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智慧】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吉麦兜 2018-09-16

        儒家最看重“仁”这个概念,孔子对此的理解非常独特。孔子说:“一个人若是真正有道德,是不会讨厌不道德的人的。”一个爱好“仁”且有道德的人,简直达到了最高的修养境界,如果对不仁之人还有讨厌和轻蔑之感,就算不上完全的“仁人”。

        孔子认为,“好仁者”和“恶不仁者”都应有一颗仁爱的心,在这里人性本善就意味着人性本仁。儒家认为,仁就是要求我们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孟子》中有段对话很有名,说的是齐宣王和孟子谈声色货利的事情,两个人的交谈虽然看似平淡,内里却是波涛汹涌,平淡的语句之下有无数深意,互相都是针锋相对。孟子的总体观点是:齐宣王好乐就应该与民共享,好色就应该让民间男女得其良配,好货也是如此。评判道德的一个根本标准就是推己及人。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分子,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必须与其他人相互配合,为了使我们的学习、事业和生活更加顺利,就需要人际关系保持最佳状态。其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会推己及人。

        一个人若有仁德,就不但想着自己安身立命,还想着也要让别人安身立命,自己想要成功,先要帮助别人成功。所谓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如此。

        南宋有位大诗人名叫杨万里,他的妻子七十多岁了,天冷的时候依旧每天很早起床,然后直接进入厨房,生火、烧水、煮粥。熬粥需要很长时间。杨夫人就在旁边耐心等侯。热粥的甜香非常诱人,连院子里都回荡着这种香气。每天早晨,仆人们就是在这熟悉的香气中先后起床洗漱,来到厨房,杨夫人早已为他们每人盛上了一碗热粥。

        杨夫人的孩子看到母亲如此劳累,于心不忍,就劝母亲说:“天寒地冻的,何必如此劳累呢?”杨夫人微笑着教导他说:“他们尽管是仆人,却也被自己的父母时刻牵挂。现在天寒地冻,还要他们辛苦干活。他们只有喝了粥,心里才能有点热气,这样对身体也有好处。”

        儿子恍然大悟,杨夫人真是一个善良体贴的好人。她能够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设身处地地关怀别人。杨夫人的这一番话既是对儿子的教育,也让仆人们感受到温暖。

        这段故事虽然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也可以看出来,小事往往反映大道理。我们在社会上生活,不要把自己厌恶的东西推给他人,更重要的是,自己想要立足也不能阻碍别人立足。因此,仁德之心其实和孔子的推己及人是一个道理。

        不过,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须推己及人,推己及人也要注意一定的方法,遵守一定的原则;因为人与人之间的需要毕竟有所差异,有些东西即使对他人有好处,却又未必能被接受。如果对方拒绝接受,我们也应该尊重对方拒绝的权利,而不要强行推给别人,否则不就变成对推己及人原则的滥用了吗?

        总之,推己及人就是儒家的“为仁之方”,就是要求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先贤在数千年前如此教导我们,它是“仁”的根本,今天的人们在为人处世中仍然可以从儒家的这条原则中学到很多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