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吉吟《诗经 小雅 鹤鸣》徐嘉兴 来自盈视讲坛 00:00 01:38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朝的刘禹锡在朗州贬官时创作的诗歌。时值秋日,又会有许多人拿起这首诗歌来诵读。 刘禹锡确实不是一般人,他永远不走寻常路,一反悲秋情绪。不过,你说秋悲,我说秋好,这有什么意义吗?分析到这里实在无聊。本诗只有一句是暴露真实想法的句子,那便是:晴空一鹤排云上。这是本诗唯一的一句景色描写,所有心情都隐藏在这里了。多少人说,这句抓住了秋天有特色的景物,写出了秋日的高洁之感。这真是胡说!夏天没有鹤吗?非要代表秋天?我倒是认为,刘禹锡看没看见鹤都是个问题,中国诗歌从来不讲究真实。这些文人们不是大自然的代言人和搬运工,但是大自然的景物却都早已被赋予了特定的涵义,想表达一份不方便直言的意思的时候,就把景物拿出来说话,所以真实的意思都藏在景物的描写背后。不懂行的人永远只在外面徘徊,惹文人圈的人笑话。 刘禹锡有什么心情要表达呢?他觉得自己没错!他觉得贬官不能打消他的梦想,他依然很看得起自己,觉得自己依旧可以继续追寻心中的梦想。我们怎么看出来的呢?就是这只排云而上的鹤。为什么鹤就是这个意思了呢?中国文人是怎么知道哪些景物代表什么的呢?看《诗经》! 《诗经》可不是第一部诗歌总集,要说诗歌产生应该比这个早,而到了《诗经》这里,诗已经很成熟了,每个事物代表什么意思已经很固定了,所以它成了后代作诗人的标准。虽然也有人要出新,但是你就是出新你也得知道常规什么样儿吧,那你还是得读过《诗经》。所以《诗经》叫“经”,这是汉人起的名字,它是经典,它有背后深意。 《鹤鸣》这首诗歌,就把“鹤”的意象给固定了。先看这首诗说了什么。它说,鹤在沼泽地里叫,但是四野之外都听得到;接着说,鱼儿有时在很深的深渊里游,有时也会游到岸边来冒个头;然后又说,山里有大树,还有小树,树木多了才叫乐园;最后说,别的山的石头可以用来打磨美石。下一段的意思差不多,鹤飞在沼泽地里,但声音响彻云霄,谁都听得到它的声音;鱼儿有时在上游,有时在下游,有高大的树,有矮小的树,这才是乐园;别的山的石头可以用来打磨本山的玉。 你听出这句句的隐喻了吗?这已经够清楚了吧?这不是写景吧?哪儿都不挨着哪儿。这要说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虽然鹤在沼泽地里,但是沼泽之外也听得到;虽然鱼儿在深渊,但是也会游上来;虽然大树很棒,但是小树也不可或缺;虽然他山的石头,但是也可用来打磨玉。好的,接着说,虽然有些人在野外,就是没在朝廷里,在四方之地做着隐士,看似不是王公贵族,但他们是鹤,是鱼,是小树,是石头,他们有贤德,有大用! 《诗经》是庙堂音乐,《小雅》更是如此。唱给谁听的呢?天子和贵族。这些音乐绝不是一些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歌儿,它们都有教化的寓意。这首诗歌就是教育天子要到四方天地里去寻找隐士能人,请他们来一起建设国家。 现在知道刘禹锡在说什么了吧?他说,我虽然是个被贬官到朗州来的人,但是我看见了鹤!对,那个是个沼泽之地的鹤,于是又想起潜游在水底的鱼,想起矮树,想起他山的石头……天子呀天子,我也是有用之人,相信您一定读过《鹤鸣》,快来召我回去吧!想到这里,当然就觉得人生也不惨淡了,秋天也不悲凉了,诗情都扬起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