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清照的诗和文(书影书话.原创)

 淮上风 2018-09-15
​   
      一代婉约派填词宗师李清照的芳名,想必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的了,学历在初中及以上的中国人几乎人人都能吟出一两首她的词作或名句来,流行于世的各种选词读本里都少不了她的词作,也正是由于她的词才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这是毫无疑问的。

  (李清照像)
      而相对于李清照的诗和文,除了«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外,其它的诗文,读过的人恐怕就比较少了。她的诗和文传世的不多,选有她的诗和文的读本也是比较少的。其实李清照的诗和文在当时也是很受学子们追捧的,"(李清照)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李格非)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宋史.列传»第二零三)。说实话,李清照的诗和文比起她的词来更具有现实意义,思想性方面也比她的词高,从她传世不多的诗文看,多数诗文充满了忧国爱国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这在她的词作里是极少见的,这大概也与她对诗和词的理论主张有关吧?她的许多诗文曾得到过与她同时代的学子们地欣赏,"建炎初,从秘阁(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官职____笔者注)守建康,作诗云:"`南来尚怯吴江冷,北守应悲易水寒。`又云:`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宋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十引),“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今薄殷周。’中散非汤、武得国,引之以比王莽。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李清照在诗里讥王莽篡汉,赞同曹魏时期的中散大夫嵇康反对商汤夺夏、周武夺殷,其用心是昭告天下只有赵宋才是唯一正统朝廷,那些靠金兵扶植的“儿皇帝”——“伪齐国”(刘豫)不过如同人身上的“赘疣”罢了,爱憎分明。“(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如‘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 少陵也自可怜人,更待明年试春草。’之句,颇脍炙人口。”(宋朝朱弁《风月堂诗话》)。李清照在韩肖胄、胡松年奉命出使伪齐时,给二人写了三首《上枢密韩工部、尚书胡公并序》的诗送行,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当她一再谈及国破家亡时不禁悲涌心头,一声撕心裂肺地呐喊:“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抔土。”字字血、声声泪,感人泣下。
    据《宋史.刘豫传》和《金史.刘豫传》记载:韩肖胄、胡松年二人奉命出使伪齐国,二人对金国的儿皇帝刘豫只抱抱拳作个平级的见面揖,殿旁有人呵斥道:为何不下跪?!韩、胡二人答曰:你我都曾是大宋的一殿之臣,僭不得礼!刘豫问:宋主可好?二人答曰:万岁健康着呐。刘豫又问:宋主近来都在忙什么?二人答曰:时刻都在运筹收复北方失地。
    李清照在《浯溪中兴颂碑和张文潜韵二首》诗里,借感喟以唐玄宗为首的统治集团玩物丧志,导致安史之乱的历史来讽刺、劝诫南宋统治阶级应以前车为鉴,励精图治。她殷切希望南宋朝廷里能涌现出大量的像郭子仪、李光弼那样的务实人才来,她写道:“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寄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子仪光弼不用猜,天心悔祸人心开。夏为殷鉴当深戒,简册汗青今具在。”只要为国为民真做出一些好事来,人民会把他铭刻在心代代不忘的,无需勒石铭碑自我标榜。
      当然,李清照也不能免俗,也写了一些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比较平庸的酬贺诗,譬如《端午帖子词》三首,《春帖子词》二首,都是逢年过节时写诗进呈皇宫的应酬之作,为皇帝粉饰太平,歌功颂德。这都是人之常情,我们应该表示理解才对。不过李清照凭一介女性布衣,能够写诗进呈皇宫并向大臣们发表政见,足见她在当时的名气是多么得大!她的社会背景也不一般。
       李清照的文章流传到今天仅五篇。《打马赋》爱国主义思想强烈,通过这篇《打马赋》我们不难看出李清照非常关心国家命运,非常同情战乱下的人民疾苦。“佛(bi)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驊骝及騄耳,时危安得真致此?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打马赋》)“佛狸”是完颜亮的小名,她诅咒金兵统帅完颜亮卯年必死,叹息自己年老不能像花木兰那样横戈立马杀敌疆场,但愿有朝一日能跟随收复失地的大军一道渡过淮河回到家乡。
    她写的《词论》是一篇关于词的小论文,她主张“词别是一家。”与“诗”有区别,过于强调填“词”必须要婉约、协音律,注重“小我”情调,一味追求“唯美主义”,脱离现实社会,她的这种作词主张未免太偏激了,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无形之中作茧自缚,使她所作之词在思想性方面要逊色于她所作的诗和文,令人有些遗憾。由于她的这种狭隘的词论主张,使她在《词论》里极力贬低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等人的词作,有失公允,时人皆不以为然。

  (《词论》片段)
    她的《上内翰綦公(崇礼)启》是一封答谢信,大致内容是说她在50岁时又嫁某男(信中称这男子为“凶横”、“駔侩”,有后人猜测该男子就是《金石录后序》中提到的赠病中赵明诚玉壶的大学士张飞卿即张汝舟。),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一百天,原来这“某男”只所以与李清照结婚是冲着她手中的古书字画,婚后发现李清照手中文物所剩无几时后悔不已,夫妻间“遂肆侵凌,日加殴击。”于是李清照向官府告发这“某男”贪污(一说告发他“进士”学历造假),要与他离婚,而根据宋朝法律:妻告夫,即使有理,也得判妻坐半年牢。实际上,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便被放了出来,自然是朝中有人的缘故了(秦桧老婆与李清照母亲是堂姊妹吧?),尤其得力于远亲(“忝在葭莩”)綦崇礼地大力斡旋,李清照才“故此白首,得免丹书”(《上内翰綦公(崇礼)启》,古代用红笔记录犯人罪行的案卷称作“丹书”。)李清照出狱后便给綦崇礼写了这封感戴信。
      该“启”逻辑缜密,文字雄辩,用典精当,说理透彻。其中“忍以桑榆之晚景,配此駔侩之下材。”据与李清照同时代的王灼、胡仔在书中记载,一时间在社会上广为笑传。
    她的自传体散文《金石录后序》写得纵横捭阖,收放自如,颇得后人褒奖。    “迄今学士每读《金石录后序》,顿令心神开爽,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大奇大奇!”(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金石录后序》写于绍兴二年,李清照54岁,那年陆游九岁左右。《金石录后序》是后人研究李清照生平事迹的唯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她在这篇“序”里详细地回忆了她与赵明诚婚后的美满生活,也详细地记录了“靖康之难”后颠沛江南的流离生活。她和赵明诚苦心经营的十余间屋子的古书、字画、古彝器不幸全毁于老家青州的兵火中,让他们痛心疾首。李清照遭受最大的打击莫过于丈夫赵明诚渡江不久突然患病逝去,那年李清照四十五岁,古代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这对李清照来说仿佛老天塌了下来,旧的打击还没等熨平新的打击又接踵而来,赵明诚死后不久,从老家精挑细选出来的十五车古书字画、古董等,在一次逃兵难时又丢失殆尽,李清照只携“书两万卷,金石刻二千卷,依附从卫在洪州”的兵部侍郎——赵明诚的妹婿,“冬十二月,金兵陷洪州,遂尽委弃。独余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数事,南唐写本数箧”逃难到今天浙江绍兴时,突然有人疯传李清照有“玉壶颁金”事,这可不得了!若按中国人惯用的“三段法”推论:“颁金”就等于“赠金”,“赠金”就等于“通金”,这投敌叛国罪可是要满门抄斩的啊!怎么回事呢?原来赵明诚病重期间,有大学士张飞卿探病时赠给赵明诚一把玉壶,古人探望病人有赠玉的习俗,张飞卿赠的这把玉壶说是玉“其实珉也”——比玉差的好石头。这时候,李清照突然听说有人告发她把这把玉壶颁送给金兵了,官府正准备问她罪呢,把李清照吓得赶紧跑到皇帝“行在”(临时所在地)正打算拖门路向朝廷分辨时,得知家里所有藏品被李将军假借收降叛卒名,巧取豪夺走了十之五六,“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我们通过《金石录后序》的这段描述,想见那时宋朝官兵是多么得飞扬跋扈,像李清照这样有背景的人都不放在眼里,更不用说庶民百姓了。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就这五七簏藏品又被一位官员瞄上了:随着金兵不断南犯侵扰,李清照接着逃难到会稽,租住一“钟”姓民屋,某夜被人凿通墙壁偷去五簏藏品,“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后二日,邻人钟复皓出十八轴求赏,故知其盗不远矣。万计求之,其余遂牢不可出,今知尽为吴说运使贱价得之......”李清照立重赏万计求之而牢不可见,转运使吴说却能贱价尽得之,不用问,盗书主谋肯定是吴说了!南宋两浙转运使可是管理一省之政的大官,估计官秩在二品,打个不太恰当地比喻,能在中央政治局里排上名次。(以上凡是引号里的文字没有注明出处的皆录自《金石录后序》。)
    好在赵明诚生前手稿《金石录》还在手里,李清照也能稍稍得到一点心灵慰藉。唉!难民!难民!怎一个“难”字了得?!读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
    另据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五《夫人孙氏墓志铭》记载:孙氏夫人“十余岁”时跟大人到李清照家串门,李清照赏识小女孩聪明伶俐,想教她作诗文,女孩拒绝道:“才藻非女子事也。”女孩的行为不仅得到她父亲(跟陆游是姨表兄弟)地夸奖,而且也得到陆游地称赞,绍熙四年(1193年),孙氏五十三岁病死在丈夫苏瑑为官临安的任所里,陆游在为她写的《夫人孙氏墓志铭》一文里不惜笔墨,为她当年的这一举动大为褒奖。说明陆游的三观世界里同样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卫道士思想,反过来也就是说李清照是一个“有才无德”之人,这应该是封建社会士大夫们的普遍看法。小女孩平时肯定被大人洗脑子了,童子无忌言,由于小女孩平时受封建礼教地潜移默化,所以才在李清照面前说出了大人不便在李清照面前说的真心话。据说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就是听罢小女孩的话有感而写的。
    该碑文也从侧面说明了陆游因表妹唐婉写的《钗头凤》一词,不过是一时说说感伤话而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陆游与唐琬婚后数年无子,按照传统的封建礼教观念,陆游肯定要离婚另娶的。
    《夫人孙氏墓志铭》最大的史料价值是无意中向后人透露出一个可靠信息:李清照起码在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67岁时还活着。(孙氏拒绝李清照时,把“年十余岁”设定在11岁上。)
    “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六卷。”(见《宋史.艺文志》)但是到了明朝时,人们突然发现李清照原本《漱玉集》不知何时已亡佚不存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漱玉集》都是后人从各种诗词文集选本里裒集起来编辑而成的,非原本《漱玉集》。我个人以为到目前为止,一九六三年四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王延梯注释的、32开的《漱玉集》是搜集李清照诗词文赋最全,可信度最高的本子,全书辑录李清照词六十首,存疑十五首;诗十九首;文赋共计五篇。而《金石录后续》一文,仅我个人以为
,大概是我国最早的“报告文学”吧?



2017.10.17------2018.4.25于泉山脚下旧书摊上,2018.9.15于耕夜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