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灵王子——欧洲的良心伏尔泰

 无心过失 2018-09-15

伏尔泰, 本名弗朗西斯·马利·阿鲁埃(Fran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假如上帝确实不存在,那么就有必要创造一个来。”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在当时众多的思想家中,伏尔泰是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博学多识,才华横溢,著述宏富,在戏剧、诗歌、小说、政论、历史和哲学诸多领域均有卓越贡献。


“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

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 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真理好比水果,只有熟透时才能采摘。”

伏尔泰的文学观点和趣味,基本上承袭17世纪古典主义的余风,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悲剧创作上。其中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天真汉》。他又写过不少历史著作,如《路易十四时代》、《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等。


在哲学方面,他的代表作有《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等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学通信》。伏尔泰的哲理诗说理透彻,讽刺诗机智冷隽,有独到之处。伏尔泰毕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先后写了50多部剧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剧。伏尔泰的文学作品中最有价值的是哲理小说。这是他开创的一种新体裁,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


 “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总向上腾,石头总是下落。对人来说,一无行动,也就等于他并不存在。”

他一生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平等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并在最终导致法国大革命的舆论变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伏尔泰的影响不只限于法国,他的思想代表了整个启蒙运动的思想,伏尔泰以其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泰斗和灵魂,被启蒙思想家们公认为导师,他漫长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启蒙时代,利用他崇高的威望、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推动着法国启蒙运动的发展并使其影响扩展到整个欧洲。


1778年5月30日,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哲学家伏尔泰逝世,享年84岁。

临终前,伏尔泰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嘱咐: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里,一半埋在教堂外。意思是说,上帝让他上天堂,他就从教堂这边上天堂;上帝让他下地狱,他可以从棺材的另一头悄悄溜走。伏尔泰的灵柩被巴黎人民永久地摆放在先贤祠中,并亲切地称呼他为“精神王子”。伏尔泰是启蒙的斗士,一生为思想和言论自由而战,靠自己的笔过着一种独立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