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医学堂丨淡泊名利与却祸的养生思想

 为什么73 2018-09-17

 淡泊名利与却祸是紧密相联的。为什么呢?我们常常为了追求名利而舍弃健康,不仅舍弃健康,还会弄些祸患以至于使不当殒落的生命得以殒落。在《太上保真养生论》中说:“淡薄不亲,狂荡是邻;纵不殒身,亦能败神。败神失真,伤残之因。伤残之因,岂虚言哉。”但我们不主张彻底放弃名利,否则,那也不太现实。所谓淡泊名利,其目的就在于追求名利不应对自身健康产生危害。在《庄子》中说:“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已。”


董仲舒说:“天之生人也,使之生于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人之养生,义大于利”。利虽可以养其身但也可以害其身,要使之养身则不要过分去追求利。重阳祖师《财》诗日:“财,财。作孽,为媒。唯买色,会招杯。更令德丧,便惹殃来。积成三界苦,难脱九出灾。至使增家丰富,怎生得免轮回。不如不要常常乐,无害无灾每恢恢。"开门见山地说,利是一把双刃剑,用之得 当则益生,用之不够得当则害生。

      

在《庄子,山木》中说:“市南宜僚见鲁侯,鲁侯有优色。市南子日:‘君有忧色,何也?’鲁侯日:‘吾学先王之道,修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电离。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市南子日:君之除患之术浅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且晋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网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


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丰狐文豹之所以不免于网罗机辟之患,就在于其皮肤。这就如同于大象与犀牛,之所以有时候会失去生命,并不是因为它们身上的肉,而是因为它们所具有的象牙与牛角。对于人来说,也就喻示外在的东西应当除去,比方名利之类的东西,否则也就难免同丰狐文豹那样招惹来祸患。所以,先人说:“福者,祸之先;利者,害之源;治者,乱之本;存者,亡之根。


故上德之君质而不文,不视不听而抱其玄无心无意若未生焉,执守虚无而生自然。原道德之意揆天地之情,祸莫大于死,福莫大于生。是以有名之名,丧我之素:无名之名,养我之宅;有货之货,丧我之贼;无货之货养我之福。”即便名货有累于身,人们还是很容易看到名利的好处,却发现不了好处背后所隐藏的凶险。因为看不到祸患,所以“常人若亡羊而得牛,则莫不利失也;断指而免头,则莫不利为也。


故人之情,于利之中则争取大焉,于害之中则争取小焉。”但是圣者由于能够看透名利得失,所以会免受其害。常人之所以不能免受其害,就如“鱼见饵不见钩,虎见羊而不见阱,猩猩见酒不见人。非不见也,迷于所美,而不暇顾也。”这就要求人们能够平淡名利。前人许鲁斋说:“花开花谢,时去时来,福方慰眼,祸已成胎。得未足慕,失何可哀?得失在彼,敬听天栽。”这就是一“ 种平淡,也是一种避祸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