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会讲故事的管理者
林卫民
林卫民:特级教师,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北外附校(北京)校长,北外温州瑞安附校校长。
很多人认为尽早地教给孩子理性的系统知识,是“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具体行动,从而忘却了故事对于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孩子的大脑内部有一套“故事语法”,知识是在浪漫的故事情境中展开的,而不只是严谨的、抽象的逻辑命题,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孩童。
故事吸引孩子的地方在于情感化的情境,而对于教育者来说,故事的教育魅力在于,如何让孩子捕捉故事情境中的情感元素。“捕捉故事中的情感”是重要的认知行为,能够对信息、知识、情境进行整合,故事的影响力不只是表观上的情节,更有隐藏在各个地方的核心结构和内在的情感体系、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孩子们总是倾向于以讲故事的形式来看待和解释身边的世界,借助于故事,教师可以培养孩子善良的共情力、富有逻辑的判断力,可见,故事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让人生存下去的不是食物,而是故事。”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很多孩子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逻辑,但是却能很好地理解故事;很多孩子难以记住孤立的某个重要人物,却能顺利地记住故事中的那个主角;很多孩子无法理解某个概念或定义,却能通过一件事置于另一个故事情境中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当学校无力去建造豪华的实验室、没有经费去购置奢靡的设备时,故事在教育中所体现的作用更显得有重要的价值,通过故事可以将各种事件描述得极具情感吸引力,“人类社会可以没有汽车,但不能没有故事”,教育也是如此,相对于只有豪华、奢靡的设备设施而没有故事的教育,教育中的故事更是不可或缺。
学校领导不要只做会讲故事的人,更要做会讲故事的管理者。明智的教育行政官员应当清楚,校长向你汇报时,PPT中所陈述的故事常常包含了一定的欺骗性,你所看到学校陈列室中展示的学生作品其实只像是礼服上的装饰,你只有随意地从孩子直接向你表达的故事中,才会找到真实的关于学校教育的信息。校长作为一位学校中“会讲故事的管理者”,时刻要去建立各种“故事会”:要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还要让学生学会编故事、讲故事,利用图片、数码设备等,将故事编得更加精彩和深刻,讲得更加生动,听得更加入迷;要让教师通过讲故事去研究教育教学,开展叙事研究,用贴切的故事去解释抽象的教育学分析,这样,会更加有利于理解教育教学原理,并改进自己的实践。
总是寂静的学校场景会让人感到恐惧,学校更应当有很多合理的声音:每天早晨,学生大声朗读;每周举行讲故事活动,每月举行故事节;班班有歌声、乐队的演奏、微电影展播、学生社团不时举行的露演;操场上时时会传来喧哗和呐喊……那是多么美好的富有生气的学校景象。可是,当你步入一所容纳了几千名学生却毫无声音的校园时,除了宁静,可能还有对你视而不见的过往的师生,连声音都难觅,何处去寻找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教育激情呢?
把教育做好、做正确,我们需要更多的关于故事的研究,需要有更多的好故事! (林卫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