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享者 | 行走在人生的刀刃上,有一种生活态度叫做“上善若水”

 仰天长笑123 2018-09-15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 如水人生,随缘而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人无常在,心无常宽,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这句话的含义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这句话,既弘扬水的精神,也道出了一种处世哲学: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

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为什么要用水来表示人生哲理呢?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

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播放GIF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 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 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 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 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 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 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

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


做人像水。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古人有一副对联:“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做事像山。山因形走势,因势走形,一切皆因之挺拔、高峻。


山,从千峰峥嵘、万壑竞秀、云海飞瀑、蜿蜒起伏中展示大气磅礴;山,从云蒸霞蔚、烟雾缭绕或澄澈清净中透出阔远幽、空灵清秀。所以做事,就要像山一样,要有山的胸怀,山的风骨,山的品格,山的内涵和山的原则。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人一旦能够做到虚怀若谷,便能够汇集百河而成为汪洋;人如能做到无欲无争,便能如峭壁一般,屹立云霄。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是老子对“水德”进一步展开了,而且把它与“人德”相比较了。

居善地
▲▲▲

“水往低处流”,但人是要“人往高处走”的。如果在人际交往中,大家都要往“高处”走,那就势必要“争”,如果有人能注意放低身段,自居卑下,保持谦和的心态,那么就是“不争”。

“不争”就是“上善”的行为之一。而“上善”是最符合“道”的,所以最终是占大便宜的。所谓“吃亏是福,得便宜处失便宜”、“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心善渊
▲▲▲

水的本质的清明宁静的,从来不受任何外来物的影响。我们做人,能象那样始终不被环境所迷惑吗?始终保持住清明宁静的本心吗?能不改变天然的本性和善良的初衷吗?

与善仁
▲▲▲

水对任何物体都是很“仁爱”的,瓦砾和宝玉都可以跟着它一起去旅行,它绝对不会厚此薄彼。参天的大树和卑微的小草它都愿意去滋润,既不趋炎附势,也不故作清高。

言善信
▲▲▲

水的声音是天地间最美妙的声音,也是最变化莫测的声音,但是每种声音都符合它的身份。它可以是春雨式的“润物细无声”,可以是小溪的“潺潺”,可以是河流的“哗哗”,可以是大海的呼啸,听其声可知其形,这就是“信”。内外一致,表里如一,既不虚张声势,也不矫情伪饰。

政善治
▲▲▲

水完全根据“道”的原则和具体地理环境来决定它要走的路,无论东西南北,无论直行蜿蜒,它都依据地势而为,绝对没有什么主观上想要去的地方。它只有一个大方向,奔向低洼,不考虑气派和面子的问题,宽可以数十里,窄可以几米,可以在地上走,也可以在地下走,甚至不考虑最终是奔向大海还是奔向沙漠,绝不会自动自发地去趋吉避凶。水执行的是真正的“无为之治”。

事善能
▲▲▲

水的功能是最多的。

它可以滋润,可以溶解,可以清洗、可以冲刷。可以是一滴救命的“甘露”,也可以“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它不会去计较是不是主角,有多少收益,吸引多少眼球,人气指数有多高,能不能评个院士博导教授之类的,它只是默默地勤奋地敬业地工作。但是,哪里可以完全离开水呢?可以说这世间的绝大多数工作如果没有水的参与,根本是不可能办成的。

动善时
▲▲▲

水又是最善于等待时机来发动的。

春天万物复苏、萌生,需要一定的水,它就来了;夏天万物生长壮大,需要大量的水,夏季的雨水也四季最多的;秋天万物气息收敛,生机转入种子,相应降水就开始少;冬天万物闭藏,生机封固于内,就基本上不怎么降水,即使降水也不流动(雪),留待来春地气回暖、万物复苏时再用。

“夫唯不争,故无尤。”因为“不争”,所以“无尤”。“不争”就是“为无为”,依据“道”来“为无为”需要“争”吗?“争”,现代社会所最提倡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究竟有多少合理性?“

说到头,又是“争”的什么呢?

要理解什么叫“无为而无不为”,什么叫“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看看水吧。

只有像水这样去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爱情、对待事业、对待家庭、对待师长、对待同事、对待朋友、对待家人、对待人生的所要面对的一切,才能既没有来自内心的忧虑和忧郁,也没有来自外界的忧患和忧难,这才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版权说明:以上内容系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