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一条成功秘诀,仅2个字,一旦读懂,人生越来越顺

 阿克塞钦lvy8bb 2018-09-16

《道德经》第八章中讲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简言之,具备高等善德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有哪些美好品德呢?一是做对万物有利的事情但不争,二是甘于处下。在《道德经》第七十八章,老子对水的品德又进行了总结,就是2个字——柔弱,这也是世人的一条成功秘诀,世人若能守住这2个字,人生之路会越来越宽,越来越顺。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于水——天下的东西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弱是弱小,柔是柔顺。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水在流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绕道而行,似乎是因为力量过于弱小而败给了其他物体一样。同时,水是柔顺的,把它放置在圆形的容器里,它呈现出圆形,把它放在方形的容器里,它就呈现方形,有东西阻挡它了,它就停止前进,当障碍物撤掉后,它又开始向前流动。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然而在攻破坚硬物体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胜过水,所以没有什么东西能替代它。在小编看来,“以其无以易之”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即“是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改变它”。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水滴石穿的故事,水一滴一滴的滴下来,终究是会把石头滴穿的,这就是“弱胜强”,而在这个过程中,水是没有受到任何损伤的,水没有被石头改变。如果换做其它物质来击穿石头呢?比如用钢铁来碰石头,或许可以把石头击穿,但钢铁肯定也是多多少少会有损伤的。也就是说,钢铁被石头给改变了,被磨损了,如果以石头为参照物的话,钢铁是胜不过水的。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弱小胜过强大,柔顺胜过刚直,天下没有谁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却没有谁能够践行。《道德经》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向天地万物取经,而离道最近的东西莫过于水,水的品质是柔弱,因此人也要坚守柔弱。

柔弱真的对人有利吗?当然是这样。弱不是软弱,而是要保持空虚。在学习知识时,若骄傲自满,进步就慢;若常常自认弱小,就能保持谦虚的态度,进步就会比较快;与人交往时,若不认为自我强大,就不会过于表现自我,继而给他人留出展示自我的空间,他人就会乐于与之交往;《道德经》讲“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又讲“功遂身退,天之道”,因此一个人取得了成绩后,要懂得分些功劳与他人,避免过于强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道德经》讲“道可道,非常道”,事物变化了,其道也变了,人要有所得必须依道而行,因此人要时刻保持柔顺的品德,待人接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千万不可凭主观感觉和经验生搬硬套。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所以圣人讲:能承受国家的屈辱,就可以称之谓国君;能承受全国的灾祸,就是天下的王。《道德经》讲“弊而新成”,一个国家遇到了屈辱和灾祸,可以说是正值虚弱的时刻,同时也是向好发展的转折点,如果一个人能够心甘情愿的接受这种虚软,承担力挽狂澜的重任,他就比较容易有所成就。例如在企业里面,一个部门因经营不善,十分虚弱,要不要去接手?其实这往往是机会,一是部门人员有打翻身仗的渴望;二是公司会予以一定的支持,另外因为原来业绩比较差,应对得当便能取得一些成绩。

正言若反——这些正确的言论好像与世人普遍的认识是相反的。例如,现实中不少老板总是期望在企业最好的时候交棒给下一代,这样真的好吗?其实有两大弊端,其一是下一代少了磨炼自我的机会;其二是下一代缺少了进取的空间。像清朝的康熙皇帝,上一任国君给他留下了不少难题,他凭借智慧一一加以解决,最终得以名留青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