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户庆如:枣梆戏越唱越有味道

 zcm1944 2018-09-16
2018年09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15日晚,菏泽枣梆剧团反映民间草根艺人的现实题材剧《草根大师》在百花剧院成功演出。在剧中,主演户庆如扮演一位人生多苦多难但坚持传承传统艺术的盲艺人。该剧朴实的表演,幽默的台词,贴近生活的故事,让观众忍不住献上热烈的掌声。演了30多年枣梆的户庆如也深深被这个角色感动,并下了大工夫琢磨角色,成功让其鲜活地立在舞台上。户庆如说,艺无止境,对艺术的追求不能止于某个角色,自己演了30多年戏,只能说仍然在路上。
  户庆如,国家二级演员,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枣梆剧团业务团长,主演现代戏《走出大山》获第六届山东文化艺术节表演一等奖;主演新编历史剧《包公卖官》获第七届山东文化艺术节表演一等奖;主演枣梆现代戏《枣树情》荣获山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主演枣梆现代小戏《站台》入选首届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

  本报记者 师文静     

唱坠子的民间艺人
有荡气回肠的人生

  14日,在省吕剧院的排练厅,从菏泽来的枣梆剧团演员们正做最后的紧张排练,这里各种民族乐器汇集,伴奏们聚精会神地操持着乐器,或婉转悦耳、或悲戚愁思的音乐声与枣梆变化多样的唱腔一唱一和,别有一番传统韵味。15日、16日晚,枣梆农村现实题材大剧《草根大师》要“面见”评委,这部光剧本就打磨了两年多,又花大力气钻研舞台艺术呈现的戏,能不能打动观众,能否在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中脱颖而出,值得期待。
  “一架云头三千里,三架云头够九千,云头展够好几展,够咱凡人走几年;这才拨开云头看,两眼不住地四下观,往东看到东洋海,往南看到珞珈山,往西看到雷音寺,往北看到饮马泉,往上看到凌霄宝殿……”在顾长卫导演、章子怡和郭富城主演的影片《最爱》的开头,民间草根坠子书艺人郭永章的几分钟客串表演,立刻就把观影者拉入山乡生活的意境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郭永章就来自“戏窝子”菏泽,他几近失明,但他唱的河南坠子融入枣梆、山东梆子等戏剧的唱腔,特色鲜明、鲜活朴实又酣畅淋漓,在菏泽、商丘、濮阳等地颇受欢迎。枣梆大戏《草根大师》就是以郭永章为原型创作的。
  户庆如告诉记者,他在《草根大师》中饰演的盲艺人名叫霍永昌,是家喻户晓的民间坠子书说唱艺人,因参演顾长卫的电影而在当地出了名。他回到家,受到大家的欢迎,而嗅到商机的传媒公司老板也赶来与他签约,没想到却被骗。故事由此开始,全程表现一个民间艺人对坠子书的一生钟爱。
  剧中主人公霍永昌的人生经历颇为曲折,他痛失像生命一样珍贵的祖传古琴,他的儿子为寻琴而溺水,他在悲痛欲绝中于河边拉琴低唱为溺水儿子送别,在哀伤之中他割衣封琴从此罢唱;但他为坠子书的媚俗传播而气愤悲歌,他又为死去的受苦受难的忠实“粉丝”苦大妮而仗琴高歌……最后,在古稀之年他重新走上黄河故道、高山大川,只为传唱坠子书。
深刻理解人物的情感
将生活化为艺术

  “一位草根艺人,幼小失明,一辈子走南闯北唱坠子书,生命悲苦,命运多舛,但他的坠子书唱得豁达、向上,用美好的唱词温暖人心。他坚守传统坠子书艺术,为艺术被媚俗玷污而痛心疾首,自己贫穷落魄但他最关心的是如何将坠子书传给下一代,如何将自己脑子中的唱腔教给年轻人,他苦口婆心让年轻人学坠子书,很是辛酸,也很是令人感动。”户庆如说,在剧中,霍永昌对坠子书割舍不下的深刻感情,是众多民间艺人的缩影,反映了最基层的民间艺人对于艺术持之以恒的坚守精神,这部剧故事精彩,人物也鲜活。
  这个人物除了悲情,还重义行善、嫉恶如仇,善于用作品鞭挞社会丑恶,非常善良、淳朴、诚实。“这些人物优点都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反映出来,但盲人的人物形象塑造却是难点。”户庆如说,这需要自己去体会,去把握,演得太过了会浮夸,演得不够观众不信服。在看了很多艺术作品,多次观察盲人的行动方式后,他慢慢进入了角色:“不可能为了省事全场戴墨镜,演员必须用眼睛、各种肢体动作演活盲人,比如盲人与人交流时,不会首先动眼睛、嘴巴,而是歪头倾听等。但观察生活只是开始,还需要将生活的真实转化成艺术表演的真实。”
  户庆如说,经常下乡演出的他,最能体会霍永昌与乡亲之间深切的感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霍永昌的艺术温暖了乡亲们,而乡亲们的共鸣、欣赏也滋养了他的艺术,人物和故事非常贴近生活,贴近乡土大地。
  这部戏今年6月在菏泽首演后,得到了观众与专家的赞许。作为舞台上的老演员,户庆如用唱功扎实、声情并茂的表演,将盲艺人鲜活地立在舞台上。谈及对这个角色的塑造,户庆如说,现在自己还不能说满意,因为艺无止境,对艺术的追求不能止于某个角色,只能说是仍然在路上。
生活中朴实的演员
塑造舞台上朴实的角色

  19世纪70年代,背井离乡的山西人将上党梆子传至河北、山东,在山东它被定名为枣梆。枣梆是板腔体唱腔,音乐曲调丰富,板式变化多样,是非常珍贵的剧种。户庆如表示,枣梆不只是曲调丰富,这个剧种唱腔洪亮,嗓音要一直在高度音上,很考验演员的嗓子和演唱技巧,而且枣梆唱腔细腻,有高亢有柔和,很适合表达戏剧人物的感情。
  谈及与枣梆的不解之缘,户庆如称,他自幼生活在“戏窝子”菏泽,小时候深受乡村戏剧文化的熏陶,对枣梆并不陌生。那时候人人爱唱戏,都喜欢亮几嗓子,户庆如的嗓子天生好,生产队里的老人就跟他父亲说,别让孩子干农活了,去学唱戏吧。就这样,在1977年,16岁的他开始在曹县一个大农场里跟着艺校班老艺人学枣梆,学了几年转入枣梆剧团边学习边演出。
  从演古装戏的小配角开始,户庆如慢慢有了舞台经验,多年演出中,他主攻须生(大红脸),枣梆的《蝴蝶杯》《彩仙桥》《天波楼》《徐龙铡子》《珍珠塔》等传统剧目他都熟稔于心,也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他嗓音洪亮,吐字清新爽脆,行腔自如,功底扎实,韵味浓厚,做戏栩栩如生,别有一番滋味。户庆如善于刻画心理活动复杂的人物,感染力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谈及户庆如的表演,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副院长、枣梆剧团团长张梦龙称,他的表演最大的特点就是感情投入,他的演唱真实动人,每一个角色都提前挖掘人物,让角色情感饱满,完全以情感打动观众。“演员一人一个风格,户庆如这个年龄的演员,演技唱功已没有问题,他也保留了最大的个人热点,就是朴实。在生活中他很朴实,也很真实,从来不叫苦,而体现在舞台上往往就能呈现一个个真实的角色。”
  唱了30多年枣梆,就是在戏剧市场最为艰难落魄的本世纪初,户庆如也对枣梆不离不弃,钻研专工。这些年来,凭借《走出大山》《鸳鸯阁》等剧目,他在全省和菏泽的戏剧汇演、展演中多次获奖。“我对枣梆的感情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枣梆越唱越有味道,是我近年来的深刻体会。”
  经过在山东近150年的落地生根,枣梆早就融入本土文化、本土故事和本土乡音。而唱了几十年枣梆,户庆如最深的感受就是要遵循传统来唱枣梆,传承枣梆艺术的精华。“枣梆的传统剧目唱腔板式已很成熟,在演唱上的任何一些变化都要谨慎,以免破坏了传统艺术的底蕴。现在,戏曲都在讲究创新,但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不能脱离了戏曲的本质,不能偏离枣梆的根本,应该在传承中创新,没有根本就会迷失方向。”户庆如还告诉记者,现代戏更需要表演的真实性,为了表演好,他会私底下专门下工夫钻研演技,也会经常听吕剧、京剧、豫剧等传统戏剧,从艺术中汲取养分为自己所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