液性,浸润性腺癌;浸润性粘液性腺癌。如果患者朋友在自己的病理报告上看到细支气管肺泡癌,那还要看看有没有上述新分类的补充说明,其实关键词就是浸润和粘液。一般来说,原位比浸润好,非粘液比粘液好。接下来我们再仔细说说上面四种腺癌。 好孩子: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 原位腺癌 原位腺癌严格来说是癌前病变,不算癌症,原位的意思就是异常增生的肿瘤细胞还是乖乖的待在肺泡内,没有入侵旁边的组织,即非浸润性生长,不会转移。 对于原位腺癌的处理可以观察,也可以手术。那什么情况下观察,什么情况下手术呢?这就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比如患者有基础病,或者年纪比较大了,或者病灶很小或很多,贸然开刀手术可能会有很多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得不偿失。当然也有些患者手术不做,心理负担很重,也是影响生活质量,所以原位腺癌的患者要跟医生好好沟通,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案。总之,原位腺癌预后很好,手术后5年生存率100%,没什么好担心的。 微浸润腺癌呢就是有点调皮了,肿瘤细胞有一点点入侵旁边的组织,但不会远处转移,所以叫微浸润,如果不及时制止它呢,就有可能变坏。对于微浸润腺癌呢,治疗方法很简单,一切了之,术后也不需要什么放化疗,定期复查即可。微浸润腺癌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很好,术后5年生存率95%以上,基本不会复发转移,所以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坏孩子:浸润性腺癌 浸润性腺癌是明确的恶性肿瘤,里面有很多的分类,其中的贴壁样生长的非粘液性,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粘液性腺癌属于原来的细支气管肺泡癌。虽然这俩属于坏孩子,但也是预后较好的类型,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还是很高的。 虽然名字很长,但是属于浸润性腺癌中预后最好的类型,贴壁样生长,说的是肿瘤细胞贴着肺泡壁生长,虽然对外有侵犯,但还算规矩。这类肿瘤细胞大部分分化良好,恶性程度低,肿瘤也不大,一般也没有淋巴结转移,只要可以手术,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超过90%,5年生存率超过95%。 这类肿瘤由于分化良好,一般肿瘤较小,多数也没有淋巴结转移,所以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少部分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分化差,肿瘤较大等危险因素,手术后则可能要接受辅助化疗,降低复发的概率。 而对于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患者除了放化疗还可以考虑靶向治疗,这类肿瘤有较高比例存在EGFR突变,适合EGFR靶向治疗,因此晚期患者推荐进行基因检测。 浸润性粘液性腺癌预后相对没有贴壁样生长腺癌的好,但仍然比其他类型浸润性腺癌好,手术后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79%,5年生存率85%。浸润性粘液性腺癌的治疗也是外科手术为主,但因为肿瘤常比贴壁样生长腺癌的大,所以会有更高比例的患者在手术后接受辅助放化疗,当然手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还需要肿瘤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犯范围做评估。 对于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患者除了放化疗也可以考虑靶向治疗,浸润性粘液性腺癌相比贴壁样生长腺癌虽然有更高比例的KRAS突变,但仍有约20%的患者存在EGFR突变,因此晚期患者推荐进行基因检测。 治愈的关键是早期筛查 原来属于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肺腺癌只要早期进行手术,治愈率都很高,所以关键就是早发现了,由于这些肺癌没有特异性的症状,甚至没有明显症状,所以要早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的检查。 对于有吸烟史,慢性肺部疾病史或长期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朋友,40岁后定期接受低剂量螺旋CT检查才是稳。 参考资料: 1、John H. M. Austin et al. Radiologic implications of the 2011 Classification of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 radiology. n Radiology: Volume 266: Number 1—January 2013 https://pubs./doi/pdf/10.1148/radiol.12120240 2、Ho Yun Lee et al. Prognosis in Resected Invasiv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s of the Lung: Related Factors and Comparison with Resected Nomucinous Adenocarcinomas.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vol. 11 No.7: 1064-1073 https://www./article/S1556-0864(16)30021-1/pdf 版权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