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的罪魁祸首——阋神星

 地理沙龙 2018-09-16

冥王星是人类在1930年发现的,自从发现以来一直被列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直到2006年“惨遭降级”,落入矮行星行列,重要原因就是阋神星的挑战。这是怎么回事呢?让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的罪魁祸首——阋神星

冥王星

这个恩怨的起源必须从柯伊伯带说起,柯伊伯带是太阳系在海王星轨道(距离太阳约30天文单位)外黄道面附近、天体密集的中空圆盘状区域。这一个区域由于距离太阳非常遥远,人类对它的认识一直都很有限。

让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的罪魁祸首——阋神星

柯伊伯带示意图

冥王星就是一颗位于太阳系柯伊伯带中的天体,而且一直都被认为是柯伊伯带中个头最大的天体,其估测直径为2300千米,随着人类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柯伊伯带中的天体不断的被发现。

让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的罪魁祸首——阋神星

冥王星和阋神星对比图

从2000年起,在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中不断发现新天体,而且其个头越来越大,特别是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当时认为其直径比冥王星还大。那么问题来了,怎么给阋神星定位,命名为太阳系第十大行星?

让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的罪魁祸首——阋神星

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

由此,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就受到了挑战,柯伊伯带中被发现的天体越来越多,阋神星怎么界定?如果定位太阳系第十大行星,那么将来如果在柯伊伯带中又发现了大个头的行星,怎么办?难道继续扩容太阳系行星队伍?这显然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让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的罪魁祸首——阋神星

冥王星

因此在,2006年,冥王星地位由于受到阋神星的严峻挑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重新讨论太阳系行星概念。最终通过了新的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让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的罪魁祸首——阋神星

按照这个标准,由于冥王星和阋神星都位于柯伊伯带中,在自己轨道附近还有其他天体,都不能算作行星。对于这一类星体,天文学界定义了一个新类别“矮行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