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节 按诊的内容

 昼三夜二205 2018-09-15

第二节  按诊的内容


按诊的运用相当广泛,涉及到各科疾病及全身各部分,尤其是对腹部疾病的诊察更为重要。临床上常用的按诊内容有按胸胁、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等。

一、按胸胁

  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有目的地对前胸和胁肋部进行触摸、按压或叩击,以了解局部及内脏病变的情况。 胸胁的部位:胸胁即前胸和侧胸部的统称。前胸部即缺盆(锁骨上窝)至横膈以上。侧胸部又称胁肋部或胁部,即胸部两侧,由腋下至十一、十二肋骨端的区域(图6-6)。


  传统上“胸”指缺盆下,腹之上有骨之处;胸骨体下端尖突谓之“鸠尾”;肌肉部分谓之“膺”; 肋骨下之软肋处谓之“季肋”;左乳下心尖搏动处为“虚里”。

  胸为人体上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含胸廓、虚里、乳房等重要组织,胸内藏心肺,胁内包括肝胆。所以胸胁按诊除可排除局部皮肤、经络、骨骼病变外,主要是用以诊察心、肺、肝、胆、乳房等脏器组织的病变。

  (一)胸部按诊

  胸为心肺所居之处,按胸部可以了解心、肺、虚里及腔内(胸膜)等的病变情况。

  胸部按诊患者多采取坐位,若病人不能坐时,可先仰卧位诊察前胸,然后侧卧位诊察侧胸及背部。方法多采用触法、摸法和指指叩击法,采取指指叩击法叩击时,左手中指应沿肋间隙滑行(与肋骨平行),右手指力应适中。顺序应由上而下地按前胸、侧胸和背部进行,并应注意两侧对称部位的比较。

  正常胸(肺)部叩诊呈清音,但胸肌发达者、肥胖者或乳房较大者叩诊稍浊,背部较前胸音浊,上方较下方音浊。胸部自上而下叩诊时,浊音与实音交界处即为肺下界,平静呼吸时,肺下界正常于锁骨中线第6肋(左侧可因胃脘鼓音区影响而有变动)、腋中线第8肋、肩胛线第10肋。

  肺下界下移可见于肺胀、腹腔脏器下垂等;肺下界上移可见于肺痿、悬饮、鼓胀、腹内肿瘤或癥瘕等。前胸高突,叩之膨膨然有如鼓音,其音清者,系肺气壅滞所致,多为肺胀,可见于气胸;叩之音浊或呈实音,并有胸痛,亦多为饮停胸膈,或肺痨损伤,或肺内有肿瘤,或为肺痈、痰热壅肺者。胸部压痛,有局限性青紫肿胀者,多因外伤(肋骨骨折等)所致。

 (二)乳房按诊

  乳房局部压痛,可见于乳痈、乳发、乳疽等病变。

  若发现乳房内肿块时,应注意肿块的数目、部位、大小、外形、硬度、压痛和活动度,以及腋窝、锁骨下淋巴结的情况。

  妇女乳房有大小不一的肿块,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伴有疼痛者,多见于乳癖。乳房有形如鸡卵的硬结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而不痛者,多为乳核。乳房有结节如梅李,边缘不清,皮肉相连,病变发展缓慢,日久破溃,流稀脓夹有豆渣样物者,多为乳痨。乳房块肿质硬,形状不规则,高低不平,边界不清,腋窝多可扪及肿块,应考虑乳癌的可能。女子月经将行的青春发育期,或男子、儿童一侧或两侧乳晕部有扁圆形稍硬肿块,触之疼痛,称为乳疬。

  (三)虚里按诊

  虚里即心尖搏动处,位于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当心脏收缩时,心尖向胸壁冲击而引起的局部胸壁的向外搏动,可用手指指尖触到。

  诊虚里时,一般病人采取坐位和仰卧位,医生位于病人右侧,用右手全掌或指腹平抚于虚里部,并调节压力。按诊内容包括有无搏动、搏动部位及范围、搏动强度和节律、频率、聚散等,以了解宗气之强弱、疾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尤其当危急病证寸口脉不明显时,诊虚里更具重要的诊断价值。

  虚里为诸脉之所宗。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怠,动气聚而不散,节律清晰一致,一息4~5至,是心气充盛,宗气积于胸中的正常征象。

  病理情况下,虚里搏动移位可因心痹、先天性心脏病等而使心脏增大;鼓胀、癥积等而使腹部胀大,心位抬高;气胸、悬饮、肿瘤等胸腔疾病;胸部畸形,如漏斗胸、脊柱弯曲等而导致。虚里按之其动微弱者为不及,是宗气内虚之征,或为饮停心包之支饮;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者,多为心阳不足;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是心肺气绝,属于危候;孕妇胎前产后,虚里动高者为恶候;虚损劳瘵之病,虚里日渐动高者为病进;虚里搏动数急而时有一止,为宗气不守;虚里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者,皆为心阳不足;胸高而喘,虚里搏动散漫而数者,为心肺气绝之兆;虚里动高,聚而不散者,为热甚,多见于外感热邪、小儿食滞或痘疹将发之时。

  因惊恐、大怒或剧烈运动后,虚里动高,片刻之后即能平复如常不属病态;肥胖之人因胸壁较厚,虚里搏动不明显,亦属生理现象。

  (四)胁部按诊

  肝胆位居右胁,肝胆经脉分布两胁,故按胁肋主要是了解肝胆疾病。脾脏叩诊区在左侧腋中线上第9~11肋间,宽为4~7cm的部位,左胁部按诊应考虑排除脾脏病变。

  按胁部常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除在胸侧腋下至肋弓部位进行按、叩外,还应从上腹部中线向两侧肋弓方向轻循,并按至肋弓下,以了解胁内脏器状况。按诊时应注意是否有肿块及压痛,肿块的质地、大小、形态等。正常情况下,两胁部(包括肋缘下)无脏可触及,无压痛。只有腹壁松弛的瘦人,在深吸气时在肋弓下缘可触到肝脏下缘,质地柔软,无压痛。

  若胁痛喜按,胁下按之空虚无力为肝虚;胁下肿块,刺痛拒按为血瘀。若右胁下肿块,质软,表面光滑,边缘钝,有压痛者,多为肝热病、肝著等;若右胁下肿块,质硬,表面平或呈小结节状,边缘锐利,压痛不明显,可能为肝积;若右胁下肿块,质地坚硬,按之表面凹凸不平,边缘不规则,常有压痛,应考虑肝癌;若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缘交界处附近触到梨形囊状物,并有压痛,多为胆石、胆胀等胆囊病变。左胁下痞块,多为肥气等脾脏病变;疟疾后左胁下可触及痞块,按之硬者为疟母。

 二、按脘腹

  是通过触按、叩击胃脘部及腹部,了解其凉热、软硬、胀满、肿块、压痛以及脏器大小等情况,从而推断有关脏腑的病变及证候性质。

  (一)脘腹分区及所候

  脘腹各部位的划分:膈以下统称腹部。大体分为心下、胃脘、大腹、小腹、少腹等部分。剑突的下方,称为心下;心下的上腹部,称胃脘部;脐以上的部位称大腹;有称脐周部位为脐腹者;脐以下至耻骨上缘称小腹;小腹的两侧称少腹(图6-6)。

  

按腹部主要是诊断肝、胆、脾、胃、肾、小肠、大肠、膀胱、胞宫及其附件组织的病证。按诊时,根据所诊脏腑的不同,首先定诊区目标。一般肝脏诊区位于大腹右上方至右肋缘下及剑突下方;脾脏诊区位于大腹左侧上方至左肋缘下方;胆位于大腹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缘交界处;胃位于上腹部偏左;肠位于脐周围(十二指肠在脐右上方,小肠及肠管在脐周围),乙状结肠在左髂窝部,盲肠位于右下腹;肾脏诊区位于腰部左右肋缘下方;膀胱、胞宫位于小腹部耻骨联合的上方;胞宫附件位于左右少腹部(图6-7)。


(二)脘腹按诊的方法


  诊区目标确定后再考虑按诊应采取的体位和方法。通常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取坐位时,医生应在病人右侧,左手稍扶病人肩背部,右手第二、三、四、五指自然并拢,用指腹或食指桡侧按腹;取仰卧位时,病人两腿稍屈曲,以免局部肌肉紧张,医生应在病人右侧,右手第二、三、四、五指自然并拢,用指腹或食指桡侧按寻。无论采取何种体位,按时皆从脐水平线处开始逐渐移向上腹部剑突下方,如果有明显痞块,应从健康部位逐渐移向病变部位。按时应由浅入深,由轻而重,指力适中。边按边询问,边观察病人表情。注意了解局部手感情况,有无胀满、痞块、软硬程度,以及有无压痛、压痛程度等。

  肝的按诊,病人宜取仰卧位,两腿屈起,医生位于病人右侧,以左手掌及四指置于病人右腰部并向上托,大拇指固定于右肋下缘,以右手平放于脐部右侧,用并拢的四指尖部或食指桡侧对着肋缘,并压向深部,在病人吸气时,右手手指稍向肋缘方向推进,但勿随腹壁抬起,如此,逐渐向肋缘按摸(图6-8)。


  脾的按诊,病人可采取仰卧或右侧卧位,两腿稍屈曲,医生以左手掌置于病人左胸外侧第7~10肋处,固定胸廓,右手平放于腹部,与肋弓成垂直方向,以稍弯曲的手指末端轻压向腹深部,并随病人腹式呼吸运动逐渐由下向上接近左肋弓(图6-9),以寻摸有无肿大的脾脏。

  

肾脏按诊时,一般采取仰卧位,必要时亦可采取立位。诊右肾时,医生在病人右侧,右手放在右季肋部,以微曲的指端置于肋缘下方,左手平放于右后腰部肾区,随病人呼吸将右手逐渐压向腹深部,同时以左手将后腹壁推向前方,前后两手相互配合寻按肾脏。诊左肾时,医生位于病人左侧,两手相对地更换位置,如上法进行寻按。

 (三)脘腹按诊的内容

  按诊脘腹部,主要应了解其凉热、软硬、胀满、肿块、压痛以及脏器大小等,以推断脏腑病位和证候性质。

  正常情况下,除大肠(结肠)、膀胱(充盈时)按诊可触及外,其他脏器一般不能触及。

  一般来说,凡腹部按之肌肤凉而喜温者,属寒证;腹部按之肌肤灼热而喜凉者,属热证;腹痛喜按者多属虚证;腹痛拒按者多属实证。按诊腹部皮肤温凉,对判断真热假寒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患者四肢温凉与否,只要胸腹灼热,就基本可以断定疾病的实热本质。

  正常人腹壁按之柔软、张力适度。若全腹紧张度降低,触之松软无力,多见于久病重病之人,精气耗损,气血亏虚以及体弱年老之人和经产妇等;若全腹紧张度消失,多见于痿病和脊髓受损导致腹肌瘫痪等;全腹高度紧张,状如硬板,常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引起;若右下腹紧张,多见于肠痈患者;湿热蕴结胆腑,胆汁淤滞者,可见右上腹紧张。

  腹满有虚实之别,凡脘腹部按之手下饱满充实而有弹性、有压痛者,多为实满;若脘腹部虽然膨满,但按之手下虚软而缺乏弹性,无压痛者,多属虚满。脘部按之有形而胀痛,推之漉漉有声者,为胃中有水饮。腹部高度胀大,如鼓之状者,称为鼓胀。鉴别鼓胀类别时,医生两手分置于腹部两侧相对位置,一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则有波动感,按之如囊裹水者,为水鼓;一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无波动感,以手叩击如击鼓之膨膨然者,为气鼓。当腹腔内有过多液体潴留时,因重力的关系,可通过体位的改变,在腹腔低处叩击出浊音;若肠内有气体存在,叩击呈鼓音,此鼓音区域多漂浮在腹水浊音区上面。另外,肥胖之人腹大如鼓,按之柔软,无脐突,无病证表现者,不属病态。

  若腹部有肿块,按诊时要注意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硬度、有无压痛和能否移动等情况。凡肿块推之不移,肿块痛有定处者,为癥积,病属血分;肿块推之可移,或痛无定处,聚散不定者,为瘕聚,病属气分。肿块大者为病深;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者为病重;坚硬如实者为恶候。若腹中结块,按之起伏聚散,往来不定,或按之形如条索状,久按转移不定,或按之手下如蚯蚓蠕动者,多为虫积。小腹部触及肿物,若触之有弹性,不能被推移,呈横置的椭圆或球形,按压时有压痛,有尿意,排空尿后肿物消失者,多系因积尿所致而胀大的膀胱;排空尿后小腹肿物不消,若系妇女停经后者,多为怀孕而胀大的胞宫;否则可能是石瘕等胞宫或膀胱的肿瘤。

  腹痛喜按,按之痛减,腹壁柔软者,多为虚证,常见的有脾胃气虚等;腹痛拒按,按之痛甚,并伴有腹部硬满者,多为实证,如饮食积滞、胃肠积热之阳明腑实、瘀血肿块等。局部肿胀拒按者,多为内痈;按之疼痛,固定不移,多为内有瘀血;按之胀痛,病处按此联彼者,为病在气分,多为气滞气闭。

  腹部压痛的出现,多表示该处腹腔内的脏器有损害。右季肋部压痛,见于肝、胆、右肾和降结肠的病变;上腹部压痛,见于肝、胆、胃腑、胰和横结肠病变;左季肋部压痛,见于脾、左肾、降结肠等病变;右腰部压痛,多见于肾和升结肠病变;脐部压痛,见于小肠、横结肠、输尿管病变;左腰部压痛,见于左肾、降结肠病变;下腹部压痛,常见于膀胱疾病、肠痈或女性生殖器官病变。左少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者,多为肠中有宿粪;右少腹作痛而拒按,或出现“反跳痛”(按之局部有压痛,若突然移去手指,腹部疼痛加剧),或按之有包块应手者,常见于肠痈等病。

  妇女妊娠3个月后,一般可以在其小腹部触及胀大的胞宫;妊娠5、6个月时,胞宫底约与脐平;妊娠7月时,胞宫底在脐上3横指;妊娠9月至足月时,胞宫底在剑突下2横指。如妊娠后腹形明显大于正常,皮肤光亮,按之胀满者,多为胎水肿满;如腹形明显小于正常,而胎儿尚存活者,多为胎萎不张。

  正常人的肾脏一般不能触及,只有身材瘦长的人有时可以触及右肾的下极。当触及肾脏时,患者往往会有类似恶心的不适感觉。如在吸气时能触到1/2以上的肾脏,即可以诊断为肾下垂。当触及肾脏肿大时,多提示肾痈、肾盂积水或肾脏肿瘤。肾水、肾瘅、肾著、肾痨、肾石等肾病患者,有的可以在肾区(肋脊角处)出现不同程度的叩击痛。

 三、按肌肤

  按肌肤是指触摸某些部位的肌肤,通过诊察其寒热、润燥、滑涩、疼痛、肿胀、皮疹疮疡等情况,以分析病情的寒热虚实及气血阴阳盛衰的诊断方法。

  (一)按肌肤的方法

  按肌肤时,可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选择适宜体位,以充分暴露按诊部位为原则,医生位于病人右侧,右手手指自然并拢,掌面平贴诊部肌肤之上轻轻滑动,以诊肌肤的寒热、润燥、滑涩,有无皮疹、结节、肿胀、疼痛等。若病人有疼痛时,医生应在局部进行轻重不同程度的按压,以找准疼痛的部位、范围、程度和性质。若发现有结节时,应对结节进一步按诊,可用右手拇指与食指寻其结节边缘及根部,以确定结节的大小、形态、软硬程度、活动情况等。若诊察有肿胀时,医生应用右手拇指或食指在肿胀部位进行按压,以掌握肿胀的范围、性质等。疮疡按诊,医生可用两手拇指和食指自然伸出,其余三指自然屈曲,用两食指寻按疮疡根底及周围肿胀状况,未破溃的疮疡,可用两手食指对应夹按,或用一食指轻按疮疡顶部,另一食指置于疮疡旁侧,诊其软坚,有无波动感,以了解成脓的程度。

  正常肌肤温润而有光泽,富有弹性,无皮疹、肿胀、疼痛、疮疡、结节等。

  (二)按肌肤的内容

  1.诊寒热

  按肌肤的寒热可了解人体阴阳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等。

  一般肌肤寒冷、体温偏低者,为阳气衰少;若肌肤冷而大汗淋漓、脉微欲绝者,为亡阳之征。

  肌肤灼热,体温升高者,多为实热证;若汗出如油,四肢肌肤尚温而脉躁疾无力者,为亡阴之征。

  身灼热而肢厥,为阳热内闭,不得外达,属真热假寒证。

  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为表邪已解;皮肤无汗而灼热者,为热甚。

  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者,为热在表;久按其热反甚者,为热在里。

  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者,称身热不扬。常兼头身困重,脘痞、苔腻等症。主湿热蕴结证。由于湿性黏滞,湿邪遏制,阳热内伏而难以透达于外,湿郁热蒸,故身热而不扬。

  局部病变通过按肌肤之寒热可辨证之阴阳。皮肤不热,红肿不明显者,多为阴证;皮肤灼热而红肿疼痛者,多为阳证。

    2.诊润燥滑涩

  通过触摸患者皮肤的滑润和燥涩,可以了解汗出与否及气血津液的盈亏。

  一般皮肤干燥者,尚未出汗;湿润者,身已出汗;干瘪者,为津液不足;肌肤滑润者,为气血充盛;肌肤枯涩者,为气血不足。

  新病皮肤多滑润而有光泽,为气血未伤之表现。久病肌肤枯涩者,为气血两伤;肌肤甲错者,多为血虚失荣或瘀血所致。

  3.诊疼痛

  通过触摸肌肤疼痛的程度,可以分辨疾病的虚实。

  一般肌肤濡软,按之痛减者,为虚证;硬痛拒按者,为实证;轻按即痛者,病在表浅;重按方痛者,病在深部。

    4.诊肿胀

  用重手按压肌肤肿胀程度,以辨别水肿和气肿。

  按之凹陷,不能即起者,为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者,为气肿。

   5.诊疮疡

  触按疮疡局部的凉热、软硬,可判断证之阴阳寒热。

  一般肿硬不热者,属寒证;肿处灼手而有压痛者,属热证;根盘平塌漫肿者,属虚证;根盘收束而隆起者,属实证。患处坚硬多无脓;边硬顶软的已成脓(图6-10)。


6.诊尺肤


  诊尺肤即通过触摸病人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之间的肌肤,以了解疾病虚实寒热性质的诊察方法。诊尺肤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诊左尺肤时(图6-11),医生用右手握住病人上臂近肘处,左手握住病人手掌,同时向桡侧转辗前臂,使前臂内侧面向上平放,尺肤部充分暴露,医生用指腹或手掌平贴尺肤处并上下滑动来感觉尺肤的寒热、滑涩缓急(紧张度);诊右尺肤时,医生操作手法同上,左、右手置换位置、方向相反。诊尺肤应注意左、右尺肤的对比。

  根据尺肤部缓急、滑涩、寒热的情况,来判断疾病的性质。诊尺肤早在《灵枢·论疾诊尺》就记载:“余欲无视色持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

  健康人尺肤温润滑爽而有弹性。若尺肤部热甚,多为热证;尺肤部凉,多为泄泻、少气;按尺肤窅而不起者,多为风水;尺肤粗糙如枯鱼之鳞者,多为精血不足,或有瘀血内阻。

 四、按手足

  按手足是通过触摸病人手足部位的冷热程度,以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及表里内外顺逆。

  按诊时病人可取坐位或卧位(仰、侧皆可),充分暴露手足。医生可单手抚摸,亦可用双手分别抚握病人双手足,并作左右比较。按诊的重点在手足心寒热的程度。

  正常情况的手足一般是温润的。诊手足寒温,对判断阳气存亡,推测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若阳虚之证,四肢犹温,为阳气尚存;若四肢厥冷,多病情深重。手足俱冷者,为阳虚寒盛,属寒证;手足俱热者,多为阳盛热炽,属热证。热证见手足热者,属顺候;热证反见手足逆冷者,属逆候,多因热盛而阳气闭结于内,不得外达,即热深厥亦深的表现,应注意鉴别。

  诊手足时,还可做比较诊法。如手足心与手足背比较,若手足背热甚者,多为外感发热;手足心热甚者,多为内伤发热。即《东垣十书·辨手心手背》所说:“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病,手心热,手背不热;外伤风寒,则手背热,手心不热。”手心热与额上热比较,若额上热甚于手心热者为表热;手心热甚于额上热者为里热。

 五、按腧穴

  是按压身体的某些特定穴位,通过穴位的变化和反应来判断内脏某些疾病的方法。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转输之处,是内脏病

  变反映于体表的反应点。因此,早在《灵枢·背腧》就有记载:“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输也。”按腧穴可据按诊需要,取坐位或卧(仰卧、俯卧、侧卧)位,关键在于找准腧穴。医生用单手或双手的食指或拇指按压腧穴(图6-12),若有结节或条索状物时,手指应在穴位处滑动按寻,进一步了解指下物的形态、大小、软硬程度、活动情况等。


  按腧穴要注意发现穴位上是否有结节或条索状物,有无压痛或其它敏感反应,然后结合望、闻、问诊所得资料综合分析判断疾病。

  正常腧穴按压时有酸胀感、无压痛、无结节或条索状物、无异常感觉和反应。腧穴的病理反应,则有明显压痛,或有结节,或有条索状物,或其他敏感反应等。如肺俞穴摸到结节,或按中府穴有明显压痛者,为肺病的反应;按上巨虚穴下1~2寸处有显著压痛者,为肠痈的表现;肝病患者在肝俞或期门穴常有压痛等。这种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定腧穴,在《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有十二原穴,曾说:“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临床观察发现,背部俞穴亦同样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诊断脏腑病变的常用腧穴有:

  肺病:中府、肺俞、太渊

  心病:巨阙、膻中、大陵

  肝病:期门、肝俞、太冲

  脾病:章门、太白、脾俞

  肾病:气海、太溪

  大肠病:天枢、大肠俞

  小肠病:关元

  胆病:日月、胆俞

  胃病:胃俞、足三里

  膀胱病:中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