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看

 潇湘书院615 2018-09-15

李白是我国诗歌史上史诗级别的人物,“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是李白少年时期的真实写照。李白一生出游各地,好山好水好景好人也见识了不少。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曾令贺知章惊异,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后世之人称李白为诗仙,提到唐诗必提李白。


李白登黄鹤楼,有感欲作诗,抬头看一眼后竟搁笔不写?

那么,在诗歌上有如此成就的李白为何对崔颢的一首诗自叹不如呢?这首诗到底是什么诗?而这首诗就是崔颢的传世之作《黄鹤楼》。


李白登黄鹤楼,有感欲作诗,抬头看一眼后竟搁笔不写?


崔颢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才思敏捷、擅于写诗,《旧唐书·文苑传》把崔颢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可见他的诗作成就很高。不同的是,崔颢相比于王昌龄、高适而言,他在官场上比较失意,一直不得志。

少年时,崔颢一直居住在河南开封,后来进士及第。历史上关于崔颢有这么一段话,“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有人说,崔颢早期写的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而且少年狂傲,纵情迷性,歧视女人,因为这两个原因,崔颢没有得到有力人士的推介,他即使进士及第,也只能远离京城浪迹江湖。不过也因为崔颢20年的流浪,后来去了边塞,他所写的一些边塞诗慷慨豪迈,诗风雄浑奔放。

崔颢一生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比较少,现存诗也仅有四十几首,但最负盛名的则是诗仙李白曾自叹不如并且搁笔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那么,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到底写得有多好呢?

元朝有一个人叫辛文房的人写了一本《唐才子传》,就记了关于崔颢《黄鹤楼》的事情,说李白壮年的时候,到处游山玩水,也到处题诗,有一次到湖北黄鹤楼的时候,诗兴大发了,正想题诗留念,忽然看见楼上崔颢的这首《黄鹤楼》。看完之后是连说绝妙,就写了一首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后就此搁笔,悻悻而去。


李白登黄鹤楼,有感欲作诗,抬头看一眼后竟搁笔不写?


后来明朝一位叫杨慎的人考证说,李白当年根本没有写过这首打油诗,但是李白对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倒真的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其实,李白本人也写过两首黄鹤楼的诗,一首是《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一见长江天际流”。另外一首是《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的这两首诗虽然写的不错,但本身只是借景抒情,而黄鹤楼本身的关系并不大。所以,后来李白再不敢写关于黄鹤楼的诗。


李白登黄鹤楼,有感欲作诗,抬头看一眼后竟搁笔不写?


后来,李白还写了一首诗《鹦鹉洲》,仔细看,你就会发现李白的这首诗其实是模仿了崔颢的《黄鹤楼》。尤其是鹦鹉、鹦鹉、鹦鹉的用法和《黄鹤楼》中黄鹤、黄鹤、黄鹤的用法是非常一致的,这就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模仿明星。

《鹦鹉洲》

唐.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到底写的多好呢?清代的蘅塘退士在选编《唐诗三百首》的时候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程度。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李白登黄鹤楼,有感欲作诗,抬头看一眼后竟搁笔不写?


崔颢的这首《黄鹤楼》之所以名传千古主要是其美学意义重大。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世间哪有黄鹤,世间又哪有乘坐黄鹤而去的仙人呢?有的只不过是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罢了。《黄鹤楼》这首诗的前两句作者崔颢开篇的着重的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一种意境,并不是黄鹤楼真实的故事,但又虚中有实,其中白云千载空悠悠却是诗人登黄鹤楼远眺时的情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一句又是写实,写作者登楼远眺,目之所及是便是汉阳城、鹦鹉洲,而汉阳城和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又惹出了崔颢的乡愁,才有了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