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258-祭-书论亦能误人(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258 每日一题 田老师説曾重点讀书论十多本。通过阅读书论,可间接学习文言文,也可基本上了解中国书法史的概况。 通过学习书论,你将能多学一些中国文学史,也能学些古文,也能了解中国书法史的概况。知道王羲之的生平情况或者颜真卿的学书过程。知道的多了,一定对你知识和修养方面都有提高。同时也要知道,书论亦能误人。历史上有些书论有偏颇,偏激,如果你拿来照搬就很危险。你必须弄清谁说的对。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每日一字 学写“祭”字。这个字的上面,左边是个肉,右边是个手,下面是一个牌位,(示字的隶字写出来像个牌位一样)。左边的第一笔可以写成撇,也可以是顿撇,第二笔长撇出来一定是锐撇,不能是钝撇。里面的两个点一个是锋芒朝下,一个锋芒朝上。右捺笔虚起。下面的示字的第一横是虚起笔,下面相对是实起,竖笔要插进横里去。行书的右边的捺要高于左边的撇,而楷书却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真书如立,所以一般它是对称的。到了行书时就要有一种姿态美。行书的这个字不要游丝太多,越是简洁,越是轻盈越是有味道。写草书最难解决的是草意。如果我们按着行书写草书就显得没有草意。草意就是在轻盈当中,在简练当中包含着一种趣味。 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說文》 祭,祭祀。字形采用“示”作边旁,表示用手抓着肉献祭。 ——《象形字典》 祭,会意。甲骨文字形的左边是牲肉,左边是“又”(手),中间象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古人杀牲,一是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祭”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即牲祭。本义:祭祀。——《汉典》 祭是一个会意字,像人手持肉块供放到祭桌上,表示以酒肉祭祀和供奉神、祖的意思。祭在后代成为一种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如祭奠、公祭等。此外,祭字还可用作姓氏。不过用作姓氏的祭字不读(jì),而应该读作(zhài)。 祭酒:酹酒祭神。古代举行祭祀活动,一般要推举一个职位尊贵或年长者来主持祭礼,这个人就叫做“祭酒”。后来祭酒演变成一种官职的称号,主管宗庙礼仪,又主管文化教育。如国子监祭酒,就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 【本义】《说文·示部》:“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本义为祭祀。 【演变】祭,本义指①祭祀:家~无忘告乃翁。引申指②念咒:土行孙~起捆仙绳|~起法宝来。由杀牲以祭又引申指③杀: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鸟。 【组字】祭,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示部。凡从祭取义的字皆与祭祀等义有关。 以祭作声符的字有:傺、際(际)、蔡、察、瘵。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jì 表意,甲骨文、金文、小篆从示从又,象以手持肉奉祭之形,隶定为“祭”。本义表示祭祀神灵或祖先,心中崇敬并祈求保佑,引申为举行仪式追念死者。 【辨析】①以“祭”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chì:傺∣chá:察∣cài:蔡。②祭/祀 这两个字都有祭祀义,但构词能力有区别,现在“祭”使用频率较高,而“祀”使用频率较低。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这是“赤心祭祖”的“祭”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左边是一块鲜肉形,右边是一只手,意思是手拿鲜肉举行祭祀之礼。其中的四个点儿,表示鲜肉血淋淋之形。金文形体的左上方是“肉”(月)形,右上方是手,下方是“示”,表示手拿鲜肉在“示”前祭祀。小篆的形体与金文相类似。楷书的写法是直接由小篆演变而来。 “祭”字的本义即“祭祀”,旧社会祀神、供祖或以仪式追悼死者都可称“祭”,如祭天、祭祖和公祭等。 请注意:古代有一个姬姓国叫“祭”(亦写作“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8/06/28/003468173.shtml(北方网) |
|
来自: MAY的学习簿 > 《田蕴章《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