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吴江路上的斜桥遗迹

 非亲似亲fhf 2018-09-17


上海地名“斜桥”有两处,一处在南市陆家浜路、肇周路、制造局路、徐家汇路交会处一带(属黄浦区境内),另一处在沪西静安寺路附近(今静安区南京西路吴江路)。

清末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

据《静安区地名志》斜桥条目记载,19世纪中叶,在今吴江路处有一小河名石浜,另说名石家浜。浜上有一木桥南北斜向跨越,故称斜桥。又据《静安区地名志》石浜条目记载,在今吴江路。原系一条东西向河道,水清流缓,岸树成荫,幽静古朴,景色宜人。浜上有桥称斜桥。开埠后,常有外侨情侣来此憩游,并称此地为“Love Lane”(译为“爱情弄”)。

至19世纪末,被公共租界填筑马路,以桥名命名,称斜桥路(又称斜桥弄)。路东造一乡村俱乐部(英文名“Country Club”),称为斜桥总会。另说此浜名石家浜(又称西石家浜)。筑路于1894年前。1943年10月8日更名为吴江路。

斜桥总会旧貌

另据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上海的桥》:原来,今石门二路、石门一路、瑞金一路、瑞金二路是一条苏州河的支流,叫做“东芦浦”。19世纪80年代,一个叫张叔和的无锡人买进东芦浦西的近百亩土地建造了“味莼园”,上海人称其为“张园”,它成了当时上海旅游胜地……几乎同时外国侨民也在东芦浦东购地建立“乡下总会”……为了方便乡下总会与张园之间的交通往来,人们在东芦浦上架桥。东芦浦……有一个转弯,这座桥正巧架在湾口附近,于是使桥呈东北一西南走向,这座桥也是斜的,于是也被叫做斜桥,与桥相接的路也被叫做斜桥路。

清末张园一景

19世纪末在静安寺路110号(今成都北路西侧)的盛宣怀宅邸被称为“斜桥盛公馆”(今南证大厦),斜对面的英桥乡村俱乐部被称为“斜桥总会”(今上海电视台)。可见,“斜桥”作为当时沪西的一个重要地标,进而被人们广泛接受运用,发展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区片地名。但这么有影响的这个地标身在何处?

1910年《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图》局部

综上所述分析,斜桥为跨越石浜(也称闸港)的桥梁。一般情况下,桥梁是随道路通行需要在河道上架设的。我们来看一下19世纪末石浜在填没前周围道路情况,同孚路(今石门一路,筑于1869年),其南北向与石浜垂直相交。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筑于1862年),其东西向与石浜斜向相交。斜桥路(今吴江路)辟筑于1894年前,此前周边只有同孚路与静安寺路。从191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图》上看,斜桥路为石浜南侧从静安寺路至同孚路的小路,在1914年《上海自治志》上海市区域北市图上才向北跨越石浜后沿河到达张园。此时斜桥地名已形成许久了。从地形上看,石浜与静安寺路都是东西走向在此斜向交会,此桥应该是19世纪静安寺路跨越石浜时最有影响的桥:此桥在以后辟筑的斜桥路东首,斜桥路因桥得名。斜桥位置在1914年《上海自治志》上海市区域北市图上也有标注记载。

1914年《上海自治志》上海市区域北市图局部

从191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图》上,斜桥路北侧仍有小河,应该就是石浜,此河西接涌泉浜,东穿越静安寺路与南北向的寺浜相接,从斜桥总会到张园可直接通过静安寺路到达,而当时的斜桥路只能到达同孚路(今石门一路)处。

1947年《上海市行号路图录》局部

2009年吴江路俯瞰,仍可依稀看出当年石浜蜿蜒的“身影”,最下侧处吴江路与南京西路形成斜向交叉,上侧吴江路与石门一路形成垂直交叉。

2009年吴江路俯瞰,仍可依稀看出当年石浜蜿蜒的“身影”

2009年南京西路吴江路斜桥旧址旁老大楼,现已拆除建成兴业太古汇

兴业太古汇夜景

转自:今日头条






上海老底子laodizi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