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总是先流失再追讨——反思疑似龙门石窟佛首现身拍卖会,国内文物处境现状

 天宇楼33 2018-09-15





据报道,近日一件疑似洛阳龙门石窟佛首现身《琼肯:中国佛教造像》专场拍卖会,但在起拍前被撤拍。据悉,这件佛首于1955年出现在法国通运公司的拍卖图录中,后被美国著名藏家史蒂芬·琼肯收藏。这件佛首与上世纪前半叶中国洛阳龙门石窟被盗的一件佛首很像,有文物爱好者怀疑系龙门石窟1720窟的流失文物。



近些年来,海内外的华人文物意识不断强化,用藏友们的话说是满世界购买中国流失的宝贝、满世界追讨中国流失的文物,这是一种对中国文化的爱、对中国民族的情,值得赞赏。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从未中断的民族,文物十分丰富,但同时中华民族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历代以来因为战乱、盗墓、走私而损毁、流失的文物也十分惊人。比如,从公布的文物看,一些美国、西欧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收藏的春秋战国玉器比大部分国内博物馆还要精美。


对此事件,我们也不得不反思一下疑似龙门石窟佛首现身拍卖会后,国内文物流失和保护现状,究竟如何!



上图为陕西乾陵的61藩臣石人像群,成批被“斩首


那么他们为何会没有头部?至今有着这多几种说法


其一:清朝初期,有个外国使节的后代来到乾陵游玩,无意中发现他的祖先竟然在给大唐的皇帝守灵。这让他觉有失国格,有辱人格,可是又不能自己把他们拆了,于是每晚都去糟蹋庄稼,然后忽悠村民说是乾陵里的石像作怪,如果要保护庄家必须把他们的头敲碎,这样他们就不能成精了。当地农民觉得这话说的有道理,就一气之下把石像的脑袋都打碎了。


其二:这一说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同样看见乾陵前立有外国使臣的石像,觉得是对他们的侮辱,于是把这些石像的头全部砍了下来,这个说法不可靠,因为八国联军当时并没有到过乾陵。


其三:这是最有可能得,即明朝嘉靖年间那次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上,史料记载明嘉靖34年,陕西华县一带发生了强烈地震,震级达到8至11级,这次地震死亡人数有八十多万人,乾陵也难逃厄运。所以专家推测关中大地震是造成61番臣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是61番臣像,许多陵前石像石马毁坏的部分恰好也都是头部。因为这些人马雕刻像采用的石料除了石像颈部脆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石像的材质不够好,尤其是颈部石头受损时,最容易从这些地方开裂。


其四:明末清初的战乱导致石像被毁坏。



上图为洛阳龙门石窟,自开建以来就多灾多难,遭遇了数次来自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破坏。如今的龙门石窟的佛像已经是十失其九。



上图为美国弗利尔艺术馆收藏的战国玉舞人,洛阳金村周天子墓出土,南昌海昏侯墓有类似玉舞人出土,不过是单人。


客观地说,一方面,我们得承认海量中国文物流失国外有着不同的原因,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都追回来的,也不是砸上几十亿、几百亿、几万亿就能都买回来的,需要有持久作战的思想,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陆续地让流失的国宝回家;另一方面,我们还是得一边追讨流失的文物,一边守护好现在还在国内的宝贝。


目前来看,留在国内的宝贝面临的最大危险已经不仅仅是盗掘了,而是根本就不被当成宝贝。


一种情况是人们对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文物,根本就不当回事。


在前几期的一片文章里,我们谈及到这一问题。


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讲解员@许鑫NixUx 在其公共号“南山海棠”发布了一篇文章,讲述了四川安岳地区古代佛像的保护现状非常堪忧。安岳地区的石窟佛造像大多建于唐宋两朝,现在却被当地文物部门“修旧如新”,变成了动画片里的卡通人物形象,修复所用的颜色之艳俗,令人唏嘘。网友都感叹:真怀疑是请的做红白喜事的扎纸工匠来做的修复!



今年6月爆出。位于河北省涿州市的下胡良桥,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始建于明万历二年的古桥,距今已有近450年的历史,被文物部门称为我国桥梁史上的杰作。如今变成了这个样子!


古桥上连续三块栏板被涂上了小广告 (摄/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崔毅飞)

古桥的一根望柱,已在焚烧垃圾过程中被熏黑 (摄/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崔毅飞)



来源:法制晚报


这不得不让我们痛心,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并非因为天灾而被毁坏。让人嘘唏不已。


2015年1月3日凌晨2时49分,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拱辰楼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300平方米,600多年历史古迹全被烧毁。



香格里拉古城大火 1300多年的古城毁于一旦


曾经的香格里拉古城


2014年1月11日,大火,几乎将1300多年历史的独克宗古城毁于一旦。火灾共造成335户、242栋房屋受灾(含拆除),部分文物、唐卡等佛教文化艺术品被烧毁。


长期失修的北朝佛像

长期失修的北朝佛像

长期失修的北朝佛像

长期失修的北朝佛像


上图为济南东南部的龙洞北朝以来的佛像,可能因为山高路陡没有被盗,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无人管理却破损了不少。如今洞窟里面成了公共厕所,一些游人经常攀爬一下这个佛身、敲打一下那个佛头。除此之外,许多别的省市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有些东西当它还存在时没有人把它当成宝贝,一旦损毁丢失了却十分令人心痛。


黑龙江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文革”期间拆毁)


另一种情况则是由于鉴定标准的缺失和利益关系的制约,大量的民间收藏被斥之为“国宝”。笔者见过许多大藏家,手里的文物确实高大上,但是朋友圈不认、拍卖行不收。目前玩玉器的圈子里,老的卖不过新的、成品卖不过原石的现象就很令人纠结。瓷器圈子里面也是这样,只有粗老普残破才可能是真的,如新的精品没人敢认。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精品文物流失的问题难以根本性扭转。因为既然它是假的,那谁也没有理由阻止当代工艺品走出国门。人和物的流动是趋利的,只要有利可图总能找到合适的理由和途径走出去。


近几年来,国家正在努力改变这种局面,但真假标准从无到有的确立、既得利益势力的阻挠、整个鉴定流转机制的创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让我们安静地等待,相信未来几年文物保护工作会取得明显进步!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自今日头条 战汉古玉  古玩元素网整理编辑   版权归属以上  同行转载请署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