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255期 头昏气短腿软痔疮多种病的治疗 2017年12月2日星期六,一名患者家属通过网上告知: 患者家属: 我婆婆前几个月,头荤(昏)人没劲,拉长气(气短),腿软,脸上的皮肤枯疼,嘴鼻子都不好喝了您开的汤药好多了,连痔疮都好了,以前都是天天搽药的,现在在喝膏子子,她老人家蛮高兴,以前一发病就去打针,也没这么稳定。非常感谢老师 我: 你婆婆?开的什么方子,发给我看看! 患者家属: 好,等哈 患者家属: 生黄芪100克 制附子30克先煮一个半小时柴胡30克 黄芩15克 姜半夏20克 党参20克 麻黄15克桂枝30克 炒白芍30克 川芎15克 香附10克 栀子15克 淡豆豉20克 生石膏60克 生姜丝50----100克 大枣12枚去核,赤小豆100,一天一副,三副。 患者家属: 就是这个方子 我: 好的好的谢谢!吃了几副? 患者家属: 前前后后有12幅吧,先喝了6幅感觉人精神变差就停了一个星期,再又喝了六幅就蛮好了, 我: 好的!谢谢! 患者家属: 老师这么客气 患者家属: 那个膏子可以长期服吧 我: 对同行很有价值,我整理出来给大家参考! 我: 可以的。(回答膏方可以长期服用。) 患者家属: 好 附微信截图: 周氏三味降压汤 内科慢性病的高血压,为什么是中晚年才出现?因为此病大多数是元气虚,不能将全身精微上充于头,故而头晕,血压数值偏高只不过是全身的应激反应,数值为表象,元气亏虚才是根本。 周忠海为此总结出一首专门针对高血压的临床验方,应用多人,效果突出,一般三副即效。 本方药味精简力专,而且还可以:1调整血压(也能升血压。)2补气虚3延缓衰老4调理和预防脑血管疾病。 为了让更多人引起重视,故而取名为:“周氏三味降压汤”。同时,将这个药方公布出来,让更多的高血压患者受益。 周氏三味降压汤 【来源】周忠海临床验方 【口诀】 桂枝三十葛根六 一百二十生黄芪 长期高压头昏胀 颈项僵硬身无力 【组成】生黄芪120克 葛根60克桂枝30克 【用法】水煎服,一天一副,一天分三次服用。 【功用】大补元气,温阳升清,舒颈通项。 【主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等。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病症加重,甚至清晨活动后血压可迅速升高,出现清晨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清晨。 【注意】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需急送医院,否则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故而,高血压患者需长期服上方防止发作。
“周氏三味降压汤”其效验是可重复的,现举几例用上方的医案以证明。 医案1: 医案2: 医案3: 侄女: 自己又停药了 侄女: 这是我妈刚量的 午饭后心脏痛受不了,六副药症状消失的小药方 2017年双十一,一网上患者求诊: 患者: 周老师,你好 患者: 我是三高,最近我心脏到下午时疼,有时疼历害。请问怎么调理。 我: 生黄芪120克葛根60克桂枝30克附子30克有毒先煮一个半小时炙甘草60克水煮服用一天一副,吃三副看看! 患者: 谢谢老师 2017年11月14日星期二,患者反馈: 患者: 周老师您好,我用了三副葯效果还行,请问我还要怎么用药吗老师。 我: 接着服用 患者: 我现在走路快了心脏受不了,一激动心脏受不了。 我: 吃了药后的前后对比说说 患者: 前几天中午饭以后心脏痛受不了,用了三天药有改变 我: 生黄芪180克葛根60克桂枝30克附子50克有毒先煮一个半小时炙甘草60克水煮服用一天一副,再吃三副看看! 我: 谢谢老师 2017年11月18日效果反馈: 患者: 没吃这六副之前,有时中午,有时下午,心慌,心脏疼的很。你先诉我吃三副,有点改善。你让我吃这三副,疼的感觉没有了,有时一阵子心慌。 我回复: 效不更方,接着吃就可以了!这个方子适合长期服用!还可以1调整血压2补气虚3延缓衰老4调理和预防脑血管疾病 附注微信截图: 心脑血管通用方: 元阳升降汤 元阳升降汤是周忠海在经方,历代名方基础上并结合20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针对心脑血管和全身调理的有效验方。 元阳升降汤分:“活法“和”死方“。 “活法“适合有中医基础者,能够灵活加减者使用。 ”死方“只要抓住患者”舌不红,苔不黄,体形体力偏弱,过了四五十岁之人“,皆可以使用,如果担心量大,先从小量开始服用,感觉良好,就可以逐步加大药量,放心服用。 现在皆公布出来: 一, 元阳升降汤“死方“篇 方药:生黄芪180克 桂枝50克 炒白芍50克 制附子40克有毒需要先煮1.5小时生龙骨50克 生牡蛎50克 干姜20克 炙甘草30克 生地30克 川芎15克 黄芩15克 柴胡30克 姜半夏25 克 党参30克 炒白术30克 茯苓30克 泽泻36克栀子15克 淡豆豉30克 怀牛膝30克 葛根60克 麻黄15克 细辛15克 白芷15克 生姜丝50---100克 大枣12枚去核 赤小豆100克 核桃仁 100克 一天一副,连服三副。 方中药量非常大,第一顿先喝十分之一的量,身体没有不适,再逐步加大药量。 功能:大补元气,温补元阳,升清降浊,活血化痰。 主治:脑供血不足,脑缺血,老年痴呆、脑梗死,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先天性心脏病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头晕目眩,恶心,心慌气短,浑身无力,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或脑外伤引起的偏瘫、截瘫、或单侧上肢、或下肢痿软等属元气亏虚,元阳不旺,血瘀痰盛者。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辨证要点:只要患者舌不红,苔不黄,体形体力偏弱,过了四五十岁之人,皆可以使用,如果担心量大,先从小量开始服用,感觉良好,就可以逐步加大药量,放心服用。 附注三则医案: 元阳升降,死方照搬,一药不增,一药不减,一克不多,一克不少! 医案1: 头晕头痛欲倒的验方 胡母,女,67岁,头晕十几天,一走路就想摔倒,头痛,头顶前额疼痛,舌淡有齿痕,早起,口苦,口干,心烦,烧心,胸闷,心慌,受惊的感觉,左手心肝脉数浮,肾沉,整体脉濡缓有活力,右手肺沉弱,脾肾数。 辨证:元气不足,心肾阳虚,虚阳上浮,痰湿上逆,肝郁膈热。 开方如下: 生黄芪180克 桂枝50克 炒白芍50克 蒸附子40克生龙骨50克 生牡蛎50克 干姜20克 炙甘草30克 生地30克 川芎15克 黄芩15克 柴胡30克 姜半夏25 克 党参30克 炒白术30克 茯苓30克 泽泻36克栀子15克 淡豆豉30克 怀牛膝30克 葛根60克 麻黄15克 细辛15克 白芷15克 生姜丝50---100克 大枣12枚去核 赤小豆100克 一天副,连服三副。 附原方: 医嘱:药量比较大,第一顿先少喝,身体适应,再逐步加量。
药效:三副药后,其子告知,大大缓解,又抓三副药而去。 医案2: 腔隙性脑梗死的有效验方 此次去菏泽地区郓城县永安医院碰到我治疗过的一个“腔隙性”脑梗死。 当时是赵某之妻打电话说:“有一个患者要感谢你------” 我很奇怪,不记得是哪个患者。见了面,才想起,原来是赵某之妻介绍的患者,只是微信上发了个医院的门诊病历,是“腔隙性”脑梗死。 因为不是本人直诉,只是赵某之妻转述,又是转发的门诊病历,这种重病,为了避免误诊,一般是不开方的,但患者在医院治疗半个月,头痛呕吐一直没有缓解,赵某之妻,帮人心切,非要让我开方。我只好勉为其难,将我常治疗脑梗死的方子略为加减,发过去了。此方如下: 生黄芪180克 桂枝50克 炒白芍50克 制附子40克有毒需要先煮1.5小时生龙骨50克 生牡蛎50克 干姜20克 炙甘草30克 生地30克 川芎15克 黄芩15克 柴胡30克 姜半夏25 克 党参30克 炒白术30克 茯苓30克 泽泻36克栀子15克 淡豆豉30克 怀牛膝30克 葛根60克 麻黄15克 细辛15克 白芷15克 生姜丝50---100克 大枣12枚去核 赤小豆100克 核桃仁 100克 一天一副,连服三副。 方中药量非常大,第一顿先喝十分之一的量,身体没有不适,再逐步加大药量。 因为药量大,即使我们公司药价低,一副药也恐怕很贵,所以,我将公司工作人员的微信发过去,估计患者未必能够抓药。此次到菏泽没想到要感谢我的竞然是这个患者。原来这个患者后期从我们公司抓药,吃到四五副,头就不痛,不呕吐了,一连吃了十几副,共花了一千多元。听说我来了菏泽特意前来感谢。 我进一步了解到,患者将我开的方子,一副分三天吃的。我嘱咐:脑梗死病多是本虚标实,将你这个方子打成粗粉,煮来常吃,防止复发,患者连连感谢! 医案3: 前庭神经功能综合症(前神庭神经炎)三副见效的验方 2017年3月16日星期五,06:39早上发现昨晚,以前的同事大姐,发来信息: 大姐语音:忠海老师,你睡了吗? 打字:前庭功能紊乱综合症有什么中药可以吃? 我于是回复:可以中药治疗,但还需要提供详细症状信息和舌苔照片。 大姐发来图片: 大姐语音:忠海老师,这是我姐姐喔,她比我大两岁。然后呢,他昨天的去脑CD,颅脑里面都拍了没出血哦。然后呢,医生诊断为神经元炎,这样。 我:我还需要提供详细症状。 大姐语音:嗯!是前庭神经元炎。 并发来打字:前庭神经元炎。 大姐语音:然后呢,人很头晕,很晕,恶心,呕吐,人很瘦,然后这样子。 我:现在的症状也需要提供详细。 大姐语音:忠海老师,视频开起来,让你看看,能看出来不。 我:一会儿开个方子给你。 大姐语音:好的,好的,谢谢忠海老师,非常感谢。她说用西药,强的松啊,那些激素的药,那些激素的药我没让她用,人用起来会很胖很胖,很虚。还有呢,这几天大便都不好,都便秘这几天。还有呢,我姐姐她48岁,怎么月经没有来呢? 我:先治疗前庭功能紊乱综合症,月经以后再说。 因为我看了患者的舌苔照片,不是舌红苔黄的实热证,所以便将常用治疗脑血管病的方剂发过去: 生黄芪180克 桂枝50克 炒白芍50克 制附子40克有毒需要先煮1.5小时生龙骨50克 生牡蛎50克 干姜20克 炙甘草30克 生地30克 川芎15克 黄芩15克 柴胡30克 姜半夏25克 党参30克 炒白术30克 茯苓30克 泽泻36克栀子15克 淡豆豉30克 怀牛膝30克 葛根60克 麻黄15克 细辛15克 白芷15克 生姜丝50---100克 大枣12枚去核 赤小豆100克 核桃仁 100克 一天一副,连服三副。 大姐打字:谢谢中海老师 我又发过去煮药事项: 煮药及相关注意事项: 1附子用冷水浸泡四十五分钟,猛火煮开,改成小火,再煮一个半小时。 2别的中药,别忘记放生姜丝和大枣,用3--4斤冷水浸泡四十五分钟。 3然后猛火煮开,然后把煮过一个半小时的附子一起倒入并再次煮开,然后改成小火再煮40分钟,倒出药汁. 4再加开水2---3斤,然后猛火煮开,改成小火再煮30分钟,倒出药汁. 6将两次的药汁合并,放到火上浓缩成1斤。 7汤药最好是早上空腹和晚上临睡觉前各喝一次,效果最好。 8因为药量大,喝第一顿汤药时,可以先少喝,身体适应后再逐步加量。 2017年3月19日星期日,11:46 大姐语音:忠海老师,您好!我姐姐那个吃完了三贴药,那个效果好啊,效果非常好,我再把舌苔发过去。这个明天还要继续再开嗯!她不是月经几个月没来吗,这个药吃下去,月经也来了。 并发来患者舌苔照片。 大姐语音:忠海老师,当天她不是头很晕很晕吗?!那个前—前神经元,吃了西药不但头晕而且还恶心,呕吐,喝了你的药,当天就头不晕了。 我:效不更方,接着服用即可以。 大姐语音:好的,好的,谢谢忠海老师,比那天气色也好多了,那天她气色很黄很黄,现在气色回来了。 忠海老师,那你说还要喝几天啊?要再开三贴吗? 我:可以。 大姐语音:好的,好的,非常感谢忠海老师,非常感恩,非常感谢!
正是: 西医万变应万变 中医不变应万变 千变万变实不变 不变方能应万变 二, 元阳升降汤“活法“篇
心脑血管通用方: 元阳升降汤(心脑乾坤汤) 元阳升降论 万物始于阳,终于阴,人活则温,死则凉,故中医治疗疾病,先要“元气不虚,少阴阳旺”为基,而后“阳主阴从”,阴阳相济,互升互长,阴阳和合,寒温不偏,气机调达,血脉和畅,而五脏自安,六腑自通,体自安泰。 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升降不乱,头无昏晕,脚不失衡,升清降浊,此为安脑之法。 体内气机,升降有序,五脏六脏功能,方不失常;元阳充沛,是一身之动力。人体之外,有四气六淫而伤之;人体之中,有七情六欲以乱之。故人体之元阳,一到中晚年,元阳只能一天天减损,断无增加之理,即使偶有一时之热症,但人体之元阳比之自己青壮年时,只能是减损。但每个人的元阳,盛衰差距有别,有青壮年,亏损如中老年者,也有中老年,尚强过青壮年者,为医者,需知常,也需知异。知常达变,方可,辨证观病,视人察体而不失亦! 西医心脑疾病,不外乎“元气虚,少阴衰,升降反”,遣药不外乎“补之温之升之降兼以清之”,心脑之治,仅此而已。 生老病死,自然之律,心脑疾病,大势所趋,虽难逆转,补气温阳,升降不失,不能永生,却可延年! 余持“补元温阳,升降复常,偶或清热”之立方,方名“元阳升降汤”。持”元阳升降汤”,而心脑之诸症复归调顺,此即“执简驭繁“,”寻病溯源“之道。 元气不虚,少阴阳旺,升降不失,心脑诸病潜消。是西医心脑血管之大法也。所以元阳升降汤就是西医心脑血管病的仙汤,所以又名心脑乾坤汤。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心脑诸虚,宜元阳升降汤,温和气血,安调五内,恢复正常体质。 心脑诸疾,一方调治,这就是捷径疗法。以至简之法,用至廉之药,医至多之病,用这么一个方,就是元阳升降汤。 今之心脑诸疾,古之医方有:四逆汤,桂枝甘草汤,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地黄饮子,大小遂命汤,虽各有所长,亦各有所偏,当代俊杰,山西高允旺,李可之医案,各有精华而可取,今周某虽不才,但集二十多年临床经验,汇古今心脑之精粹,而成元阳升降汤,供有缘有心者的同行借鉴。 -----经方传承人:周忠海 2017年3月24日
心脑血管病的患者为什么普遍是中老年患者?说到实质,此病在中医属于本虚,即“元气大亏,少阴阳虚”,同时往往兼有“气滞血瘀痰涌,清不升,浊不降,也有少数患者夹有热郁肠阻的病证。由此周忠海研创出:“大补阳气,兼以活血化痰为辅,升清降浊为枢,极少数者或兼以清热通便为助”的元阳升降汤。
周忠海将历代治疗血管疾病的方剂: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大小续命汤,血府逐瘀汤,地黄饮子,太阳病和少阴病的方剂,在临床中进行了融会贯通,提炼,开创出“补气温阳为主,活血化痰为辅,升清降浊为枢,滋阴清热通便为助”的元阳升降汤。 这样除了大量的急性脑出血和急性心脏猝死,元阳升降汤,在对心脑血管的预防,治疗及后遗症恢复方面,大大提高了疗效。
元阳升降汤 功能:大补元气,温补元阳,升清降浊,活血化痰。 主治:脑供血不足,脑缺血,老年痴呆、脑梗死,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先天性心脏病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头晕目眩,恶心,心慌气短,浑身无力,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或脑外伤引起的偏瘫、截瘫、或单侧上肢、或下肢痿软等属元气亏虚,元阳不旺,血瘀痰盛者。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辨证要点:只要患者舌不红,苔不黄,体形体力偏弱,过了四五十岁之人,皆可以使用,如果担心量大,先从小量开始服用,感觉良好,就可以逐步加大药量,放心服用。
补气温阳药:生黄芪80—240克 蒸附子30克---80克干姜30克---60克炙甘草30—60克桂枝30克炒白术30克茯苓30克 活血化痰药:莪术75克----120克姜半夏20--30克丹参20--30克桃仁红花柴胡当归川芎桔梗以上各药10---15克 升清药:麻黄细辛10---20克葛根30---80克 降浊药:怀牛膝(镇肝阳引血下行)30---80克生龙骨生牡蛎枳实30---60克厚朴10---30克 滋阴清热通便药:炒白芍30克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五味子、肉桂、麦门冬、石菖蒲、远志以上各药10---30克 生石膏20—120克栀子芒硝10---15克生大黄10---30克 纠偏药:辛热药防止过燥,配以生石膏30—80克;麻黄提气防过小便少,济以赤小豆50---100克,和胃配以淡豆鼓20—30克 药引(温胃化饮补脾益血):生姜丝50---150克 大枣12枚掰开
配方要点把握: 如何补元气?非生黄芪,莫属! 如何温少阴?舍制附子,难当! 舍此二物,元阳难复! 寒体进热药要有度,莫生燥;热体进凉药不可过,防伤阳;虚体进补药需能化,戒成壅;实体进伐药要知止,忌伤正,否则,皆失“中和“之道。”中和中和“非仅仅指用药平和为中和,更是指用药之偏,恰能纠正病与体之偏,此乃中和之真义亦! 注意事项: 一如果有心慌,心律不齐者蒸附子只用到30克,不宜再加量,如果没有心慌,心律不齐者治疗脑血管疾病,蒸附子还可以逐步加量到80克 二采取重剂分服法,逐步加量法。 三出现大便稀,排泄多为正常。 原因:一是喝的药水总要排出,二是推陈出新,排瘀滞的好现象。 对治方法: 1顺其自然,从临床观察有的会自然停止。 2减量 3加炒车前子怀山药 注意: 心脑之诸疾,年高体衰,元阳渐熄,急时非大剂周全之方难以取效,平时需常服久服,提前预防和巩固。
善师者不让后学,困于己言,善教者不让阅者,死于句下,故而附注,11则大量元阳升降汤的加减实际临床应用,供大家更好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发挥,防止局限。
医案1: 八旬老翁严重头晕,无法下地的验方公布 王某,男,83岁,山西阳泉人,严重头晕,全身感觉在振动,恶心呕吐,一生气时就加重,胃胀,一喝水就想吐,当时找我看病时人半躺在床上,无法下地行走,舌头偏暗紫,右脉细,左脉数。辨证:元阳不足,痰饮上逆,兼有肝气郁结。 真武汤桂枝龙骨牡蛎汤四逆散五苓散并方加减,开方如下:蒸附子30克 姜半夏25克 干姜25克 炙甘草20克 炒白术25克 泽泻36克 桂枝25克 茯苓25克 莪术75克生黄芪180克 生龙骨50克 生牡蛎50克 枳实30克厚朴15克 柴胡30克 党参30克 川芎10克 香附10克 炒白芍15克 生石膏80克 生姜丝100克 大枣12枚去核,水煮服用,连服三副。 药效反馈:其儿媳妇在微信上,原话告知:“周大夫,忘了跟您说,那个我公公喝上您开的那个中药后,现在头不晕了,也能起来走路了。嗯!效果挺好的,谢谢你啊!周大夫!”。 附原方: 医案2: 腔隙性脑梗死的有效验方 此次去菏泽地区郓城县永安医院碰到我治疗过的一个“腔隙性”脑梗死。 当时是赵某之妻打电话说:“有一个患者要感谢你------” 我很奇怪,不记得是哪个患者。见了面,才想起,原来是赵某之妻介绍的患者,只是微信上发了个医院的门诊病历,是“腔隙性”脑梗死。 因为不是本人直诉,只是赵某之妻,又是转发的门诊病历,为了避免误诊,一般是不开方的,但患者在医院治疗半个月,头痛呕吐一直没有缓解,赵某之妻,帮人心切,非要让我开方。我只好勉为其难,反我常治疗脑梗死的方子略为加减,发过去了。此方如下: 生黄芪180克 桂枝50克 炒白芍50克 制附子40克有毒需要先煮1.5小时生龙骨50克 生牡蛎50克 干姜20克 炙甘草30克 生地30克 川芎15克 黄芩15克 柴胡30克 姜半夏25 克 党参30克 炒白术30克 茯苓30克 泽泻36克栀子15克 淡豆豉30克 怀牛膝30克 葛根60克 麻黄15克 细辛15克 白芷15克 生姜丝50---100克 大枣12枚去核 赤小豆100克 核桃仁 100克 一天一副,连服三副。 方中药量非常大,第一顿先喝十分之一的量,身体没有不适,再逐步加大药量。 因为药量大,即使我们公司药价低,一副药也恐怕很贵,所以,我将公司工作人员的微信发过去,估计患者未必能够抓药。此次到菏泽没想到要感谢我的竞然是这个患者。原来这个患者后期从我们公司抓药,吃到四五副,头就不痛,不呕吐了,一连吃了十几副,共花了一千多元。听说我来了菏泽特意前来感谢。 我进一步了解到,患者将我开的方子,一副分三天吃的。我嘱咐:脑梗死病多是本虚标实,将你这个方子打成粗粉,煮来常吃,防止复发,患者连连感谢! 医案3: 脑出血后遗症的验方治疗(微信诊疗记录节选) 患者家属:周师父我是-----的。 脑出血刚出院现在左瘫,左边不听使唤,搀扶左脚无力提不起来拖着地,右边手脚还好,大便4、5天一次。人清醒说话正常,能吃一大碗饭。有时头胀痛,不是很疼!因家庭经济困难要求出院回家! 请周老师救救他。 周:你是如何知道我的?这个病,不好治 饮食,大便说一下。 患者家属:网络上知道的周师擅治各种疑难病症。脑出血刚出院现在左瘫,左边手脚不听使唤,搀扶左脚无力提不起来拖着地,右边手脚基本正常,大便4、5天一次。人清醒说话正常,能吃一大碗饭。有时头胀痛,不是很疼! 求生欲望强烈,他认为会慢慢好起来。 周:吃药怕苦不 患者家属:不怕,命要紧,请求周师赐一方。 周: 二个月后。 患者家属:手脚有知觉了,用拐杖能自理了,走不稳,左脚有浮肿,左边手脚有麻木感。 周:喝了多少副了 患者家属:将近二个多月了。 周:大黄减少一半,生黄芪加到200克 ,再加2两红小豆,继续服用。 医案4: 头晕头痛欲倒的验方
胡母,女,67岁,头晕十几天,一走路就想摔倒,头痛,头顶前额疼痛,舌淡有齿痕,早起,口苦,口干,心烦,烧心,胸闷,心慌,受惊的感觉,左手心肝脉数浮,肾沉,整体脉濡缓有活力,右手肺沉弱,脾肾数。 辨证:元气不足,心肾阳虚,虚阳上浮,痰湿上逆,肝郁膈热。 开方如下: 生黄芪180克 桂枝50克 炒白芍50克 蒸附子40克生龙骨50克 生牡蛎50克 干姜20克 炙甘草30克 生地30克 川芎15克 黄芩15克 柴胡30克 姜半夏25 克 党参30克 炒白术30克 茯苓30克 泽泻36克栀子15克 淡豆豉30克 怀牛膝30克 葛根60克 麻黄15克 细辛15克 白芷15克 生姜丝50---100克 大枣12枚去核 赤小豆100克 一天副,连服三副。 附原方: 医嘱:药量比较大,第一顿先少喝,身体适应,再逐步加量。
药效:三副药后,其子告知,大大缓解,又抓三副药而去。 医案5: 严重外伤后遗症的验方公布 温州,陈某之父,车祸受伤之后,出现以下症状:腰无法下弯,只能够双手扶拐往前挪动,同时还有前列腺炎,而且臀部有一个烂疮,常年流脓。医院说没有办法只能如此,其子为人至孝,不放弃治疗找到我。我说:“你父亲的病太严重了,而且年龄又这么大,治疗非短期可以见效”。其子坚持治疗, 于是为其开方如下:生黄芪180克桂枝50克炒白芍50克干姜30克 炙甘草30克 当归15克 麻黄10克 细辛10克 党参30克炒白术20克茯苓20克 蒸附子30克 肉桂20克 白芷10克生姜丝100克大枣12枚核桃仁100克 一天一副。 以上方加减,患者连服了三个月,烂疮停止流脓,并能够弯腰,走路也较以前灵活。其子与家人十分高兴,并发了感谢短信连同我的照片一起放在自己的微信上面。 附图片和药方: 医案6: 八旬老妪心慌心热,胃痛胃胀,三副见效的验方 2017年2月20日星期一,10点多,一个老太太由她儿子陪着来,刚进科室门就用方言说:“你的药喜管,喜管的-----”。我翻诊疗记录原来患者81岁,前几天来看病有“心慌,心热,胃胀,胃痛,不爱吃饭,苔白脉弦数”,在当地打点滴数天无效,故而前来求诊。 我当时辨证:胃气不降,肝郁膈热,心阳气虚。 开方思路:芪参附补心阳气,四逆散加味舒肝理气,栀子豆豉加味清膈热,略加健胃消食药。(其时真正开方时没有这么麻烦,为了应中医爱好者的要求,才补写的辨证和开方思路。) 方药如下:柴胡20克 炒枳实20克 炒白芍20克(白芍应用时注意胃寒患者一定要用炒的,否则容易导致胃酸。)炙甘草15克 栀子15克 淡豆豉30克 蒸附子30克 生石膏60克 生黄芪60克 党参30克 炒神曲15克 炒鸡内金15克 香附10克 莪术15克 姜半夏15克 炒白术20克 桂枝20克 生姜丝50克大枣12枚去核,一天一副,当时开了三副。 患者和其子告知:吃药后,心慌心热,胃胀胃痛,全部大大见轻,也能吃饭了! 我于是:效不更方,原方不动,又开三副,患者之子高兴拿药而去。 附:原方
医案7: 患者觉得头左侧里面“有水在流动”的怪病治验 温州一70多岁的女患者得了个很奇怪的病,最近一年总觉得自己左侧头里面有水在流动。同时手脚冰冷并伴有头晕,血压常在170/140以上,前两年做过心脏支架手术,但现在还有心慌,气短,胸闷的现象,舌淡苔白。中医一辨证:“阳气不足,水饮为患”,开方药吃了三副,其病“如水在流动”的现象就消失了,而且心慌气短胸闷也减轻,血压也有下降。后来,又找过我两次,专门调理心脏病,皆以下方加减为主。 医案8: 前庭神经功能综合症(前神庭神经炎)三副见效的验方 2017年3月16日星期五,06:39早上发现昨晚,以前的同事大姐,发来信息: 大姐语音:忠海老师,你睡了吗? 打字:前庭功能紊乱综合症有什么中药可以吃? 我于是回复:可以中药治疗,但还需要提供详细症状信息和舌苔照片。 大姐发来图片: 大姐语音:忠海老师,这是我姐姐喔,她比我大两岁。然后呢,他昨天的去脑CD,颅脑里面都拍了没出血哦。然后呢,医生诊断为神经元炎,这样。 我:我还需要提供详细症状。 大姐语音:嗯!是前庭神经元炎。 并发来打字:前庭神经元炎。 大姐语音:然后呢,人很头晕,很晕,恶心,呕吐,人很瘦,然后这样子。 我:现在的症状也需要提供详细。 大姐语音:忠海老师,视频开起来,让你看看,能看出来不。 我:一会儿开个方子给你。 大姐语音:好的,好的,谢谢忠海老师,非常感谢。她说用西药,强的松啊,那些激素的药,那些激素的药我没让她用,人用起来会很胖很胖,很虚。还有呢,这几天大便都不好,都便秘这几天。还有呢,我姐姐她48岁,怎么月经没有来呢? 我:先治疗前庭功能紊乱综合症,月经以后再说。 因为我看了患者的舌苔照片,不是舌红苔黄的实热证,所以便将常用治疗脑血管病的方剂发过去: 生黄芪180克 桂枝50克 炒白芍50克 制附子40克有毒需要先煮1.5小时生龙骨50克 生牡蛎50克 干姜20克 炙甘草30克 生地30克 川芎15克 黄芩15克 柴胡30克 姜半夏25克 党参30克 炒白术30克 茯苓30克 泽泻36克栀子15克 淡豆豉30克 怀牛膝30克 葛根60克 麻黄15克 细辛15克 白芷15克 生姜丝50---100克 大枣12枚去核 赤小豆100克 核桃仁 100克 一天一副,连服三副。 大姐打字:谢谢中海老师 我又发过去煮药事项: 煮药及相关注意事项: 1附子用冷水浸泡四十五分钟,猛火煮开,改成小火,再煮一个半小时。 2别的中药,别忘记放生姜丝和大枣,用3--4斤冷水浸泡四十五分钟。 3然后猛火煮开,然后把煮过一个半小时的附子一起倒入并再次煮开,然后改成小火再煮40分钟,倒出药汁. 4再加开水2---3斤,然后猛火煮开,改成小火再煮30分钟,倒出药汁. 6将两次的药汁合并,放到火上浓缩成1斤。 7汤药最好是早上空腹和晚上临睡觉前各喝一次,效果最好。 8因为药量大,喝第一顿汤药时,可以先少喝,身体适应后再逐步加量。 2017年3月19日星期日,11:46 大姐语音:忠海老师,您好!我姐姐那个吃完了三贴药,那个效果好啊,效果非常好,我再把舌苔发过去。这个明天还要继续再开嗯!她不是月经几个月没来吗,这个药吃下去,月经也来了。 并发来患者舌苔照片。 大姐语音:忠海老师,当天她不是头很晕很晕吗?!那个前—前神经元,吃了西药不但头晕而且还恶心,呕吐,喝了你的药,当天就头不晕了。 我:效不更方,接着服用即可以。 大姐语音:好的,好的,谢谢忠海老师,比那天气色也好多了,那天她气色很黄很黄,现在气色回来了。 忠海老师,那你说还要喝几天啊?要再开三贴吗? 我:可以。 大姐语音:好的,好的,非常感谢忠海老师,非常感恩,非常感谢!
正是: 西医万变应万变 中医不变应万变 千变万变实不变 不变方能应万变 医案9: 头非常乱而昏沉胀,两副见效的验方 孙某,女,48岁,头非常乱而昏沉胀,太阳穴后脑痛,睡不着觉(有三,四天),吃别的老大夫药,吃了四,五副药,晕得很,并在济南住了院。胃怕吃冷的,胃觉得有气上来,头昏之后出现的,两肋难受,舌头觉得不好使,右边脚木,脉沉,舌淡苔白,脑子记不住事,口干一个月。 辨证:阳气不足,不能上升于脑,肝郁克土,胃气不降。 治则:温阳益气,升清于脑,舒肝降胃,化痰镇浊。 方药:生黄芪150克 桂枝30克 炒白芍30克 炒枳实15克 杏仁10克 厚朴15克 麻黄15克 细辛15克 蒸附子30克先煮一个半小时 川芎15克 白芷10克 柴胡20克栀子15克 淡豆豉30克 姜半夏25克 干姜20克 炙甘草15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生姜丝100克 大枣12枚去核,一天一副,三副。 患者因为吃了老中医的药不但不见效,反而晕得更厉害,所以害怕了,我开了三副,她为了谨慎起见,到了药房只抓了两副,想先试试看看。 没想到患者吃了两副药后,头乱,头痛,大大减轻,睡眠大大好转,两肋腹痛基本上没有了。患者高兴异常,又来抓药,并问:“我这个病能不能除根”? 我说:“你这个病属于西医的脑血管疾病,就是人体逐渐衰老,脑供血,供氧不足,吃了药,也只是推迟衰老,减缓症状,需常服补阳益气的中药,以延年养脑。“ 正是:头乱脑昏沉又胀 阳气不升胃不降 美酒何能解真愁 良药何能保不老 生长老死自然律 世上何有不老人 医案10: 严重头晕伴有心慌出虚汗的外地患者,微信求诊记录(原文) 患:你好,我香问你,我这两天躺在床上,只要侧着睡头晕得厉害,而且恶心,同时感觉前额不舒服,老像没睡醒,是什么病不……而且虚汗很多。 我:此乃少阳证合并卫虚营弱证,柴胡30克黄芩10克姜半夏20克党参30克生姜30克大枣掰开12枚炙甘草2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制附子10克(有毒,一定要先蒸1.5小时,再与它药同煮)水煮服用,一天一剂,分3次服用。连服3剂。 当天吃完药后,晚上反馈。 患:心慌好些了,头还是有点晕。 吃完三剂药后反馈。 患: 前天晚上感觉头不晕了的,昨天晚上又开始有点晕,心不慌了,中气足了。 我指导回复: 疾病就是在进进退退中前进,曲线运动,而非直线运动,正常现象,继续服用。完全不后退时,再服几副。 几天后反馈。 患:早好了忘了告诉你,谢谢你 医案11: 车祸后,脑部受伤,医学判为不治之症的中医疗效! 吴某,女,四十多岁,山东荷泽人,四前年出车祸,头部右侧受到严重撞击,冲击波伤及的却是左侧脑部,当时做了开颅手术。生命虽然挽救了回来,可惜人却废掉了,生活无法自理。无法正常与人对话,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葬失,右侧手脚功能葬失。 四年来各大医院治疗,花费甚巨,可是脑部和肢体功能始终无法回复。多家医院的医生说:“病人的目前头部脑神经,脑细胞受损,在医学上是不可逆转的-----“。 四年来其丈夫对其妻一往情深,每天都为其妻的患侧和头部进行按摩,减缓她的肌肉萎缩,并且不断为其妻寻医,终于在2015年10通过为其治疗过的一位医院的院长,找到我。 我一看其病,确实是太严重了,并且距离车祸整整过去了四年。于是便说:“她这个病头部受损太严重,如果车祸半年以内还容易些,如今都四年了,虽然经过我的治疗能够有所恢复,但恢复到什么程度?我真的不好说!“其丈夫说:”哪怕有一点希望,我也要试试,哪怕能够恢复一点点,我也要恢复“! 我见意甚诚,其心甚坚,于是便将治疗脑血管病的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并成一个方子。因为她有大便干燥的现象,又加了生大黄,并告知,大便通了后,就可以减掉。(可惜,不知哪次手机清除时,将原方照片遗失,具体药味和数量,无法提供。) 药效:患者服了四个月中药后语言清晰,思维反应也灵敏了,只可惜,右侧肢体,无法完全恢复到正党状态,但独自能够行走了,对比以前好很多。 同时也发来了视频: 患者吃了四个月中药,实在怕苦,目前好像停药了,其丈夫对患者能够恢复到目前状态,非常满意和高兴,说:“肢体虽然没有完全恢复,但好歹人的神志和思维正常了“对我十分感谢! 介绍其看病的院长知道后,也叹为观止,认为这真是医学上的一个奇迹!因为该院长是西医,从西医学的角度上来说,根本没有办法了。
正是: 谁言夫妻同林鸟 大限来时各自飞 世上即有负心汉 天下也有痴情人 医案12: “腔隙性脑梗死”13副痊愈的验方 前两个月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吃了13副中药,拍了片子,证实已经完全康复。化验单如下: 附以前的医案: 重剂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验方 此次去菏泽地区郓城县永安医院碰到我治疗过的一个“腔隙性”脑梗死。 当时是赵某之妻打电话说:“有一个患者要感谢你------” 我很奇怪,不记得是哪个患者。见了面,才想起,原来是赵某之妻介绍的患者,只是微信上发了个医院的门诊病历,是“腔隙性”脑梗死。 因为不是本人直诉,只是赵某之妻,又是转发的门诊病历,为了避免误诊,一般是不开方的,但患者在医院治疗半个月,头痛呕吐一直没有缓解,赵某之妻,帮人心切,非要让我开方。我只好勉为其难,反我常治疗脑梗死的方子略为加减,发过去了。此方如下: 生黄芪180克 桂枝50克 炒白芍50克 制附子40克有毒需要先煮1.5小时生龙骨50克 生牡蛎50克 干姜20克 炙甘草30克 生地30克 川芎15克 黄芩15克 柴胡30克 姜半夏25 克 党参30克 炒白术30克 茯苓30克 泽泻36克栀子15克 淡豆豉30克 怀牛膝30克 葛根60克 麻黄15克 细辛15克 白芷15克 生姜丝50---100克 大枣12枚去核 赤小豆100克 核桃仁 100克 一天一副,连服三副。 方中药量非常大,第一顿先喝十分之一的量,身体没有不适,再逐步加大药量。 因为药量大,即使我们公司药价低,一副药也恐怕很贵,所以,我将公司工作人员的微信发过去,估计患者未必能够抓药。此次到菏泽没想到要感谢我的竞然是这个患者。原来这个患者后期从我们公司抓药,吃到四五副,头就不痛,不呕吐了,一连吃了十几副,共花了一千多元。听说我来了菏泽特意前来感谢。 我进一步了解到,患者将我开的方子,一副分三天吃的。我嘱咐:脑梗死病多是本虚标实,将你这个方子打成粗粉,煮来常吃,防止复发,患者连连感谢! 附注: 附 子 的 安 全 有 效 炮 制 注:附子有毒,特别是市面上的附子规格有黄附片,清水黑顺片,黑附子,盐附子,黄附片7---8克就可以中毒,生附子毒性更大。故而,经方传承人将附子炮制的方法详述如后。 附子的蒸制流程 (此文来源于孙其新老师,在此经方传承人周忠海向孙其新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并希望有一天能够当面拜谢。) 1附子品种的选择: 目前制附子的商品,主要有盐附子、黑顺片也叫黑附片、黄附片,黑附子,白附片几种。其种清水无硫黑顺片是最佳选择。附图片: 2黑顺片的浸泡: 首先,将清水无硫黑顺片1公斤放在22型压力锅里,放冷水500毫升拌匀,盖上锅盖闷2个半小时。每隔15分钟,即翻动一次或颠簸一下;闷半小时后,用根筷子蘸一滴浸液点在舌尖上,会感到微苦涩;闷1小时(即第二个半小时),尝后舌尖有微麻辣感;闷1个半小时后,会有明显麻辣感;闷2小时后,会有刺舌感,此时黑顺片已基本闷透,只是大个、片厚的还有硬心;闷2个半小时后,尝后会有针扎感,黑顺片已经没有硬心了,即全部泡软,可进行热压处理。 3附子热压操作: 用22型压力锅,放冷水1000毫升(或24型压力锅,放冷水1200毫升),然后放入箅子(水要低于箅子),铺上已闷好的黑顺片,盖上锅盖,加热至排气管冒蒸汽时,扣上限压阀。 当蒸汽稳定由限压阀处排气时,应立即调低火力,保持限压阀间歇排气和发生轻微响声。1个半小时后闭火,稍停片刻,然后打开锅盖,凉透后取出烘半干、再晒干。这样处理的制附子,入煎剂就可以免于久煎了。注意:如果限压阀不是“间歇排气”,而是“持续排气”,说明火急了,容易烧干锅。 要点提示:①为什么附子要加水500毫升,多放水不闷得更快吗?制附子,如同熟地瓜干,是个“慢性子”。它和水多少没关系,如用湿手巾包裹,也可以在同样时间内把它闷透,都得需要2个半小时。问题是水放多了,附子闷透后就会有剩余的浸液,其浸液越多,则有效成分流失的就越多。而1公斤黑顺片,放500毫升水,最后正好被全吸收,说明附子有效成分没有流失,这是炮制的关键。②为什么要闷2个半小时?热压处理的要求,必须把制附子闷软、没有硬心。而个大、片厚的黑顺片,闷2小时还有硬心,所以要闷2个半小时。 4蒸制后的附子保存:将蒸制1个半小时的黑顺片,用刀切成细丝后晒干或晒干后打成玉米粒大小,即可以入药不用久煎,并可以长期保存。 二如何购买中药可以更加节省费用? 答:中国网络上最大的中药材交易网站叫“中药诚实通”,网址:http://www./。注册后,用银联就可以购买所需的相关中药材,大约可以节省30—60%的费用。 三煎中药有九个细节 1.器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锅或不锈钢器皿等,切忌铁、铝等易腐蚀器皿。 2.浸泡如同打豆浆前需要浸泡黄豆一样,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1小时(除用醋、酒泡的药),要20分钟。 3.用水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可适当增加。 4.火候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5.锅盖通常,刚开始煎药时须盖紧锅盖,待水沸时可用两根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气排出。有些中药含有挥发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类药物以及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易发散到空气中,则须盖着盖子熬。 6.操作煎药时要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下、冲服等,中药师都会在抓药时讲明。 7.时间熬药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药效。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一般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熬10—15分钟即可,补益类中药则需煎煮40—60分钟,其余的中药煎煮20—25分钟即可。 8.再热为节约时间,很多人会一次煎制出几天的药量,药液再加热时一般不需要煮沸,只要达到饮用温水的温度即可。通常采用文火,药液刚有沸腾即可,放凉些饮用。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加热中药一般不建议用微波炉。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用微波炉加热中药时,产热的过程可能使药材在分子水平遭到破坏,失去一部分效能。医院煎煮的用塑料袋密封的汤剂,最好将其放到器皿里,再倒入热水加热。 9.存放保存时要放到密闭容器里,置于阴凉处或冰箱冷藏室,前者可存放2天左右,后者一般可存放5天左右。 四如何计算煎药的时间? 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经方传承人:周忠海 患者无疾医者心 不秘所学助有缘 肝胆天地赤血在 我虽爱财更爱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