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开学季,Momself社群里就要开启陪孩子写作业有多痛苦的吐槽模式。还记得去年,有个非常流行的段子,就是说有人因为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心梗住院。这个段子,几乎都快成为陪娃做作业爸妈们的口头禅了。 Q女士就曾经为自己的孩子求助。她来的时候,女儿刚上小学二年级。 她说实在是拿孩子没办法,每天晚上写作业都是一场战役。写作业之前要先喝水,喝完水之后要再上个厕所,磨磨蹭蹭的。学个生字,女儿眼睛直勾勾的,也不知道在看哪,反正不是在看书。Q女士念一遍,女儿复述一遍,再念一遍,再复述一遍,再念一遍,再复述一遍。记住了么?记住了。真的记住了?真的记住了。一默写,又忘了。 「她就是机械式地回应,根本不往心里去!」Q女士的心在滴血。 我的咨询费,现在也不便宜了。就这样,她还是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只是单纯地抱怨。要不是我打断她,看上去还可以再抱怨个五次八次的,说不够。
Q女士愣了一下。 我解释一下,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 ◈ ◈ 这个问题乍一听,有点抬杠的意思,好像是反问:「你的要求是不是不太合理?」其实不是。这只是一个纯粹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主语,孩子本人。你想让孩子学习,那是你。孩子自己怎么想?孩子参与一件事,总是有他自己的理由。 「因为学习很重要啊,这理由还不够么?」十个家长里,有五个这么说。 这就是误解的根源。它把自己的需求,跟别人的需求混为一谈。你记得开会的时候,老板在台上夸夸其谈的样子吗?「要热爱你的本职工作,它是第一位的……」你在台下打着哈欠,心想:这跟我有什么关系?——你的孩子,就是这么想的。 学习为什么重要?因为不好好学习,就会考不上好中学,以后上不了985和211,不能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毕业后的起点没有别人高,一步慢,步步慢,最终沦为社会底层……这一长串逻辑链条,孩子在意吗?他们跟大人一样看重这一切吗? 我不是在否定焦虑,我自己也有焦虑。焦虑是这个时代突出的主题。 竞争的时代,造富的时代,技术奇点的时代,所有人都看不清未来的时代……这份焦虑不完全是坏事,至少有它存在的道理,对此我理解并且欣赏。 我想说的是,这份焦虑仅仅是大人的焦虑。按照「谁焦虑,谁解决」的原则,大人为了自己的焦虑,会气得暴跳如雷,生病住院,这些烦恼都是自作自受的事。——很辛苦,但这跟孩子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下一次当你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心想「学习这么重要,他怎么就是不学」的时候。停下来,想一想这句话的完整版:「我认为学习重要」,它推出的结论是「我会为了他的学习焦头烂额」。这话没毛病,但它完全停留在大人的世界里。 ◈ ◈ ◈ 我们看一看孩子是怎么想的。 Momself之前做过一个采访(点击观看),了解孩子本人的态度,他们怎么看父母对学习的焦虑?其中有一个小朋友叫跳跳,是这么说的:
你看,孩子很清楚:父母害怕学习不好。但那是大人的害怕,跟我没关系。 所以教育学家告诉我们,要培养兴趣。话虽然空泛,总算是在从孩子身上说事了。 想一想,如果一个孩子发自内心觉得:「学习很好玩」,把学习当成游戏,没别的嗜好,就是特喜欢做题,做着做着就成了学霸……是不是很美好? 所以有人在贩卖一种观点:学习是天然的,自发的,每个孩子天生都应该有对学习的兴趣。只是因为大人的压制,孩子的兴趣才会被扼杀。言下之意,如果大人什么都不做(或者做一些有技巧的激励),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从ABC和123里获得跟《小猪佩奇》一样的快乐。 醒醒吧,你觉得这样现实吗? 不是说没有这样的例子,但这样的好事可遇而不可求。一百个孩子里,是会有一个两个孩子有这种天赋。老师也的确在想办法,在学习中尽量加一点趣味的元素。但如果你想一想自己小时候对作业的感觉,你最好对这件事的期待不要太高…… 来,回到正常人的世界吧:学习不好玩,甚至可以说很枯燥。在这个前提下,你替孩子想一想: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比学习更好玩的事,他们为什么要学习? 当你开始这样思考的时候,你就离解决这个问题不远了。 ◈ ◈ ◈ 一些父母会给孩子讲道理。他们试图让孩子理解自己作为成年人的焦虑。生活中是有其它许多诱惑,但你必须克制一下,是因为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如果孩子接受了这种焦虑,尽管觉得辛苦,甚至于勉强,他们会自觉要求自己坚持下去。 不要鄙视思想教育,有时候它是管用的。一个不喜欢学习的孩子,通过这种教育,一旦意识到了某种紧迫性,他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脱胎换骨,学习突飞猛进。但这种情况有一个前提:孩子在当前的生活中,的确感受到了危机或不幸。 贫寒家庭是一种情形,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二十岁就要出嫁,给家里换几万块钱的彩礼。这时候她会发现,学习是最方便的路径,打开阶层跃迁的通道。另一种情况则是家庭的关系紧张,父母永远在争吵,冷战,相互背叛,家里充斥着情感的忽视或虐待,孩子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我必须好好学习,这样考上大学就可以离开了。 「那么,你的孩子体验到了哪一种危机?」我问Q女士。 Q女士,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吃穿不愁,工作有价值感,婚姻关系融洽。全家只有一个女儿,姥爷姥姥,爸爸妈妈,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 她愣了一会儿,扶住额头:「忽然觉得,我好像是在炫耀家庭太幸福。」 「所以她没有理由重视学习。」 「好吧,她没有理由重视学习,」Q女士承认,「可能我的这个需求有一点太高了。我现在的期待是,就算她不爱学习,至少回家快一点把作业写完吧。」 要解决这个期待,还是一样的问题。 「从孩子的角度,写作业的理由是什么呢?」我问。 ◈ ◈ ◈ 我一直在说,分清是谁的需求,是一个最基础,也最复杂的操作。 哪怕写作业这种小事,也包含了需求的混淆。如果我们问孩子:「你写作业的理由是什么?」我不知道有多少家庭的孩子,会给出Q女士的女儿一样的回答: 「因为妈妈催我写。」 这个答案,仔细想一想很惊人——孩子需要父母的焦虑! 如果是这种情况,做父母的人很难放轻松。因为正是他们的焦虑,构成了维持孩子行动的主要支柱。反过来说,孩子被催着不情不愿地学习,这事又让父母进一步焦虑。所以是一个被相互维持的循环,你想一想两根柱子,相互支撑的模样。 孩子的不情不愿,催一声动一下,这是被维持的。恰恰是被父母的催促所维持。 Q女士问,如何打破这样的循环。我让她想象一下,如果其中一根柱子倒塌会怎么样?如果父母放下了焦虑呢?她想来想去,想象不出。 我说:「如果你们从世界上消失了一段时间呢?如果你们只能从天上看着女儿写作业,她会怎么样?」 「她会磨蹭到半夜十二点吧。」Q女士说。 「她磨蹭的时候,会做什么呢?」 「哦,她可以做一切事:喝水,上厕所,再喝水,再上厕所,照镜子,玩指甲,削铅笔,在本子上画画,再用橡皮擦擦掉,再把擦掉的泥搓成小球球……」 「可是,」我提醒她,「没有人管她了,她有一整个晚上的时间,想做什么都可以,她一定要逼着自己在书桌前做这些事吗?这是她最喜欢的活动吗?」 Q女士恍然大悟:「对啊,她根本不会做作业!她会找朋友玩。」 「所以她喜欢跟朋友玩。」 「她喜欢跟朋友玩。」 「你再想一遍这个问题,她喜欢跟朋友玩,」我说,「她写作业的理由是什么?」 Q女士的眼睛亮了起来。 ◈ ◈ ◈ 下一次咨询,Q女士告诉我,她尝试了一个新方法,让女儿跟好朋友一起写作业。固定两个小时的时间,写完就可以开始玩。早一刻做完,就早一刻开始。 「她喜欢跟朋友玩,我就让她写完作业可以跟朋友玩。」 我替她开心,她终于明白问题的关键在哪里了。 「效果怎么样?」我问。 「不怎么样,」Q女士苦笑,「她纯粹是应付。飞快地写完交差,全是错儿。」 「飞快地写完?」我问她,「有多快?」 「快得不得了,有一天连半个小时都不到!」 「所以你达到目标了。」 「有吗?目标是什么来着?」 「上一次你说,你希望她每天快一点把作业写完。」 Q女士重重地叹了口气:「哦,那倒是。但光写得快也不行啊,她还是不爱学习,一心想着写完就去玩,」她冲我笑了笑,「我的焦虑,一时半会去不掉。」 那两根柱子,还在相互支撑着。 不过她已经知道了,那焦虑属于她自己。 好了,知道了问题的症结还不够? 那就来看 Momself 2018的重磅新课《做「最没用」的父母:用「没办法」扫除孩子坏习惯吧》~ 学习过程中的依赖、拖延、半途而废等 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解决方法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