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的回眸 · 老上海照片集 · 四

 红翡綠翠 2018-09-17

弄堂longdang
多来弄堂白相,阿拉交关焐心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更新记录:

20180914:排版修正、文字更新

东莱大楼、hongxin、ppy、melancolie等搜集整理解读

随机无序,发到哪儿算哪儿,随便看看。标注如有错误大家自己回去多做自我批评

跟着感觉走 - 苏芮 来自弄堂longdang 04:04

1909年北苏州路上的新清银行,挤兑风波时人山人海


静安公墓是洋人殡葬之处,改成公园后仅有梧桐树林荫道和大理石亭是原物。

1920年静安寺公墓梧桐树林荫道


1920年,静安寺公墓大理石亭


静安寺公墓的小教堂


20年代英商2路电车从静安寺开到南京东路外滩,准备小转弯去十六铺,这时电车头上有2路标记了


20年代电车运行表,表中左页1-11路是英商有轨,左中4-10是法商有轨,左下1-4是华商有轨,右页是无轨可惜没有了编号


地点年代不详


英国总会大楼

开埠初的上海,外国人中的英国人最多,1861年,英国总会决定建造一幢总会大楼,由兆丰洋行大班福格出让位于外滩的兆丰洋行北面3.5亩地,总会大楼1863年破土动工,1864年建成开放。


初次建成的英商上海总会大楼是一幢典型的英国式的三层砖木结构建筑。正面朝东面对黄浦江,每层有近似于阳台的长廊,主立面正中为山墙式屋顶,外墙用红砖砌成,为当时流行的“东印度式”建筑。

20世纪初,总会大楼显得陈旧,各种娱乐设施也欠落后。1905年决定用新的材料水泥重建总会大楼,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塔郎特设计,1909年初奠基,同年底竣工。大楼为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以钢筋水泥为主要建筑材料,底层300余平方米的餐厅居然没有一根柱子,当时成为奇观。


当时外滩的大楼都是砖木结构。上海总会新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1层,地上5层,高26.9米,十分引人注目。大楼的外观呈典型的英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以主大门为纵轴线,两侧严格对称;门内两侧有女神塑像,后毁;3、4层贯以6根爱奥尼克立柱,这是复古主义建筑最常见的手法,它既能增强整幢建筑的立体感,又不失和谐、庄重的气氛;大楼屋顶的南北两侧,各建一座具有巴洛克风格的了望亭,使整幢建筑显得更加高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