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看病靠猜?太片面了

 昵称21358734 2018-09-17

有人说,中医看病靠猜,这句话,有必要来讨论一下,中医的很多理念的确是虚构的,并没有实体,比如心肝脾肺肾五脏概念更多指的是功能而非实体。外感学说的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外感六淫邪气,无论是哪一种,我们肉眼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是通过患者的外在症状表现,去反推出来感受了何种邪气,比如表现为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脉浮紧的,我们说感受了风寒邪气,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寒微汗出脉浮数的,我们说他感受到风热邪气,都是从症去反推病因病机,审症求因。

在古代,限于认识和水平,中医不可能有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手段,也无法认识到存在的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等,但不妨碍中医通过外感六淫等来辨证论治。比如肺痨,中医能够根据临床症状合理的推断出肺痨感受的不是一般邪气,而是痨虫,在古代缺乏显微镜、实验技术条件下,何尝不是一个伟大的认识?


中医通过审症求因来确定病因病机,通过症来确定证(证本身已经包含有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而且能够指导临床,比如外感患者,辨证出风寒外感的,通过辛温发汗去治疗,是能够获得疗效的,能够帮助我们指导临床和解决临床问题,单纯的片面理解,可能会有“中医靠猜”的肤浅认识。


临床中每个疾病背后的病因都是确切的,但中医并没有像现代医学千方百计找到病原、找到基因,而是从人体发病后的症状反应入手,观察人体生病后的症状,根据症状来反推、探求在中医理论体系下的病因。正气、邪气,看似抽象,其实是对病因和人体的高度凝练与概括。扶正祛邪、祛邪扶正,正气与邪气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始终。


经方强调的是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方,经方并不太去关注一个外感到底是感受风寒还是风热邪气,经方辨别的是六经,也就是六大类综合征,凡是符合“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即可辨证为太阳病。


老百姓说的“上火”,也是根据具体症状来说的,有了口干口苦、咽干咽痛、牙龈疼痛、口腔溃疡、目赤、头痛等,就说“上火”,实际上都是根据症状去反推内在的“火性炎上”。根据腹凉腹痛、下利清谷,用暖水袋捂一捂能够缓解,反推内在的“虚寒”,都是建立在对人体症状规律把握的基础上。再如我们去买西瓜,瞧一瞧、拍一拍,根据色泽、拍打的声音能够反推出西瓜是否成熟,又何必去切开看看呢?这就是中医的科学、中医的体系,不要拿现代医学认识来评价中医,不要认为中医是猜、不科学。中医的理论体系比较朴素,不代表不科学,科学不科学,要看能不能解决临床问题。

限于古代的条件,不可能有现代医学的这些认识,但是古人创造性的通过对外部症状的把握,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反推出来内在的病机变化,进而通过辨证论治,能够解决临床问题,这何尝不是一种科学的具体体现呢?


上篇:经方是朴素易懂的

推荐:经方科普:空调与太阳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