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太极拳缘(72)——拳中寻道系列(5)意须多重合道 作者:蔡勇

 悠悠淘228 2018-09-17

80年代气功热,那时随十大形老师学了大小周天等功法,便被那些玄妙的感觉吸引,执着其中。某天,一先生来拜访我妈,见我有练功,就说他的父亲是峨眉12桩的周潜川,医术与功夫都很高,令我肃然起敬。海聊中他说起严新在北京请他治病,严新那时可是气功特异功能届排在前列的人物,我听之表示诧异。周公子解释,严新长时间用意过度,伤了脾胃,他给严调理了一番。

当时我只是听过而已,并没放在心上,直到多年后学了太极拳,才体会到周先生的话的价值。

只要学太极拳,就会被用意不用力所洗脑,一不小心就会陷入用意的执着。有一回,一好友说他最近腰酸、耳鸣,他打拳特别认真,瞧他眼神里的那股劲儿就让我想起了周公子与严新。他的确是脾胃先有虚弱,胃口减小,肾亏的迹象也随之而来。在我的建议下,他以神意内敛的方法打拳,不久,那些毛病就消失了。

意这玩意长得虚无,却也有质量,可轻可重。我们的肉身有形,却也可以化气为无形。意居于肉身内,也可以破形而出;肉身化为无形也能扩大存在的范围。

这两样东西在一起被称为形意,眼睛是意的门户,意过重,眼神必外露,神耗于外脾胃伤,日久肾亏。很多人练太极拳及其认真,常年耗神,久练不见强壮,却凭着对太极拳的崇拜恒久坚持,可谓苦练。

有些人迷信用意不用力,往往身体停滞,脑子拼命地以意催动,却分不清意与气的区别,每每把一点点意引起的感应误以为气而欣欣自得,可谓练苦。

太极拳最讲究阴阳和谐,形与意也须平衡。身体与意都以轻柔为佳,身体有意过重都能造成气与意的滞,有多少气就要有多少意补充,此为平衡。

意外露,就是脱离了气的保护,意再顽皮想出去走走,也要与气结伴携游。所以太极拳有神意内敛一说。

凡事皆二面,具有极强养神健体的太极拳也会走向其反面。执着于力、执着于意都会远离自然,气在外,意在内,意不要轻易突破气的保护,圆融和合。

如果意是主观,我们行拳的时候保持有意无意的作为,一定能无限接近客观的,阴阳就是客观,就这样不觉间暗暗地接近道了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