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为民:语文教师的“智”与“愚”

 河南奇兵 2018-09-15

“智”是会意兼形声字,从知从日,知亦声。“知”者,“说的准”、“一语中的”也;“日”指“日子”、“每天”。“知”与“日”合起来表示“每天都能一语中的”。“智”的基本义是聪明,考虑问题周到、严密,有远见。如:智慧,才智,智谋,机智,理智,明智等。“愚”也是会意兼形声字,从心,从禺(yù),禺亦声。心指心智、性格。禺,猴属,兽之愚者;一说“禺”为“(山)角落”,引申指“(道路)不通达”。“心”和“禺”合起来表示“性格孤僻,喜欢钻牛角尖”、“不谙人情世事”。基本义为愚蠢,愚昧,也指性格孤僻,不谙熟人情世事。如愚笨,愚蠢,愚鲁,愚昧,愚顽,愚妄等。可见“智”与“愚”的褒贬是自明的,人以群分,很多人喜欢给人归类,或智者或愚者,语文教师当然也有智愚之别,但有时智者未必就好,愚者也未必就不好,有时愚者恰恰是大智者,智者恰恰有时愚不可及,智者会因“智”而自毁,愚者会因“愚”而得益。

语文教学应该是“知而获智”的过程,语文教学也应该是“以智启智”的过程,追求语文的教学智慧就从智慧的教学开始。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智者,做一个“智者”是语文教师的重要师德体现,亚里士多德曾说,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在传统文化中,“智”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就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被视为“三达德”、“四德”及“五常”之一。“智”是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的有机统一体。孔子曾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孟子则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并从行为的节制和形式的修饰、道德的认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义上确立了礼与智在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仁义礼智四位一体,相依互补,构建为人道的全部蕴涵。汉代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确立,“智”位列其中。佛教文化中“智”是核心概念,指人们普遍具有的辨认事物、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或认识。语文教学是创造的事业,语文教学需要有幻想与理想,而与智慧结合的幻想是艺术之母和奇迹之源。语文教师的“智”首先要体现于教学中,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将精力、自尊和愿望凝聚起来去认识真理、认识世界,去交流情感、激活思维。智慧是智者财富,语文教师的“智”是创造理想教育的重要财富,语文教师要善于把准教学时机,创设教育机智,让课堂情智共生,从整体上表现理性思考的深度和教育理想追求的高度,如一个智慧的纠错,一次智慧的故错,一种智慧的舍弃等都必须是精心的,周到、严密、有远见的。谚语说,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语文教师要善于燃烧起自己的智慧火把,点亮学生的智慧心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一定很多,但没有困难就没有智慧,哪里有智慧,哪里就有道路,挫折可以增长经验,经验能够丰富智慧。只要敢于面对,用心思考,勤于实践,都有可能顺利解决一个个难题,增长才智。如果语文教师在教研中敞开心扉,思想与思想不断碰撞,则智慧的火花就会不断迸发。对语文教师来说,也要防止“智”过而害己的情形,有时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人说聪明智慧然而缺少果断,这就只能是婆婆妈妈。成语中有智子疑邻的故事,说的就是智慧者的过敏性反应,语文教师在为人处事中也容易成为这样的智者,有时语文教师自认为是智者,但恰恰成了“智叟”,思想保守,缺少深思熟虑、深谋远虑。常言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借别人智慧,使自己不受蒙蔽。语文教师的“智”需要在知人中体现出来,也要在自知中展示出来。只有在教学中能因材施教,在生活中能进退有方、取舍有致的语文教师才是真正的智者。语文教学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需集中你所有智慧,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为明天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培根说如果仅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慧的人多半结局是不幸的,只有好好生活,用心去开启智慧,珍惜智慧,并赢得你的事业,才能称之为享有智慧,充满智慧的人生才是诗意的人生。

“愚”有傻,笨之意如愚昧;也有欺骗之意,如愚弄。愚昧应是无知的儿子,愚弄人者但往往为人所愚弄。说到某某语文教师“愚”肯定没有人愿意担纲。其实“愚”还有第三层意思,即谦辞,用于自称,如愚见。对语文教师来说,表谦意的“愚”也是不可或缺的,语文教师如果以“愚”自称,反而能体现其良好的人文素养,谦谦君子的襟怀。许慎《说文》:“愚,戆也。”人具有愚鲠之性,即敦厚鲠直的人格,确实令人仰慕。况且有大智慧的人,往往都不卖弄聪明,表面上好像很愚笨,即所谓大智若愚,语文教师如果都能真正表现出“若愚”的一面来,其具有的内在功力就令人敬佩不已了。莎士比亚曾说,与其做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聪明的愚人。语文教师应该做聪明的愚人 ,语文教师要做守望者,要做执着者,只要心存语文教学的伟大理想,就会感到充实,就会感到有奔头,也许在你不期然时让你有意外的惊喜,收获事业的奇迹。执著靠的就是一股愚诚和坚持,只有执着,语文教师才会将压力转化成动力,才会创造语文人生的辉煌,执著于愚,可转而为智。语文教师当然有时要以愚自慰,以愚自安。笨鸟可以先飞,自知愚钝者只要肯下工夫就一定能胜过自认的智者,有言道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何况语文教学中需要有教师的裝愚艺术,要有“愚公”的表现与精神,这恰恰是智慧的选择,如教学中的串问和反复问,看上去是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但实际上是对重点、难点的强化,通过教师的执着的愚问,让学生理解深理解透,体悟一种方法,领悟一种探究的精神,其用意之深是为学生的未来着想,愚的背后隐藏着教育机智。但有的语文教师有时确实真愚,动不动就怒火中烧,怨天尤人,这就是真愚,而经验告诉我们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还有的语文教师固执己见,常言道偏见来自愚昧,只有宽容和包容,你才是别人心目中的智者。但语文教师又必须做“愚者”的深沉原因可能还有别的。唐代文豪柳宗元写了一篇妙文,名为《愚溪记》,溪水本名“冉溪”、“染溪”, 改为“愚溪”原因有三:“以愚触罪”,贬谪到此;古代就有“愚公谷”之说;命名争辩不休。这条溪水,幽深浅狭,对人并没有什么益处,称为“愚溪”似很自然。但文中的用典却应是语文教师必须深解的,像宁武子那样“邦无道则愚”,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像颜回那样,“终日不违如愚”, 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是明白而装傻。宁武子是“智而为愚者也”,颜回是“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而是大智若愚。语文教学的乱象丛生,唯分是论,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时要讲究“智而为愚”“睿而为愚”的策略。当一个人在遇到挫折或打击的时候,装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透过苏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高歌,更可窥见智者在无奈的生存环境中所选择的坦然心境和自慰情怀,看似“愚”,确是“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要因此作茧自束,要学会寻找灵魂的一方净土,笑对人生。

人生是一本大书,愚者草草翻过,智者细细阅读;语文教学是“智”与“愚”的艺术,只有用心学习、用心研究教学,才能智益智,愚而显智。你想去搞好你的语文教学,你就大胆放手去做,别担心显得愚蠢,做人愚蠢一些,有时候是必须的,俗语云瞎子点灯,或许不是一种愚蠢,亦或是一种智慧,甚至气度。韩愈的《师说》某种程度上是讲教育者的智愚的,如果你有不耻的情怀,你就会成为高标师道者,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