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

 lsjxs 2018-09-16

点我、点我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

黄从新 张澍 黄德嘉 华伟 

代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按姓氏汉语拼音首字母排序)

曹克将 陈柯萍 陈明龙   高连君 华伟 黄鹤 黄从新 黄德嘉 江洪 蒋晨阳 刘旭 刘育 刘少稳 刘兴鹏  马长生 孟旭 牛国栋 苏晞 唐艳红 王景峰 王祖禄 吴立群 夏云龙 徐亚伟 杨兵  杨杰孚 杨新春 杨延宗 杨艳敏 姚焰 张澍 张劲林 郑良荣 钟敬泉

1 前言

自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SoGcietyofPacingandElectrophysiology,CSPE)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hineseSocietyofArrhythmia,CSA)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G2015»以来,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成果不断问世,尤其是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SC)和欧洲心律学会(EuropeanCardiacArrhythmiaSocieGty,ECAS)等组织撰写的«2016ESCGuidelinesforthemanGagementofatrialfibrillationdevelopedincollaborationwithEACTS»及由美国心律学会(HeartRhythmSociety,HRS)、欧洲心律协会(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EHRA)、亚太心律学会(AsiaPacificHeartRhythmSociety,APHRS)等组织撰写的«2017 HRS/EHRA/ECAS/APHRS/SOLAECEexpertconsensusstatementoncatheter andsurgicalablationofatrialfibrillation»的发表,集中展示了在房颤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及专家认识.在此基础上,由CSPE和CSA 共同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在吸收美国和欧洲指南精神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及专家认识,形成了«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G2018»,现予发表,旨在提供新的学术信息和规范对房颤的全程管理。

2 房颤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2.1 房颤的流行病学

2.1.1 房颤的患病率

截至2010年,全球房颤患者估测约3350万例.年龄校正后患病率为男性0.60%、女性0.37%,年龄校正后年发病率为男性0.78‰、女性0.60‰.40岁以上者房颤患病终生风险分别为男性26%和女性23%[1].房颤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加,且各年龄段男性均高于女性[2-3].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及发病率不同[2].亚洲人群房颤患病率及发病率均较北美或欧洲地区低,相对危险为0.78[4],但这种差异可能与亚太地区低估其房颤患病情况相关.胡大一等[5]对我国13个省和直辖市自然人群中29079例30~85岁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房颤年龄校正后患病率为0.65%,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在>80岁人群中高达7.5%.张澍等[6]针对不同地区自然人群19368例成年人(≥35岁)的横截面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房颤年龄校正后患病率为0.74%,<60 岁男女患病率分别为0.43% 和0.44%,>60岁男女患病率分别增长至1.83%和1.92%.

2.1.2 房颤的致残率、致死率及医疗负担

房颤导致女性全因死亡率增加2 倍、男性增加1.5倍[7].截止2010年,年龄调整的死亡率为男性1.6/10万、女性1.7/10万,女性较男性略高;通过年龄校正的劳力丧失修正寿命年(DALY)评估致残率,男性为64.5/10万,女性为45.9/10万[2].房颤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及脑卒中[7].关于房颤管理导致的费用,在美国,每年约为10100~14200美元/人,在欧洲每年为450~3000美元/人[8].住院原因包括房颤管理、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心肌梗死以及房颤并发症等[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