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大班)诗作业兼期末考核点评 点评老师:芦荻 这期作业题目:【七律】夏虫属于咏物的格律诗。之前,一苇老师已就其本题创作作了导向性的说明。 有人说这个题目好,老师没有挖坑,属于星光大道,只要你写了夏天的虫子或与夏虫语冰寓意相关,就不算跑题。 但是,在不跑题的前提之下,如何能把这个题目写得好,写得精彩,就并不是像走星光大道那样平坦而轻松了。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怎么样在创作“夏虫”的过程当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人生态度、生活哲理以及美好愿望等等,或者说主题的深化与升华,应当视为衡量此次作业创作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玉镯 伏天热气恰蒸笼,竟惹玄蝉鸣树丛。 常喜炎炎曛夏火,怯悲瑟瑟暮秋风。 语冰不晓言何意,踏雪难和物类融。 短暂时光成短视,焉能放眼邈苍穹? 芦荻点评: 暑热开篇,旋引蝉鸣,首句紧扣“夏虫”主题。“伏天热气”句落俗,非诗家语。“竟惹”稍显做作。 颔联承接自然顺畅。但略显直白。“曛”“暮”两字待酌。 颈联转入“语冰”略觉突兀,“踏雪”刻意。且与夏虫相隔甚远,似有强行对仗之嫌。“言何意”与“物类融”相对欠工。 尾联转入议论,对“语冰”之意加以诠释。但寄意尚浅。“放眼藐苍穹”对夏虫而言疑为夸大其辞。 本篇“玄蝉”入律,扣题尚紧。谋篇有致,结构合理。但跳转缺乏圆融,俗语随见。语冰意念虽出,但夏虫物态描摹笼统,没有就其独有特征进行发散升华。在感性认知与语言技巧两方面有待加强。
亮亮 款款清风暑未消,推窗倚户听虫谣。 东庭靡靡飞商曲,西苑嘤嘤起夏韶。 纵是此时欢乐好,谁知何日乐声寥。 莫于夏夜思秋事,秋日风生叶自飘。 芦荻点评: “清风”,亦带清凉之意,与“暑未消”有悖。“虫谣”二字犹佳,由听觉扣住主题。清新流畅且富有生机。 颔联虽对仗工整,但上下联意象失之错落,合掌之嫌。此乃诗家大忌。 颈联欠工且略显随意,但转折尚好。 尾联由时序自然生发,景语作结,稍存寄意,但境界狭窄,强弩之末,无法振起全篇。 总体层次清晰,扣题犹紧,自然顺畅。惟主题深化乏力,叙意空泛,蕴含尚浅。在动笔之前,立意的过程可否多作停留。 买只牛儿学种田 林深露浅遇鸣蝉,薄翼带云惊翠烟。 不计何时沉故土,只教今日付丝弦。 秋霜尽染皆平素,夏曲将终已淡然。 待到来年雷雨骤,新声又发老枝前。 芦荻点评: 首句“遇”“惊”两动词运用略显生硬,待酌。“带云惊翠烟”过于夸张,失之熨贴。 颔联工稳,寓意全出。使蝉与人之间,在价值取向、生活态度上实现完美统一。丰富了内涵,深化了主题。好句,赞一个! 转句意像基本停留于颔联,未能跳开,失去了多维度丰富全篇的绝好机会,错过精彩。 尾句对夏虫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作结,不错! 但是,蝉死不能复生。倏忽又一年,此蝉非彼蝉。在这里,似乎读到了鲁迅笔下阿Q“精神胜利法”的意味。 整体结构工稳,思维缜密。可读性强,淡然与豁达的思想贯穿始终,实现了“夏虫”与“人”在精神层面的自然过度。不错的一篇,赞一个!
花未 巷道深深阡陌旁,朝嘶宿唱漫思量。 古人犹讽冰难语,尘事曾耽禾亦香。 风露酣时沉大梦,天真乐处匿苍黄。 数旬一世逍遥过,谁赋春秋计短长。 芦荻点评: 首句行进缓慢,费墨。“思量”来的过早,前无铺垫,略显突兀。 颔联“古人”承起有欠圆融。然“冰难语”、“禾亦香”,沧桑之境渐出。本联虽由夏虫生发,但言外之意愈明。此乃咏物之根本所在。 颈联虚处荡开,进一步描摹夏虫之生存状态,同时为结句的发力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尾联跳转,以议论收束全篇,警醒并留有余韵。不错! 本篇结构工稳,境界开阔,以能屈能伸,洒脱练达之态度,描绘了夏虫的另一道风景。赞一个! 浪漫花园 夜幕低垂思万重,幽幽窗外响鸣蛩。 曲高和寡声声切,山远丝长缕缕浓。 拟作知音吹落寂,吟为故友送飞淙。 拥衾无寐更初定,明日应还睡眼忪。 芦荻点评: 起句工稳,听觉切入,但“蛩”属于秋虫系列,似与夏有隔。 颔联寓意渐明, 由蛩鸣转入思念。“曲高和寡”系汉语成语,读来顿减风韵。 “丝”字空泛,未明具体所指。与“思”谐音确为可用,只是缺少实体支撑。 颈联欠工。“寂”为形容词,“淙”为象声词。且“落寂”与“飞淙”断非同类,前者限于精神层面,而后者限于物质层面。另“吹”字无着。 结句赢弱,无端再废一联。 本篇物像选取似有偏差,时序的表达不够准确。通过“蛩鸣”引入思念,寓意已出但言辞乏力。七律基本功有待加强。
——听蝉有感 皓月 白发轩前独自哀,声声蝉噪透窗来。 从来高处垂金翼,焉识底层埋玉梅。 整日空中频变调,谁人地上漫徘徊。 持竿也拟倚长树,西陆应教接浅埃。 芦荻点评: “白发”未解。或借用骆宾王诗意?蝉音入题。开篇尚稳。 颔联略感寄意,但言辞没有给力。金翼”有凭,玉梅”无据。或为对句拉郎而来,此疑点之一。 转联跳空高开。“变调”与“徘徊”,对仗未工。且蝉的变调与人的徘徊之间各行己事,看不出有什么内在关联。或另有寄托?此疑点之二。 尾联“西陆”应指秋天,秋天来了,鸣蝉化为尘埃尚不难理解,但“持竿”何意?这是要将蝉抓捕归案的节奏吗?此疑点之三。 整体主题切入尚好。悲情之主线托物有寄。层次亦比较清晰。惟其承转缺乏圆融,且遣词联句表述不清,逻辑混乱,读来层层迷雾,品之有煞风景。望在基本功方面多加锤炼。 一瓢 蛹居霜土过三春,日暖开萌露本真。 切切蝉鸣喧碧落,幽幽萤火逐星辰。 霓虹尽障微光意,钢混难栖薄力身。 望里繁华皆不属,夏花谢处共嚣尘。 芦荻点评: 起句工稳,时序开篇直入主题。不错! 颔联承起,意象表述不失美感。惟“蝉鸣”与“萤火”欠工,请自查。 颈联转折不错,描摹夏虫的生存状态,寄意遂出。 惟遣词方面,“霓虹”尚可,钢混”不宜。此乃现代建筑用语,与诗家之言相悖。读来落俗,听来怪诞,雅韵尽失。当弃之为上。 另韵脚“辰”、“尘”同韵,俗称“重韵”,属于律韵十三忌之一。虽然古人也有先例,但终觉不爽。亦应避之。 结句唯美,振起全篇。于飞花凋谢之处顿生余韵。 本篇构架工稳,布局合理。叙意自然流畅,发散升华犹见功底。不错的一篇,赞一个!
幽幽清香 天热寻机暗潜藏,不堪栖息也偷香。 独飞曲径旧林处,共醉高门新庙堂。 吮血颊边余最狠,哼歌耳畔自轻狂。 浮生莫问炎凉事,贱命称雄饱腹肠。 芦荻点评: 首句扣题,暗合蚊子特征。“天热”过于平白,待酌。 颔联虽工,但意象无错落,层次无递进,有合掌之嫌。 颈联跳转,以人的角度写蚊子。与上联一样,同样是意象重合。 对于初学来说,可能是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由于集中精力追求对仗,在思维方式上面没有跳开,从而忽略了上下联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外延的拓展,造成了资源浪费的结果。七律一共五十六个字,可谓字字珠玑,一定要精雕细琢,用好每一个字。 “最狠”“哼歌”太过浅白,与上面的“天热”一样,皆非诗家之语。像这种口语化的词汇,以后就不要用了。 尾联崩溃。从上述的“偷香”“吮血”“最狠”“轻狂”来看,是把蚊子当成人的对立面来阐述的。而“浮生”“炎凉”云云则应该是蚊子对外部事物的自身感受。这就造成了思维模式的混乱和主旨阐述的偏差。换句话说违背了创作的初衷。这属于立意的问题,也是诗词创作最重要的问题。 这首蚊虫起笔,切题无误。但立意朦胧,主旨游移。导致尾联脱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皆有很大上升空间。可能是初学者,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