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无疑是最活跃的道教仙真,是一位以道术救死扶伤,佐国扶命,济苦度厄的神仙形象。与传统自闭山林,修道而不理俗务的传统神仙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云游于俗世凡间,出没于街头巷尾。显然,这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的神仙形象。 吕洞宾的“入世”精神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拯救自然灾害 在《东游记》中,龙王为泄一己之愤,不惜发大水淹没人间。吕洞宾及时施展法术,运沙土填入东洋,避免了一场人间大难。 2、治病救人 道教以“生”为善,以“长生”为目标,自然视疾病为天敌。因此,吕洞宾的道术大都具有治病祛厄之效果。《飞剑记》中,吕洞宾身背葫芦,内藏丹药,主动施予市中病重之人。在《三醉岳阳楼》、《三度城南柳》中,他在城市中也以治病为业,以丹药救人无数。 3、度人为仙 吕洞宾在通俗小说和戏剧中最广为人知的还是其劝善度人的故事。在道教看来,度人为仙是从根本上使凡人摆脱灾难的善举,是最根本的“救世”之道。在小说《韩湘子全传》中,吕洞宾历尽艰辛,度韩湘子成仙,使他最终脱离轮回,享尽为仙之乐。同样的故事也出现在《飞剑记》等小说以及一系列以吕洞宾为主人公的“度脱剧”中。而这类故事的情节皆围绕吕洞宾“度尽天下有缘之人”的誓言展开。 4、倡导人伦 道教将世俗伦理引入其修仙观念,也将实践人伦视为成仙之必务。因此,小说中的吕洞宾以身作则,大力劝善戒恶,并将人间道德与成仙之道相结合。在以吕洞宾为主人公的“黄粱梦”故事中,钟离权对吕洞宾的梦中考验和教化内容,就是以世俗道德为中心的。除此之外,吕洞宾还经历了“七试”,即“轻财布施”、“遇险不惧”、“戒色”、“无利心”、“不吝财”、“不轻慢”、“不惧鬼怪”等。这些内容大都是世俗伦理。而吕洞宾在成仙后云游四方,在治病度人之中,也是在以行动倡导人伦,施行教化。《飞剑记》中,他多次宣称,要以手中之剑,除掉“世上一切不平之事”。 董崇文道长 修行交流,请加道长私人微信,长按上方二维码添加为好友。 唐山玉清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