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例

 Mrzhuzg64aj8zp 2018-09-15

作者: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超声科

王赛男 徐翠丽 孟春红

本病是婴儿时期原因不明的胃幽门肌层肥厚造成的胃幽门不全性梗阻的外科疾病。是婴儿器质性呕吐最常见原因之一。


病因病理:
本病病因众说不一,多数人认为是幽门肌间神经丛减少及神经节细胞发育不正常或退行性变形成,也有认为与遗传有关。病理主要是幽门环肌肥厚增大,幽门增大呈纺锤状(或橄榄形)。幽门管变窄并增长,胃腔逐渐变大;胃蠕动增强导致幽门管部分被推注十二指肠球部,使十二指肠粘膜反折,恰似“子宫颈样”改变。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出生后1—3周开始进行性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不含胆汁。多数患儿右上腹可触及橄榄大小、稍活动、似软骨硬度的肿物。
声像图表现:
1、胃窦幽门部胃壁呈弥漫性对称性环状增厚,以肌层低回声为主,分布均匀。其横断面似“靶环征”。周缘为均质的低回声环,中央为强回声区;纵断面呈“梭形”或“宫颈征”。

2、增厚胃壁肌层厚度大于4mm,长度大于20mm。


3、幽门管腔明显变窄,呈狭长的强回声带,胃内容物通过受阻,胃体腔可扩张,内可见较多的潴留物回声。胃蠕动增强,并可见逆蠕动。十二直肠球部不易显示。

根据上述特征性声像图表现,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不需要服造影剂就能清晰显示。

本病具有特殊的解剖特征,超声能对本病做出准确诊断,其符合率达100%。超声能直接地显示胃幽门管肌层肥厚和幽门管狭窄的程度,了解幽门梗阻的情况,同时又简便,安全及无创伤。因此,可取代放射线检查而成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男性患儿,3个月,哺乳后轻度呕吐,近来呕吐加重,偶尔呈喷射状。急诊超声观察如下:幽门肌增厚约5mm,幽门管粘膜增厚,幽门管长度23mm,前后径17mm。超声明确诊断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




本文参考湖州第一人民医院陆文明教授编著的临床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学,笔者获取陆教授同意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