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说到朱温留侄子朱友伦在长安监视朝廷,那么为什么要提朱友伦呢,或者说朱友伦凭什么能在史书上留下大名呢,因为这个人和他叔叔朱温一样是个奇葩!更确切点说,他是导致朱温和朝廷彻底决裂的导火索。 朱友伦是朱温兄弟朱存的独生子,朱存当年和朱温一起投奔了黄巢,然而运气却远远没有自己兄弟好,很早就死在乱军之中了。因此朱温对自己这个侄子十分宠爱,这次让他驻守长安,一方面是为了监视唐昭宗远程掌控朝政,另一方面也是让自己这个侄子享享福,到长安和朝廷高官们学学怎么玩。朱友伦来到长安之后发现,果然还是城里的人会玩啊!于是玩着玩着,在一次打马球的过程中就把自己玩死了……
朱温 朱温简直要疯了,这是朝廷里面有坏人啊!打个马球能把我兄弟唯一的儿子给打死!?这分明就是朝廷里有人不服想要造反!行了,我也不折腾了,你唐昭宗不是在长安不好控制么?来洛阳!咱们迁都!到我眼皮子底下来! 唐昭宗此时的内心是崩溃的,我怎么知道你侄子打个马球会把自己打死啊!这迁都之后凶多吉少,说不定自己哪天就喝口凉水呛死了。一瞬间唐昭宗有种投奔李克用的冲动,然而很快就被身边的人劝住了——李克用现在自身难保,你要过去只会死的更快,还不如先委曲求全到洛阳呢。于是唐昭宗只好带着文武百官,委委屈屈的迁都到了洛阳。 然而朱温觉得光是迁都过来还不够!他必须加强对唐昭宗的监控力度,朱温冥思苦想之后,觉得最有效的莫过于贴身24小时无死角全方位人肉监控,然而此时唐昭宗身边的小太监啊内侍啊什么的还有两百多人,一个一个收买起来有点困难,怎么办呢…… 好办,咱们来个模仿秀就成了。朱温让人照着这两百多人的模样挑了两百多个替身,然后找了个机会,把原来唐昭宗身边这些人全都坑杀掉,换上自己精心准备的替身。嘿嘿,现在你唐昭宗身边就全是我朱温的眼线了! 唐昭宗
这时,李克用和剩下还没臣服于朱温的诸侯们结成了联盟,他们要求朱温释放皇帝,认罪服法。朱温对此表示呵呵——有本事你们来打我啊。不过朱温转念一想,觉得唐昭宗依然是个威胁,万一他趁着李克用等人挑事的时机再后面给我搞点小动作怎么办?我就不能安心的打李克用了啊。想通了的朱温当机立断,派人干掉了唐昭宗和一票大臣,另立昭宗第九子李柷为帝,时年十三岁,史称唐哀帝。从此以后,唐朝名存实亡。 这时李克用正忙着满世界找人来一起对抗朱温,他找来找去,靠谱的盟友竟然根本找不到。气急败坏的李克用找到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两人结拜为兄弟,约定先灭刘仁恭,再灭朱温。结盟之后的李克用非常开心,觉得自己的沙陀精骑加上契丹骑兵,那就是倚天剑配上了屠龙刀,天下谁也挡不住啊!然而还没等他高兴多久,阿保机就转身和朱温勾搭到了一起,李克用悲哀的发现,即使是契丹人也看出来了,这大唐的气数已尽。 此时志满意得的朱温已经开始着手清算北方剩下的几个割据势力,为自己称帝进行准备。他首先挑中的就是刘仁恭,朱温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好,刘仁恭和李克用有仇,自己打幽州,没有任何人会来帮刘仁恭。然而令朱温大跌眼镜的是,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看穿了他的打算,果断劝说李克用出兵相救,真是验证了那句名言: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战局又一次进入僵持阶段,朱温对这样的情况十分不满意。于是他指示手下马上开始着手进行篡位工作,手下领命之后迅速开始进行准备,给朱温捧来了九锡(就是九种礼器),朱温觉得十分莫名:你们给我拿这玩意来干嘛? 王爷,从汉朝以来,篡位,啊不,禅让就是这个程序,您得先受九锡大礼,然后再准备准备,我们再一起劝进,最后皇帝把位置让给您。 朱温一听就火了,你们别跟我扯这些没有用的,老子不信这套!朱温马上命人把九锡捧了回去,又把宰相和枢密使一起拉出来杀了——你们不是说得先受九锡么?老子就不受,就要登基,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那啥,我们都不反对了,马上就办这事。不过王爷,您是不是还得改个名啊? 我们大概还记得,朱温降唐之后,唐僖宗给他赐了个名叫朱全忠。如今都要篡位了,还用人家赐的“全忠”未免有点讽刺。朱温这次倒是没说什么,火速改了个名,叫朱晃,日光光的意思。大臣们一看都情不自禁的赞叹道,您真是有帝王之相啊! 公元907年,朱温正式登基,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唐朝至此正式灭亡。 后梁疆域
|
|
来自: 登高望遠ulac8g > 《五代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