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玉,红楼梦里活得最为通透的女子

 蒲公英1966 2018-09-16
 

妙玉,《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原本是仕宦人家的小姐,因自小多病,幼年就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了。

后,又因其性情不合时宜,为权势、为世俗所不容,其师傅告诫她,不宜回乡,她只得在王夫人的邀请下,投奔贾府,在大观园中栊翠庵里继续修行,做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

但是,她却并非一个佛系少女。她天赋聪慧,资质不凡。

中秋之夜,闻得湘云、黛玉联句,她也诗兴大发,制止黛玉继续吟诗之后,她自己竟然接着吟诵了许多句。诗才最高的黛玉听了,都不禁赞叹道:“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后,贾母带着她游览大观园,也来到了妙玉的栊翠庵。妙玉见了,连忙盛情款待,奉上好茶。

当时,她手捧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内放成窑五彩小盖钟,款款来到贾母跟前,奉上香茶一盏。

 
 

贾母因还不懂得她,见了茶,开口就说:“我不喝六安茶。”

谁知, 妙玉听了开口就道:“知道,这是老君眉。”

可见,妙玉不仅知茶,懂茶,更是懂得待客之道,知道投贾母之所好。由此,也可看出,平日里,她在贾母身上也做足了功夫。贾母从此,当是会对她刮目相看了吧。

她殷勤的招待令贾母感到满意,她对栊翠庵花木的打理,也得到了贾母的肯定。贾母刚一进栊翠庵,就对那里的环境赞不绝口,说:“到底是她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这虽然说的是妙玉闲工夫多,但是妙玉没有一颗玲珑心思,也实难美化环境。

妙玉身在佛门,不枯寂,能够积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但是她对人生世事,也看得通透,滚滚红尘,也不是她的牵绊。她曾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只有两句诗好:‘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可见,她是看得透的。

 

正是这份通透,虽然身在佛门,她也向往爱情,并不觉得自己僧不僧俗不俗。是邢岫烟境界没她高,低估了她。既然人生到头只是一个土馒头,何不就着自己的心意生活。

因此,黛玉宝玉进去喝茶,宝玉不请自来后,妙玉也连忙用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给他斟茶。

宝玉说那杯子太小,要换个大的,妙玉直接取笑他是"饮驴"。后,又半含酸地嘱咐道:“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

又,宝玉生日时,独独她写一笺,暗暗递给宝玉,留款: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李纨羡慕栊翠庵的梅花好看,十分眼热,一直不得机会弄来半枝。后来,宝玉吟诗落败,李纨就借机让宝玉去讨。宝玉这一去,果然满载而归。见那梅花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大家赞赏不已。

 
 

可以说,这火红的梅花就是妙玉炽热的心,梅花象征着她的爱情,是作者对她的最高赞美。

同黛玉湘云论诗时,她也谈到,写诗不能一味搜奇捡怪,以免“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可见,她从不自认是佛门中人,分明当自己是还个金尊玉贵的闺中小姐。她追求爱情,也就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最主要的是,妙玉只是不得已才进入佛门。她不是看破红尘,是在修行,是在避难。她就更没必要让自己的青春束缚在青灯古佛前。率性的生活才是她最正常的生活,要像闺阁中的女子一样,勇敢地去追求并获得应当属于自己的幸福。

 
 个人认为,妙玉身世如此不幸,却能够如此积极乐观,去热爱生活,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并不怎么看重结果,更当令人肃然起敬。她的一生,活得总是那么样的通透。于是,被大家看成了“异类”又如何,世人笑她太疯癫,她笑世人看不穿。刘心武大爱妙玉,或许也是这个 原因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