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个人文的、有温度的医生

 学到老图书馆nd 2018-09-15

做一个人文的、有温度的医生


(本文不适用于每天要看几十个上百个患者的医生,我处在这些同事的角度和环境,不会比他们做得好。)                                                             ——作者


  有时,是治愈(To Cure Sometimes);常常,是帮助(To Relieve Often);总是,去关爱(To  Comfort  Always)。

                                                                                   ——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

 

      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非传播性疾病已经成了困扰我们的主要疾病。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医生是有职业精神、伦理道德原则和和社会责任的。

医生的作用

(有时,是治愈(To Cure Sometimes);常常,是帮助(To Relieve Often);总是,去关爱(To  Comfort  Always)——美国名医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

      当今,以前长期困扰我们的大多数传染病已经得到控制。慢病时代,大约三分之一的疾病是可以治愈的,比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消化性溃疡等,是可以根治的;三分之一的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乳腺癌等疾病,通过医生的帮助,患者是可以长期与疾病和谐共存健康生存的;对三分之一的疾病,比如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晚期,通过对患者关爱和积极的“缓和医疗”策略,医护人员对患者也是有所作为的。

      生命从诞生那天起,我们就面临着一种必然性——死亡,这是自然循环的一环。在这个自然循环过程中,作为“站在自然规律和患者之间”、“站在上帝和患者之间”的医生,通过对患者的治愈、帮助和关爱,可以有大的作为。

医患之间

      从职业精神来说,医生为患者提供的是一种“健康的守护”;从医生的社会分工来看,医生为患者提供的是一种“服务”。医患之间,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温暖的而不应是冷漠的,谁也不是什么“上帝”。

(医患关系,是可以这样和谐的)

      一个良医,应该努力践行以下医学实践和恪守医学伦理道德:

Ø  聆听:人是社会的、整体的、心理的。慢病时代,许多慢性非传播性疾病的背后,都可能有一个长长的故事。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学会聆听患者的诉说。当今之大型公立医院,几分钟的就诊时间,不可能把患者的问题梳理清楚。

Ø  帮助和关爱:许多时候在许多疾病面前,医生远非万能,但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帮助和关爱。

(医生远非万能,但总是可以给患者一些关爱和安慰。)

Ø  理解并尊重患者的自主权:患者的身体,是患者父母给的、一生的、真正的“不动产”,患者对自己的治疗有绝对的自主权。

Ø  让患者充分知情:患者的病情、目前最佳的检查和治疗、可替代的检查和治疗方法等等,要让患者充分知情的基础上,尊重患者的决定。尽量让每个心智清楚的患者在离开诊断室或医院时,对自己的情况都有个清楚的概念、都充满希望,而不是做了一大堆检查后,在医生冷漠的态度中糊里糊涂地离开医院。

Ø  代表患者的最大利益: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寻找一个最佳“费用-效益比”和最佳“风险-得益比”的解决方案。

Ø  责任的担当:尽量用数据明确告诉患者朋友,治疗的得益是多少、副作用的发生率是多少,手术的成功率是多少、术后复发的可能性是多大。

Ø  平等:每一个患者都是我守护的对象,对我而言,他们对我都是“健康所托,生命所寄”的患者,我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患者。

医生是有社会责任的

(医生是需要有点社会责任的)

      医生是有社会责任的。1992,世界卫生组织(WHO)人力开发教育处的Boelen博士提出了'五星级医生'fivestar doctor)概念:

       A:医疗保健提供者(Care Provider):提供高质量、综合的、持续的和个体化的保健;

      B:保健方案决策者(Decision Maker):要能够选择费用-效益比最好的措施;

     C:健康知识传播者(Health Educator):通过有效的解释和劝告,开展健康教育;

      D:社区健康倡导者(Community Leader):满足个体和社区的卫生需求,并代表社区倡导健康促进活动;

      E:健康资源管理者(Service Manager):利用卫生资料,在卫生系统内外与个体或组织一起工作,满足病人和社区的要求。

      “服务品质。尊享医疗”,让医院和诊室不再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

       面对面——为了健康,我们医患之间一同努力。

本系列更多内容,请按下面的的二维码或红桃......


   周鹏,男,临床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留美博士后、研究员,北京明德国际医院内科主任。周鹏医生是《西南医科大学学报》特约编委,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心肺复苏学组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慢病防控工作委员会专家组常委,美国心脏协会会员,美国生理学会会员,美国心脏骤停基金会义务教员,美国科研协会会员,国际心电学会官方杂志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 和欧洲心脏协会官方杂志CardiovascularResearch等国际专业期刊的论文评阅人,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JCDR)总编辑、美国华裔心脏协会(CNAHA)学术/教育委员会主席(2012-2018)、公共健康部部长(2018-)。

     2007年以来,37篇科研摘要被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接受并已发表在美国的《循环》杂志增刊上。


专家门诊预约:

北京明德国际医院内科

010-59850301, 010-59850499

400-876-2747

周鹏大夫的个人网站:

http://hmjzhoupeng.haodf.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