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颌移动法—马迪笛子艺术的一大法宝

 书韵书韵书韵 2018-09-15




下颌移动法—马迪笛子艺术的一大法宝



        马迪老师的笛子吹奏法有很多创新,其中咽腔打开法,气息控制法,“三最“理论等因其科学性,高效性,便易性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笛子界乃至社会各方面人士的重视,可是马迪老师的又一项重要笛子技术:下颌移动法,却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        我有幸在第一届马迪笛子暑期研习营得到马老师亲自指导下颌移动法,二年来稍有心得,不辞愚鲁,提供给大家,希望能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马老师和各位老师,各位笛友不吝指正。      最近,在马迪老师的上海音乐会后,一代宗师陆春齡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第一条“气口之精微”与马老师的下颌移动法是密切相关的。



1.传承与发展:
        说到传承,不由得想到当代公认的笛艺大师俞逊发先生。马老师的下颌移动法,要求吹高音时,吹轻音时,下颌前移,因此口型自然缩小,口风角度自然向前,变得更为水平方向;吹低音时,吹重音时,下颌后移,因此口型自然放大,口风角度自然向下,变得更为垂直方向。这口型和口风角度的理论与俞逊发先生是完全一致的。
        和俞逊发先生相比,马老师的发展在于他强调下颌的作用,而俞老师强调嘴唇的作用。
        用下颌来控制气口,有许多好处。首先就是解放了嘴唇,大大减轻了嘴唇的负担。运用了下颌移动法后,嘴唇不再管口型大小和气流角度,只要保持适当的圆形就可以了,这样就轻松多了,有利于吹奏者集中精力于音色的完美和意境的塑造上,更容易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移动下颌,用的是咬筋,这是我们天天吃饭时锻炼的,力量大到可以咬动坚韧的牛肉,因此不需要特殊的练习来加强下颌移动的力量。因此马老师的训练方法中没有特别训练下颌力量的基本功,也没有专门用来训练嘴唇力度的唇功。俞老师强调嘴唇的作用,但平时嘴唇力量不强,因此需要特别加上唇功的基本功训练,因此俞老师有唇功的功法。这样马老师就省下了许多训练基本功的时间。

2.音色的控制
        笛子的音色由二大方面的因素决定:气口和共鸣箱。
        共鸣箱由笛子本身和人体的口腔,头腔,胸腔,腹腔共同组成。马老师的咽腔打开理论有助于加大共鸣箱,从而提高音色。但在音色的变化方面,共鸣箱的变化远远不如气口的变化大。因此气口的变化是控制音色,使之变化的最主要的手段。
        下颌移动法以下颌的前后移动来控制口风的大小和角度,下颌越向前,角度越向前,也就是说越水平,气流越小,音色越轻灵,相反,下颌向后移,角度越向下,也就是说越垂直,气流越大,音色越厚重。下颌位置与气流强弱的多种搭配,可以产生无尽的音色。马老师的演奏中丰富的音色变化与他的下颌移动法是分不开的。
        俞逊发先生创造过像“珠帘寨”那样浑厚如人声的音色,但只用在模仿京剧花脸的唱腔上,而且在同一曲子中,用单一的音色,而没有像马老师那样在同一曲子中运用多变的音色,我想,和俞老师强调嘴唇的作用分不开。毕竟,单用嘴唇来控制口风,要做到大幅度的变化,难度和强度都太大,甚至连俞老师那样超一流的大师都不容易做到。



3.高音弱吹
        高音弱吹是笛子演奏的高难技术之一,很多笛友在网上询问方法,但往往得不到解答。其实,马老师的下颌移动法就包含了高音弱吹法。高音弱吹,就是下颌移动到最前面一段的吹法。在笛子的音色谱上,属于最轻灵的一端。

4.无膜金属音

        无膜金属音已被公认为马老师对笛艺的新贡献之一。其实,就是下颌移动法中,下颌移动到最后面一段时,产生的十分厚重的音色。在笛子的音色谱上,处于最厚重的一端。在高音弱吹和金属音之间,用下颌移动法可以吹奏出无数变化无穷的音色。
        在管乐器的演奏中,用下颌来减轻嘴唇的负担,并不少见。如小号的演奏中,有一种称为“零压力”的高音吹奏法,就是在吹高音时不是拼命加强气流压力,而是用嘴唇向内翻卷,使得振动的部位缩小,而使得高音变得容易。但单在嘴唇上用力内卷很吃力,所以要将下巴向前移动,这样就很容易做到嘴唇内卷,轻易的发出高音。窍门很简单,但会和不会,效果相差却很大。马老师的下颌移动法是笛子艺术的瑰宝,值得大家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