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着板车运公粮

 刘沟村图书馆 2018-09-15

大队的东北角有个粮库,两座坚固的粮仓可容纳两百多吨的稻谷,差不多是全公社送交的征购粮。夏收夏种结束之后,秋天农闲下来之际,一年一度运送粮仓里的稻谷也开始了。虽然粮库也建在河道旁,可是水路运输基本上不通。

稻谷要运送到区粮管所下属的飞云江边碾米厂,碾米厂将稻谷加工后出售给有粮票的居民户。大队离区上碾米厂有四公里多路程,不知是那时候没有货车,还是为了照顾当地的“社员”,粮站那几年都会组织板车队运输稻谷到区粮管所的碾米厂。

虽然半天运送几趟稻谷只能赚上几块苦力钱,但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享受这差事的。大队有严格规定,只有干部、民兵、退伍军人、党员身份的特殊社员,才有资格从事这个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那时社员们的“副业”收入几乎为零。

因为父亲是大队里的党员、干部,所以家里也有如此待遇的殊荣。板车是运粮的必备工具,而一根轴、两个轮子的板车轮当时也是凭计划票供应的。终于弄到计划票买下板车轮,马上购置特别硬的木头请木工师傅做板车架子。这样一来,也就有条件加入运粮的板车队伍。

一般都是哥哥在前面拉板车,母亲在后面推,有时候是母亲和我一起推,我单独推很少。年少的我好像特别不喜欢走远路,四公里的路程差不多要走上一个来小时,顺顺利利的话来回就是两个来小时,而且还要用力推着板车上两个坡和走坑坑洼洼的公路。虽然都是极不情愿答应,可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只好硬着头皮跟去减轻哥哥和母亲辛苦的负担。

粮库里叫了大队上的妇女装稻谷入麻袋。妇女们一字排开,头上全部盖着毛巾,拨谷的张麻袋的缝口的抬麻袋的各司其职、动作麻利,粮仓里弥漫着一股股扬起的粉尘和特殊的味道,她们也都是精壮的劳力,赚几个钱也不容易。

一辆板车进入粮仓可以装上五麻袋稻谷,大约有一千多斤。两只麻袋平躺在板车架内,三只麻袋垒在上面。麻袋装上板车,自然也是哥哥为主角。要将一只两百来斤的麻袋抬上板车也颇费力气,更重要的是确定好重心,用绳子固定稳妥,板车好拉起来轻松自在,经受得住一路上的不断颠簸。否则,费心费力不说,一路的折腾、停顿更不好受。

拿了稻谷出库的单子,从粮库纸平的水泥地出来便要接受考验,有一个高高的石头筑的陡峭下坡路,后面是不用推的,但那重荷板车急遽下降的势能产生的冲击力,需要前面拉板车人智慧地控制和掌舵,既要防止板车失控冲出路面,又要充分利用这势能好好地转变为动能。有时,人都被车把高高地凌空抬起,为增加摩擦力不得不用板车尾着地拖着,每次下来都为哥哥捏一把汗,幸好都有惊无险。

接下来的四公里公路并不平坦,都是高低不平的石头路。哥哥在前面使劲拉的时候,都在尽量选相对平整路面通过,以减轻板车的阻力和颠簸。这时候,运行中的板车都会发出“吱吱呀呀”清脆动听的响声,还有偶尔“蹦”的一声轮胎碾压过弹起的石子,根本无心欣赏秋日下路两旁一片片绿莹莹的稻田。一路上,经常可见板车由于车架、轮胎经受不住五麻袋粮食的压力趴在那里动弹不得。

路上,还要经过两座高高隆起的水泥桥,这意味着还需要两次实实在在死命的冲刺。上桥之前,要远远地开始给板车加速来增大惯性,以便准备省力地顺势上坡。即使如此这般,上坡还是往往遭遇艰难,需要花费全身吃奶的力气两脚尖抵公路上的石头,两只手顶着车架和麻袋向上拱,板车才左右摇晃着一点一点地挣扎着上桥,不然的话就有停不住、后退的危险,难怪板车队里每辆板车都必需有两人以上组合。幸好两座桥之间,还有不少距离的间隔。

历经千辛万苦,最后终于可以走上一小段轻快的粮库水泥坦,基本上是不用再推车了,我知道区上粮管所的碾米厂到达了。卸下麻袋,取了回单,可以推着空板车返程了。返回的路再怎么难走,也不如来时运载粮食的吃力。这抢手的板车搬运工,半天也只能运送上两三趟,一年中也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次。

如今,粮库里的稻谷早就再也不用板车运送了,拼死拼活地拉推着板车运公粮早已经成为历史陈迹,这时代产生的行当仅仅留在一些人的记忆深处,却也让有的亲身经历者刻骨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